知方号

知方号

流行的少儿编程是不是收智商税?<设计培训速成班是智商税吗>

流行的少儿编程是不是收智商税?

我朋友是某个被知名K12品牌收编的少儿编程创始人,最近我和他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简单理一下,他的叙事逻辑大致如下:

他一直在通过各种问题对我进行灵魂拷问的目的,想让我承认自己不行,让我相信我能力不足、时间不够、耐心不行、效果不好。

在我灰心丧气之际转而投入「专业的」少儿编程机构,嗯,是花钱投入。

五年前K12领域最火的概念是「创客」,现在风口过了。

三年前STEM进入家长的视野,两年前概念调整为STEAM,现在是「少儿编程」。

本质都是以令父母一知半解的「科技感」来制造焦虑。

这几年流行的STEAM,其实是个缩写,用科学(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艺术( the Arts)和数学( Mathematics)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创造了一个新的教学概念。

科学(物理、生物、化学等)、艺术、数学,试问哪一个科目不是学校必学科目呢?

至于工程和技术,对应的是将理念变成现实的能力,里面涉及「主题式学习」、「项目式研究」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确实是目前学校教育所缺乏的,但起初的创客和STEM/STEAM,基本都落在了三个字上——「做手工」。

但STEAM强调的三点内核:探究式学习(Inquiry)、对话(Dialogue)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很难得到体现。

课堂教学依然是单向的,依然是对学习的创造有所期待,最终以某些极其类似的成品来满足家长花钱有成果的需求,探究、对话和批判性思维在其中,又有多少体现呢?

现在流行的少儿编程,也是类似的套路。

商家一说到少儿编程,就指向机器人,软件学了多少不好说,反正硬件的钱先花了,再交一笔培训费,就能让孩子玩得开心。

实际上,少儿编程启蒙多得是免费资源。

5岁开始玩scratch junior,6岁正式进入scratch,9岁告别猫咪转向python,这是英国科普名社DK为孩子们设置的编程之路。

scratch只是一种工具,能够帮孩子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创造出他想要的故事、游戏和动画。

图源:scratch官网

在现实中,孩子一样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游戏和动画,积木块般的scratch更像是帮助孩子拥有了在网络世界中去创造的工具和方法——并且,它还是无限制的构建工具集!

我不太相信一个在现实里逻辑混乱、叙事有问题、缺乏想象力的孩子,能通过scratch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因为任何令人惊叹的编程作品背后,一定是这个孩子原本在现实里就拥有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要锻炼孩子的上述能力,参与少儿编程的课程也许有帮助,但绝非仅来自这类课程的帮助。

少儿编程最大的好处,是帮助孩子提前熟悉编程和算法的思维及工具,能让孩子在早期的及时反馈中对其产生兴趣,并以此为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