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01<员工期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先看徒弟发来的两个问题:

先从这个案例说起吧,你觉得他理解的对吗?

等这个系列我写完,你应该就很清楚了。

这个公司授予高管人员的是限制性股票

首先,股权激励的方式有几种,比如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等

找出了我三年前的古老课件,大家可以看一下

我们先解决问题,直奔主题,会计处理怎么做

首先,这个公司授予高管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是不做任何会计处理的。

那么授予完之后,拿到这个股权激励的股票之后,需要在手里拿一段时间,一般来说是不可能马上行权的,毕竟公司不是慈善家,不是白白给你股票的,给你的东西一定是有条件限制的。

比如很多公司对业绩都有要求,它无偿送给你,或者以比较低的价格卖给你一些股票,同样在设计股权激励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条件,比如要实现业绩达到多少,才可以行权多少,比如你必须在公司工作几年后,才可以每年行权多少等等,如果没有达到业绩要求,或者你离职了等等,公司是可以把股票收回去或者同样的价格回购回去的。

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规定,所有的股权激励中所设计的业绩条件,包括禁售期限等等这些限制,都必须在股权激励计划中明确的规定好。

所以这时候,当这个股票拿到手里之后,是不能马上行权的,这段时间,就是等待期,或者锁定期等等。

所以会计处理的第一步,要先知道可行权的条件是什么?

当然,如果授予日就可以行权的,那么就认同所有的服务已经执行完了,那么也就不存在等待期了,直接进行会计处理。

其次就是第二步,根据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

好了,科普完了,我们开始从头说

这种就是一次授予之后,需要分期行权的股份支付

这是上市公司目前常用的做法,也是经常遇到问题的地方,这个股权激励的费用到底应该如何确认

股权激励,你可以看作是一种奖金,那么他一定是跟你的劳动相关的。

也就是说公司给你的股权激励,是建立在你为公司付出劳动的基础上的,你付出了劳动,达到了某种业绩和条件,那么我多给你的奖励。

那么问题就来了

比如一个公司总共授予1800万股股票,假设就是1块钱1股,规定第一年达到某些条件,可以解锁600万,第二年达到某些条件,又可以解锁600万,第三年达到某些条件,解锁最后600万。

当然,如果某一年的条件没有达成,比如约定达到某些业绩,或者你自己辞职了,那么对应的就股票就作废了。

那么这个费用怎么入账?

按照很多人的想法,三年1800万,那么每年600万,就这样入账吗?

先看准则的要求,准则11号-股份支付已经规定的很清楚

第六条前半句话就是上边我所说的内容,必须达到某些条件才能行权。

后半句就是会计处理,首先是公允价值计量,给的是期权,就是期权授予日的公允价值,给的是限制性股票,那么就是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公允价值

先把东西看清楚,是期权还是股票

在上市公司的管理办法中,对股权激励的范围要求,一般的高管和核心管理人员,所以会计处理就是 记:管理费用,贷:资本公积

如果是其他员工,比如华为的那种员工持股计划,全员持股,那么不同的员工,就要记入不同的费用和成本。

股权激励是不同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因为股权激励一般来说,都是面向高管和和核心员工的,所以通常上市公司这部分人我们都是记入管理费用。

第六条还没完,下边还有几句话,我们一句一句看

从我们举的1800万股的例子,也就是说,每一年末,可行权的价值是不同的。

比如某些员工离职了,那么数字自然就变化了,比如每人100万股,总共6个人就是600万,如果第二年其中一个辞职了,就变成了500万。

很多时候,每年的行权本身就是不一样的,拿期权的例子来说,比如也是规定三年,那么可能会约定,第一年行权20%,第二年行权30%,第三年行权50%

这个公允价值是不是唯一的,现在取得期权的公允价值,每年都不一样。而且如果股权价值可能增长了,出现3个公允价值。

也就是说,每年,我们都需要根据最新的人数,业绩完成条件等,股票的价值等,来修正这个费用,每一期的费用可能都不一样。

下面,关键来了

每一期,我们的可行权的,或者可以被授予的股票,都是独立的,各期之间并不影响。

比如,第一年的股票你没有达成条件,没有拿到,不代表你第二年拿不到。

既然是独立的,那么回头再去看开头我们举过的例子,你按照三年平均分摊费用,还合理吗?

显然是不合理的,那么等待期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时我跟徒弟说,每一年年末,比如我们知道第二年大概可以行权多少,我们就做会计处理,如果第二年没有达到行权条件的,我们再冲回去。

所以他理解这叫据实计提,我认为这种理解没错,但是这不是关键

这据实计提的含义,是每年计提的费用都是独立,这并不是难点,难点还是那个等待期是什么意思

啰嗦半天,直接举例吧

还是1800万股的例子

第一年 可以解锁600万

第二年可以解锁600万

第三年可以解锁600万

也就是第一年末,我们预计可以达到条件,解锁600万,那么就进行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600贷:资本公积600

第二年末,我们认为也可以达到条件解锁600万,那么我们怎么做呢

我们开头说,你必须在这个公司持续工作,才能达到这个条件吧,也就是说,第二年你可以拿到的股票,是你在公司任职两年,获得的奖励吧。

既然是任职两年的劳动获得的奖励,其实这个等待期就是两年,而标的就是这个600万

所以,第二年的这600万,需要在两年内分摊

同理,第三年的600万,需要在三年内分摊。

这个结果就是,第一年需要计入的费用是600万+300万+200万=1100万

第二年需要计入的费用是300万+200万=500万

第三年需要计入的费用是200万

总共1800万

有意思吗

每年的费用确认差异其实非常大,它不是平均的,而是漏斗形状的。

下一篇,我们继续讲费用的具体确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