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审计工作是一项持续的过程,注册会计师通常在前一期审计工作结束后即开始开展本期的审计计划工作,并直到本期审计工作结束为止。
2、计划审计的工作内容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进行初步业务活动、制定审计计划。其中,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
二、初步业务活动1、初步业务活动目的(1)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
(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的事项
(3)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2、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2)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3)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意见
三、审计的前提条件1、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指管理层和治理层(如使用)认可并理解其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2、审计的前提条件两个必不可少条件,注册会计师才能承接该业务:
(1)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2)就管理层的责任达成一致意见:
①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
②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③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审计所需要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四、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书祥见附件sj2.1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书面协议。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任何审计业务,都应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1、主要内容(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3)管理层的责任;
(4)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使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5)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
2、审计业务约定条款的变更已经承接的审计业务(合理保证)变更为审阅业务(有限保证)或相关服务业务(无需保证)。
(1)变更为审阅业务时在报告中不应提及原审计业务和在原审计业务中已执行的程序;
(2)变更为执行商定程序业务时在报告中可以提及原审计业务和在原审计业务中已执行的程序;
(3)变更为执行商定程序业务以外的其他相关服务使不应提及原审计业务和在原审计业务中已执行的程序。
导致变更业务的原因(1)环境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合理理由)
(2)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合理理由)
(3)审计范围受到限制(非合理理由)
变更前需要考虑事项(1)变更的理由是否合理
(2)评估变更业务对法律责任或业务约定的影响
第二节 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两层次内容与关系(1)注册会计师根据总体审计策略中所识别的不同事项,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并考虑通过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以实现审计目标;
(2)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过程通常在具体审计计划之前,但二者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对其中一项的决定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对另外一项的决定。
一、总体审计策略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1、制定总体审计策略考虑事项审计范围: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的标准(企业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标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以及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包括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去,预期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要日期等;
审计方向:对重要性的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领域等;
审计资源: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总体审计策略中清楚地说明审计资源的规划和调配,包括确定执行审计业务所必须的审计资源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二、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包括注册会计师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具体审计计划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
三、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导致审计计划更改的特别事项:
(1)对重要性水平的修改;
(2)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更新和修改;
(3)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更新和修改等。
第三节 重要性’重要性概念理解:(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3)判断某实现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重要性概念展开理解:注册会计师判断重要性,通常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确定重要性,从金额和性质两个维度入手。如果错报超过了重要性水平,则可以理解为错报是重大的。
某一错报其金额没有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是性质上对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决策有很大影响时,该错报也是重大的(金额小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但能够实现“扭亏为盈”的少记费用、延期确认收入等)
连续审计某一公司财务报表时,各年度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很可能不同,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具体环境来确定重要性水平。
从审计过程看,重要性运用在两大环节:(1)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
①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②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③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2)完成审计工作
①评价识别出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②评价未更正错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一、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这里的判断准则即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通常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得到一个恰当的金额,将其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基准×经验百分比
1、基准注册会计师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基准举例2、百分比在确定百分比时,除了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为上市公司或公众利益实体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对百分比选择,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是否分发给广大范围的使用者。
(2)被审计单位是否由集团内部关联方提供融资或是否有大额对外融资(如债券或银行贷款等)。
(3)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对基准数据特别敏感(如具有特殊目的财务报表使用者)。
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低至适当的低水平。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1、考虑因素(1)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风险评估过程);
(2)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3)根据前期识别除的错报对本期错报做出的预期。
2、选择经验值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0%的情况:(1)首次接受委托的审计项目;
(2)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3)项目总体风险较高,例如处于高风险行业、管理层能力欠缺、面临较大市场竞争压力或业绩压力等;
(4)存在或预期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75%的情况:(1)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2)项目总体风险为低到中等,例如处于非高风险行业、管理层有足够能力、面临较低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业绩压力等;
(3)以前期间的审计惊艳表明内部控制运行有效。
3、在审计中的运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在审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大环节,即选取测试项目时和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
三、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适用于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影响因素四、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制定审计计划时,确定一个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低于该临界值的错报视为明显微小的错报,可以不累计。
“明显微小”不等同于“不重大”,“明显微小”的数量级要小于“不重大”数量级。“不重大”一般两种情形:(1)识别度某一特定认定存在的错报低于特定类别的重要性水平;(2)评价财务报表整体存在的错报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明显微小错报考虑因素五、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导致修改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和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原因:
(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决定处置被审计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获取新信息;
(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所了解的情况发生变化。
六、错报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或列报,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式的金额、分类或列报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或列报作出的必要调整。
1、可能导致错报的事项(1)收集或处理用以编制财务报表的数据时出现错误;
(2)遗漏某项金额或披露,包括不充分或不完整的披露,以及满足特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披露目标而被要求作出的披露(如适用);
(3)由于疏忽或明显误解有关事实导致作出不正确的会计估计;
(4)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判断或对会计政策作出不恰当的选择和运用;
(5)信息的分类、汇总或分解不恰当。
2、错报类别事实错报:毋庸置疑的错报;
判断错报:由于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确认、计量和列报(包括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作出不合理或不恰当的判断而导致的差异;
推断错报: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存在的错报作出的最佳估计数,设计根据在审计样本中识别出的错报来推断总体的错报。
3、对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的考虑(1)错报可能不会孤立发生,一项错报的发生还可能表明存在其他错报。如注册会计师识别出由于内部控制失效而导致的错报,或被审计单位广泛运用不恰当的假设或评估方法而导致的错报,均可能表明还存在其他错报;
(2)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能导致某些错报未被发现。审计过程中累计错报对汇总数接近确定的重要性,则表明存在比可接受的低风险水平更大的风险,即可能未被发现的错报连同审计过程中累计错报的汇总数,可能超过重要性;
(3)注册会计师可能要求管理层检查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以使管理层了解注册会计师识别出的错报的产生原因,并要求管理层财务措施以确定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实际发生错报的金额,以及对财务报表作出适当的挑战。例如在从审计样本中识别出的错报推断总体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可能提出这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