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IPO等待成本之重:公司每半年25万审计费

IPO等待成本之重:公司每半年25万审计费

IPO等待成本之重:公司每半年25万审计费,保荐费九牛一毛,补税代价如影随形

在会排队企业年度和中期审计,一年费用在30万左右,半年15万-20万,法律顾问收费一年15万,相对几千万的承销费,财务顾问费和保荐费也只是九牛一毛。

理财周报记者 夏蕊/北京报道

596家,这是截至8月14日,证监会[微博]对外披露的在会排队企业的最新数目(剔除已过会企业)。

一家拟上市公司董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在今年7月江苏省一个县级市金融办举行的推介会上,深交所[微博]市场推广部人士表示,想要上市的企业赶紧向证监会申报,在会里排队总是有好处的。

但是,2012年至今,462家终止审查的企业,已经成为在会排队企业不愿言说的敏感话题,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

这永远是一个矛盾命题。要想享受“挂牌”那一瞬间的喜悦,就必须忍受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痛苦。这期间,需要承担的是,付出巨额的上市成本,却最终失败而返的高风险。

宁波精达刷新7次材料或付百万费用

截至8月15日,IPO处于正常审核状态的企业达98家,较此前一周增加23家。其中通过发审会的企业32家,11家预先披露更新,43家已反馈,12家已受理。

尚有530家企业处于中止审查状态。补充2014年半年报,是这些企业的当务之急。

“企业规模大,业务比较复杂,经销商比较多,大量的现场工作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所以审计时间需要久一些,我们不着急,打算九月底之前报上去就可以了,”上海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告诉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着急报上去也上不了会。”

每年刷新两次材料,已经成为上述董秘目前上市工作中的重点,这项工作,他已经做了两年半,“每半年刷新一次材料,一次大概需要付给审计师25万左右的费用。”

沪上一家小型券商保代表示,上市公司的年度审计费用也是各有差异,会因为会计师的品牌,被审主体子公司数量、分支机构数量、审计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市场平均水平是,在会排队企业年度和中期审计,一年费用在30万左右,半年15万-20万,法律顾问收费一年15万左右,”上述保代表示,“上市公司还有一个延续收费的惯例,比如某会计师事务所长期连续为某上市公司审计服务,最初谈的价格是一年收50万,那么就一直收这个价。所以第一次谈的价格很重要。”

而季报审计一般不会单独收费,“因为年度审计都是建立在中期报告的基础之上,年度审计也需要履行对中期审计的程序。但也可以与老板谈,收点劳务费。”上述保代表示。

这就意味着,在会排队时间越长,刷新材料的次数越多,就需要付给审计机构和律所越多的费用。

据万德统计,截至8月15日在会排队的596家企业中,有14家企业的首次公告日是2011年,有405家是2012年,有142家是2013年,有25家是2014年。

其中,排队最久的是宁波精达成形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告日是2011年3月7日,已经在会排队了3年零5个月,按每半年审计一次来算,该公司报会以来至少已经刷新了7次材料。该公司的审计机构是立信,法律顾问是锦天城,保荐机构是海通证券。

如果按市场上普遍的审计一次20万左右的费用来算,宁波精达需付给立信140万审计费用。如果按照法律顾问一年收费15万来算,宁波精达将又有近50万元的支出。

宁波精达目前仍因处在2014年中报审计而“中止审查”,在此之前,处于预披露更新阶段,反馈意见已按要求回复,离发审会只有一步之遥。

与宁波精达有同样命运的是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不过幸运的是,在会排队三年零两个月的东方电缆已经于8月20日通过发审会。

命运最坎坷的是饱受排队之苦但最终未能如愿上市的企业。据万德统计,2012年以来,共有462家企业终止审查。

2014年7月1日,必然会成为很多企业铭记的一天。在这一天,54家企业未按照规则向证监会上报预先披露材料,放弃了他们的资本梦,默默撤出了IPO排队大军。其中最受伤的是宁波四维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IPO之行折腾近3年后惨淡收场。

律所会所旱涝保收

企业想要上市,首先要准备数千万的发行费用,这其中包括承销与保荐费、审计及验资费、法律费用、资产评估费、信息披露费、发行手续费和印花税等。

其中承销保荐费是大头,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但是风险也最大,如果项目终止审查,就意味着保荐机构也只能拿到几百万的顾问费和保荐费用,根本无法覆盖投行的成本。

一家大型券商保代表示,保荐机构IPO项目收入主要分为财务顾问费、保荐费和承销费,其中财务顾问费较早赚到手,后面两笔得等发行后才有,“有的拟上市企业,在上市前会支付给保荐机构200万元基础费用;有的则按年支付,每年约50万-60万的顾问费用。如果上市不成功,承销费一定泡汤,保荐费则要看谈的情况,即便能全部拿到,也只有几百万。相对于几千万的承销费,加起来一共几百万的财务顾问费和保荐费也只是九牛一毛,并不足以冲抵当期项目组的各项保荐成本。”

2012年以来462家终止审查的企业中,国信证券项目最多,有35个;招商其次,28个;广发第三,23个项目终止审查。

2014年以来上市的65家公司中,共付出发行费用32.04亿元,其中承销与保荐费为25.9亿元,占比74%,审计与验资费2.52亿元,占比7.9%,律师费为1.14亿元,占比仅3.6%,信息披露费为1.79亿元,占比5.57%。

相比而言,律师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65家公司付出的律师费用平均为176.86万元。

付出最多的是陕西煤业付给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650万元,而最少的川仪股份只付给了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8.87万元的法律费用,大部分企业则是花费200万左右的法律费用。

不过律师收入风险较小,“如果一个IPO项目,律所总共收费100万元-150万元,进场费预收10万元-20万元,股改收费20%-30%,在会期间每年收取顾问费,上市后一般收取20%-30%。”北京一家以IPO为重要业务的律所合伙人表示,也就是说,即便公司上市中途失败,律所仍能收到70%-80%的费用。

会计师作为仅次于券商的收费大户,同样旱涝保收。

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从国内IPO项目排名前五的会计师事务所一位会计师处了解到, 一般上市公告书里披露的审计费用,指的是IPO的报告期,即三年及一期(一个季度报表)审计费用,另外可能还会有一点上市成功后的奖励费用。

“一般大的、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前收费达到50%-80%,而中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前收费30%-50%。”上述会计师表示。

据万德统计,今年上市的65家公司,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项目最多,有11个项目,共收费4573.67万元,平均每个项目收费457.37万元;其次是瑞华会计事务所8个项目,共收费3314.2万元,平均每个项目收费368.24万元;排在第三的是信永中和,5个项目共收费1808.5万元,平均收费361.7万元。

而华普天健虽然项目只有3个,但平均收费较高,为467.18万元,超过天健会计师事务所。2012年以来终止审查的462家公司中,有10家是华普天健的项目,包括今年7月1日终止审查的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文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嘉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这3家公司的首次公告日在2012年3月-5月之间,意味着在会已经超过2年,需要刷新5次材料。

如果按照华普天健对今年以来上市企业的平均收费情况,再按照审计机构上市前先收取50%的比例,这些企业即便未成功上市,也要支付逾230万的审计费用。

北京一家公关公司的内部人士表示,如果企业上市失败,以最悲观的情况来看,除了要付给券商几百万的财务顾问费和保荐费,80%的律师费和审计费,还有一部分隐性成本,即要付逾20万的财经公关费用和200万左右的媒体费用。

志诚泰和补税180万仍终止上市

要从创业时的“自由王国”走到符合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规范王国”,要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

华东一家中型券商保代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排队等待的最大成本是时间成本和企业规范运作的税务成本。

“在排队期间,不可以做并购重组,如果涉及到主营业务的转型,也会给上市进展带来诸多变化,所以在会排队越久,错过行业最好扩张或者转型时机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是有些企业在会排队几年后,不得不撤回材料的原因之一。”上述保代称。

而如果落实到花费的真金白银,对有些企业,上市的发行费用并不是大头,最头疼的还是需要补交的巨额税款。

北京一位目前有一家项目在会的会计师表示,导致企业少缴税款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对某些偶然发生的应税业务未申报纳税,二是在企业创立初期规模较小时税务机关对企业实行核定征收、所得税代征等征税方式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对成本费用列支的要求不严,使得不合规发票入账、白条入账等情况大量存在;三是关联交易处理不慎往往会形成巨额税务成本。

2010年的一项研究指出,首发上市付出税收成本最大的是信息技术行业。以上市前一年的实际支付税费率(实际现金支付税费/营业收入)来衡量,信息技术行业补税最多,税率在9.13%;电子行业次之,为8.65%;机械设备行业8.38%;批发零售行业最小,5.45%。

目前在会排队的信息技术公司至少有18家,除了珠海汇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8日刚刚被受理,其它均处于中止审查状态,尚未完成2014年中报的补充工作。

而在终止审查的企业中,有9家属于信息技术行业,分别是三宝科技、金陵电子、博信通信、艾普网络、方正宽带、拓普智能、苏州蜗牛数字、汇金科技和电旗通讯。

金陵电子就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示,网络科技公司存在企业所得税优惠被税务主管部门要求补缴税款的风险。2008年至2011年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金额是33.34万元、21.42万元、17.65万元和7.43万元。

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之前的“税收优惠”,反而成了上市过程中随时可能触发的定时炸弹。

北京志诚泰和数码办公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证监会苦熬一年后,于2013年4月2日撤回材料。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为了上市付出了巨额税负成本,但却最终终止审查落魄谢幕资本市场。

2009年6月26日,志诚泰和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然而,该公司2012年4月披露的招股书显示,经保荐机构核查,其并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评判标准,此前182.35万元的税收优惠已足额返还。

而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晶方科技,因高新技术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双重身份,在2007年至2008年免缴所得税,2009年至2011年减半缴纳所得税。

理财周报记者以2014年上市的68家企业为主,选取这些公司在上市前一年的营业税率(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总收入)波动作为主要衡量指标。据统计,有4家公司在上市前一年营业税率增长超过50%。分别是登云股份、晶方科技、斯莱克、金贵银业,营业税率增长分别为6826.39%、667.9%、114.19%、50.52%。

登云股份在2011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为44.82万元,2012年为3.7万元,而到2013年增至251.3万元,营业税率也由0.01%增至0.83%。

在会苦熬的596家企业,如若走不过发审会这道门槛,付出的巨额补税代价将成为企业不能承受之痛。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