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块100片的散装卫生巾频繁上热搜,很多贫困女性买不起卫生巾的新闻让人心酸。但社交媒体上呼吁降税的操作令人疑惑,他们各种类比印度英国等国不收所谓的“卫生巾税”,认为我国降税就能解决问题,但真的是这样吗?
配合B站观看,更容易理解哦~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K4y1e7gy
最近,一个平时大家都不太好意思说出口的东西,频繁上了热搜:卫生巾。
作为女性,李夫人觉得很欣慰,大家终于敢在公开场合光明正大地谈论这个女性用品了,这是一种进步,毕竟我们以前在教室或办公室借卫生巾,都要支支吾吾,又是“那个”,又是“面包”,各种心照不宣的加密代码,仿佛在拍谍战剧。
不过,这个上了热搜的卫生巾事件,却有点心酸。有网友发现,居然有人在用20块100片的散装卫生巾,因为“生活难”。
还有更难的,有的贫困家庭女孩,2毛一片的卫生巾还舍不得换,把草纸垫在上面,一天下来只换纸。
甚至有的女性根本用不上卫生巾,她们还在垫破布和草木灰包,重庆有孩子会用棉袜来代替卫生巾,结束了再把袜子穿回脚上;还有孩子用作业纸来处理经血。
这些媒体报道的案例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让人觉得心酸。在一众讨论声中,有这么个方案可谓“好评如潮”:降税。
有人觉得之所以贫困女性用不起卫生巾,是因为卫生巾太贵了,国家降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要掰扯清楚这个逻辑,我们要先来明确两个问题,第一,卫生巾贵吗?第二,降税就能让所有人都买得起卫生巾了吗?
先来说第一个问题,贵吗?贵。
国际妇产科联合会202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全世界每月有5亿女性买不起卫生用品,有用报纸的,有用卫生纸的,有用袜子的,还有把卫生巾搓成几个棉条,以增长使用时间的。
这5亿人可不是都在发展中国家,美国去年就有多达1/5的女童因为“月经贫困”而影响上学;英国在去年之前也有1/5的家庭,掏不出买卫生棉条的钱。
很多欧盟国家还把卫生巾当做“奢侈品”,收着比“基本生活用品”要高的税,让无数家庭苦不堪言。
印度就更不用说了,西方的超人是蜘蛛侠、蝙蝠侠,印度2018年拍了部《护垫侠》,讲的是男主人公看到来例假的妻子只能反复使用一块脏布,脏到自己擦自行车都不会用的那种,于是下定决心要找到生产低成本卫生巾的方法,努力改变当地妇女的“月经贫困”。
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原型人物通过自己的发明,推动印度在2018年7月取消了卫生巾进口税。
划重点,印度取消的是“进口税”,由于产能问题,印度卫生巾需要大量进口,2015-2016年间,他们国家3.36亿的经期女性中,有64%的人用不起卫生巾。
但有些人不管这些,一听说印度取消某种税了,就开始兴奋:
你看看人家印度,还有肯尼亚、加拿大、哥伦比亚、澳大利亚、德国、英国这些国家,都陆续废止或减少了“卫生巾税”,我国却一直在收哎,而且高达13%,太差了吧!
很多吃瓜群众一听:啥,卫生巾居然还收额外的税?“苛政猛于虎”啊!哪个女性好端端的会不来大姨妈,是必需品就要免税!
我只能说,最早传播这个“理论”的人,不是蠢就是坏。所谓“卫生巾税”,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人搞混了,误以为是除了增值税啊、营业税这些基本的税之外,还要针对卫生巾再收一笔特别的税,税上加税。
但其实,“卫生巾税”不是一个税种,它只是国外坊间的一种叫法,还有一个同义词叫“冤枉钱”。啥意思呢?我们前面提到的很多国家,卫生巾不是按基本生活用品的标准征税的,而是按奢侈品的标准,这就让外国民众觉得,白白多交了一笔钱。
现在网上热传的一段苏格兰喜剧演员的脱口秀,吐槽的就是“卫生巾税”。
而中国根本就没有收过这种奢侈品级别的“卫生巾税”,又何来改善一说?
我再把之前网友的诉求翻译一下:外国终于减免了一种我们从来就不存在的税,好棒棒哦,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
这些同学你们逻辑思维都大丈夫?转发的时候先百度一下,多少也能避免尴尬。
至于中国征收的13%税率,不是一码事,那是所有商品都要交的增值税。如果卫生巾不收税,那用卫生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