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浅谈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及影响<浅析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应用>

浅谈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及影响

浅谈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及影响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情况下存在难点,并且当前还存在世界性的会计信息失真难题,那么,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要如何应用呢?

摘要: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多个交易或事项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将会对公司的财务信息、纳税行为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论文关键词:公允价值 财务信息 纳税行为 经营管理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人们日益关注对企业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使得现行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忽视未来、现金流和价值。公允价值会计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就是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交易或事项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

1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1投资性房地产

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新准则规定了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在公允价值模式中计量的条件为: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公允价值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以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2金融工具计量

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金融工具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同时还规定金融工具重新分类后的后续计量标准仍为公允价值,并对金融工具的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规定了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继计量。重分类日,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在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1.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在其过程中,以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作为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重要判断标准;而是否确认损益与采用的计量方式直接相关。同时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一是该资产交换具有商业性质;二是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新准则体系另外还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对于公允价值在新准则的具体应用这一事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