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朋友说,底稿很重要,很重要。
确实很重要
但是底稿是什么呢?
很多审计师说,审计就是做底稿但是底稿是什么呢?
也许你经历过,也许你还没有经历过无论是注协,证监会,甚至法院,或者其他的任何监督机构当需要下来检查审计质量的时候,首先是翻底稿。
所以我们看到,其实审计问题,就是法律问题。审计的失败和责任,最终也是由司法进行裁判的。那么审计底稿就是所有的裁判的证据。
我们看到过事务所对簿公堂,整个过程中,其实都是在围绕底稿,最终,打官司,其实就是在打个证据。
审计底稿是什么呢?
借用蒙哥马利的话,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是审计的核心。审计底稿,就是我们全部的审计证据。所以才有了某所墙上的那句话,质量是生命线,底稿是护身符。
但是我们的护身符,真的是护身符吗?
还是豆腐渣工程,不防弹,也不防寒,不堪一击呢?
你是怎么对待护身符的呢?如果你被叫去做过笔录,录过口供,也许你就能体会,证据链的完整有多么重要。而不是,底稿一刷,好像工作就做完了。
做笔录会做什么,比如说你是谁,几岁,哪里来的,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这样做,提供所有的可能的证据证明你的说辞。
审计是一样的,这个公司是做什么的,收入成本费用都是多少,为什么会实现这些收入成本,你做了什么可以证明。
审计中有一个非常妖的词,叫勤勉尽责。很多的审计处罚中,证券法中,都会频频提到这个一个词。什么叫勤勉尽责,这是审计的基础,但是又非常妖,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去量化什么是勤勉尽责。
其实勤勉尽责就是审计师的能力,证明能力,再通俗一点说,就是取证的能力。
我们大部分审计师没有取证能力,好像拍一个凭证,发几个函证,多搜集点资料,底稿厚一点,就是证据齐全了?
瞎扯淡
我今天看了白院长之前的一篇文章,很有感触。首先就是什么是审计证据。
在很多是教材,文献,书籍中,审计证据的概念都不统一,非常宽泛。
就像现在的小朋友,觉得底稿就是证据,底稿背后拍一些凭证,就是证据?但是为什么要拍这个凭证呢,这个凭证能证明什么问题呢?
审计证据的核心和关键,是查
查清事实而不是数据的搜集官,更不是资料的整理员。其实审计就像是一个经济侦探,我们需要从各个角度,去发现风险,识别风险,然后用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我们审计报告的结论。
但是,我们很多人硬生生的把审计做成了一个资料整理员的工作。
尤其是,我们现在极其的依赖资料,好像在审计现场的工作,就是搜集资料了。
好像有了出库单,就证明出库了,有了合同发票,就证明已经交易了,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你做的项目多了,你就会知道,这些东西是最容易造假的,你一定要通过其他的证明去发现它是否存在怀疑,是否存在舞弊。
再就是访谈,我一直说,访谈是一项技术活,非常高的技术活。
很多审计师,遇到问题,就去问企业,然后企业几句话就给打回来了,或者企业给个解释,他好像遇到了救世主一样,把企业的解释写在底稿或者回复反馈。
访谈,访的是线索,而不是完全的证据。
记住是线索。
因为从人嘴里说出的话,可信度大概率是比较低的,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容易从中发现矛盾点,发现舞弊的线索。
有了访谈的线索,还要从物中去寻找线索。
比如盘点,盘点就是去盘个数字吗?
物证是最客观的,最可靠的,因为它就在那里,跑也跑不了。
比如,我经常喜欢待在仓库,待在车间,而不是办公室。
你在办公室里趴在电脑前,你能看到什么??
你一定要下去,到车间去,到一线去,才能看到问题。
而我们很多审计师下去,大部分就是盘个数字而已,而且,基本上数字是盘不清楚的。
你根本不了解这个产品,更不知道产品的型号,你盘点,在盘什么?
最后就是,审计证据缺乏分析的记录。
这一点非常重要,却一直被忽视。我们审计的过程,大部分就是通过软件,获取企业的数据,我们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搜集和检查相关资料,留下纸质的底稿证据。
但是我们缺乏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数据变成纸质资料,在这之间的分析过程,太缺乏记录了。
尤其是很多分析,其实越来越转化为纸质底稿,必须把整个的分析逻辑和分析过程在底稿中记录清楚。
另外,现在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了,对于这些电子的证据,极其缺乏技术支持。所以审计的信息化能力不强,就必然会给审计带来质量的难题。
比如现在很多企业用了共享中心,很企业上了自动化财务机器人,很多企业已经采用了区块链,这些财务数据都在链上,都在共享中心,都由机器人自动做账了,那么这时候,我们审计对于企业的风险画像如何画呢?我们是不是需要对不同的链进行审计,对不同形态的信息进行审计。
审计证据的形态,不是死的底稿,我们可能要基于更全面的形态进行审计了,基于预算,基于风险模型,基于效益模型,基于信息技术,基于智能合约等等
先有审计,才有底稿模板永远是模板没有思维的底稿,就是一堆废纸
行走江湖的审计师
公众号:ben-c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