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资产负债表的架构原理>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

基本信息:

经济所作者:李扬、张晓晶、常欣

责任者:

丛书与附注:

出版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索书号:

主题词:

内容提要:

2011年以来,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以“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为总题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连续出版了三部专著。2018年11月,这个系列的第三部《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面世。本书承继前两部专著,将2000~2016年中国的资产、负债和财富的“家底”和盘托出,同时,还在编制方法、数据跨度以及国际比较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取得了新进展。这项研究填补了我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的空白,为分析中国的国家能力、要素配置、财富构成与债务风险等提供了权威依据,为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进而,为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基础。

目录: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

 

ISBN:978-7-5203-365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扬、张晓晶、常欣等

装帧:平装

版次:2018年11月第1版

开本:16开(710×1000)

字数:35.4万字

定价:95元

 

作者简介:

李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海洋研究会副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第三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出版专著、译著32部,发表论文500余篇,撰写各类研究报告200余篇,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财政、金融、物价卷)、《中华金融词库》、《金融学大辞典》等大型金融工具书7部。主持国际合作、国家及部委以上研究项目100余项。

张晓晶: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常欣: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研究员、主任。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5部。

内容简介:

2011年以来,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以“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为总题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连续出版了三部专著。2018年11月,这个系列的第三部《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面世。本书承继前两部专著,将2000~2016年中国的资产、负债和财富的“家底”和盘托出,同时,还在编制方法、数据跨度以及国际比较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取得了新进展。

这项研究填补了我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的空白,为分析中国的国家能力、要素配置、财富构成与债务风险等提供了权威依据,为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进而,为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基础。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的主要发现包括:

一、财富规模与增速

我国净国民财富全球排名第二。2016年末,我国社会净财富(非金融资产与对外净资产之和)总计437万亿元,其中,国内非金融资产424万亿元,对外净资产13万亿元。中国社会净财富水平,相当于美国同期财富水平的70.7%,位居世界第二。同期,我国GDP为74.4万亿元,相当于美国同期水平的57.2%,亦位居全球第二。社会净财富规模和GDP都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达到如此水平,彰显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金融资产增速快于非金融资产。2000~2016年,我国非金融资产由37.5万亿元增长至424.5万亿元,增长了10.3倍;金融资产由53.2万亿元增长至786.2万亿元,增长了13.8倍。金融资产增速显著高于非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快速上升。金融资产中平均增速最高的是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平均增速分别为44.2%、26.7%和25.2%。这三项资产的增速领先和占比提高,反映出我国非银行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金融结构的不断优化:如今,基金和保险已成为我国居民储存财富的重要方式,同时,银行表外业务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投资对财富积累的贡献最大。社会净财富的增长来自投资和价值重估。投资来源于储蓄,是总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形成了社会净财富在物量上的增加。价值重估则是由于资产价格变化导致的财富名义价值增长。2000~2015年,我国非金融资产年均增长23万亿,其中68%来自投资的贡献,32%归因于价值重估。企业上市后估值提升、住房价格上涨等因素,是价值重估的主要原因。我国对外净金融资产年均增长1万亿,其中,投资贡献了171%,价值重估的贡献则为-71%。由于对外净资产用人民币计价,所以,汇率的变化对其产生直接影响;2005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我国以外汇储备为主的对外资产的人民币价格减值。

二、财富分配

2016年,我国社会净财富的73%归居民所有,剩余27%由政府持有。有两种不同方向上的力量影响居民和政府在净财富上的分配:一个是所有制多元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会降低政府财富的占比;另一个是政府部门掌握的资产经历了较大程度的价值重估,尤其是2000年以来内大量国有企业上市,这会增加政府财富的占比。

政府部门占有大量社会净财富,是我国与发达经济体的显著差异。2016年,英美政府净资产均为负,而日德政府净资产占社会净财富比重均不足5%。中国独特的财富持有结构,既反映了现阶段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特点,也体现了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性特征。政府主导的经济赶超,积累了大量的政府性资产,这包括国有企业扩张和地方政府大量负债所形成的基础设施等资产;而公有制为主体,则使得土地等重要资源为政府所有,也导致政府资产规模庞大。奉行公共财政(而非建设性财政)、土地私有化和国企占比很小,是西方发达经济体政府资产规模显著小于我国的主要体制因素。

从风险维度看,政府部门拥有大量净资产是国家能力的重要体现;它使得我们能够有底气地应对风险。但是,从效率维度看,政府直接拥有和配置大量资产,也致经济的整体效率下降。长远看,我国需要盘活和重置政府存量资产,这包括,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创新配置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