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后续审计的定义>

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②未能与机关各职能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由于没有与各职能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不能充分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专业化管理作用,资源不能共享,使审计整改监督工作仅仅是审计部门的事情。

③由于审计人员缺乏、审计人员素质不高,部分审计任务,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的审计业务都是委托给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审计部门只是为了完成审计任务而审计,没有重抓审计整改和整改指导工作,使很多审计整改不能落实到位。

5、审计机构不健全,审计人员不足、素质不高

部分单位未设置审计机构或未配置审计专职人员,现有的审计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审计工作需要,致使部分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未开展或开展不深入,且由于审计内容和范围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各个环节和各个专业,涉及多个部门,对审计发现问题没有独立的机构或专责人员进行牵头、监督和督促整改,使审计整改难以落实到位。

二、改善审计整改现状,建议参考以下几点实战总结

被审单位对合理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是否采纳、落实,对不合理的意见建议是否有解释说明,理由是否充分属实,是审计单位在开展审计工作后关注的重点。那么,又如何使审计整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针对审计整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这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采取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切实提高审计整改率。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审计整改制度

审计整改制度包括审计整改监督、报告(汇报)、考核制度,多年来,由于未建立相关审计整改制度,或制定了但形同虚设而未执行到位,使审计整改监督和考核力度不够,存在“只审不究、屡审屡犯”现象。

①建立和完善审计整改的监督机制。建立审计整改的监督机制,规范审计整改的监督行为,明确审计、纪检监察、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的相关责任部门的监督责任和有关责任追究制度。

②制定审计整改报告(或汇报)制度。一是对开展的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和提交审计整改报告;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如一个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审计整改专题汇报会;三是对长时间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又无客观原因的单位,要求被审单位的“一把手”亲自到审计单位向分管领导进行汇报等。

③建立审计整改考核制度。一是审计单位建立审计整改考核制度,对审计单位的指导、监督和被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建立考核机制;二是要求各单位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机制,确保将审计整改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和个人,并建立指导、监督和考核制度。

2、审计整改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被审单位要充分认识存在问题的危害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严肃对待审计查出的问题。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牵头(承办)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确保时间、内容、人员、责任、效果均落实到位。

3、建立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弥补审计人员不足问题

通过加强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机关各职能管理部门对基层部门的专业化管理作用,建立联动机制,将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①与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将审计整改任务、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加强与财务、营销、工程等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化管理职能,做到部门间沟通、协调经常化,注重信息共享、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分类督办,有效地抓好审计整改责任落实,形成审计整改监督合力,促进审计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②与纪检监察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大监察惩处力度。建立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协调机制,实现监督信息资源共享,监察部门把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规范权力运行的切入点,加大廉政建设力度,对涉及违纪违法的,按规定及时移交纪检部门和司法机关进行查处。

③加强审计整改的指导,弥补审计人员不足。审计单位应充分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专业化管理作用,职能管理部门在加强专业化管理的同时,也从规范角度加强审计整改的指导,帮助被审单位整改、规范。

4、将审计发现问题分类,制定分步整改措施

根据审计问题的整改难易程度,将发现问题分为容易整改、整改难度较大、难以整改的问题,按难易程度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①容易整改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被审单位沟通,对容易整改的问题可立即进行整改,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对一些不是严重的违法违纪问题,对一些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问题,如果审计单位已经将问题整改好了,就不写进审计报告,促进被审单位的整改积极性。

②整改难度较大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审计整改措施,分步、限期进行整改。

③对于难以整改的问题,应及时组织分析问题成因及整改难的原因,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寻求管理部门的协调、支持和帮助解决。

5、开展后续审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后续审计》对后续审计的定义,指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其基本目的是为了审查和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对报告中揭示的问题和偏差进行了纠正和改进,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

①后续审计是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程序,不仅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而且能反映被审单位的问题整改是否有实效。

②对表面上认可审计结论,而实际上根本不实施任何改进措施的被审单位进行追踪审计,防止形式主义。

③后续审计是审计人员自身的工作规范。通过开展后续审计,来验证审计工作和被审计单位的反面意见的是非功过,严格的审计规范要求审计人员通过后续审计来明辨是非。

6、建立审计整改档案

审计部门每年对各单位(部门)开展的审计项目、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等进行统计建档。

①便于审计单位掌握被审单位(部门)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②便于审计单位对被审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指导。

③便于审计单位对下一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的安排提供参考依据。

④通过对被审单位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发现和掌握各单位做得好的方面,以及各单位之间存在的差距。

7、加强审计整改考核,加大审计整改制度执行和责任追究力度

①将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纳入年终对被审单位(部门)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责任制、工作业绩考核,作为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严格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

②明确机关职能管理部门审计整改责任,纳入月度和年度工作任务考核。对职能管理部门和被审单位(部门),将审计整改工作列入月度工作计划中,纳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

③实行审计整改问责。对审计整改措施不力,效果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要实行问责机制,根据相关法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长时间不整改或已整改过之后又违反的单位,将从重考核、处理。

8、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①建立健全审计人员档案,掌握审计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和专业特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后续教育培训。

②鼓励审计或财务、营销等专业人员参加经济师、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师、国际内部审计师(CIA)等考试取证,提高审计和相关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一方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出更好的审计整改建议;一方面能在监督整改的同时,更好地从业务上指导被审单位整改,也提高了被审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

纵观审计工作,审计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审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不断整改、不断规范,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被审计单位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来源:内部审计网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