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东阳市政协委员何红兵创作的非遗作品东阳木雕——亚运吉祥物三件套“欢欣鼓舞”“心心相融”“旗开得胜”亮相,受到中外贵宾的关注。
何红兵向贵宾们现场演示了东阳木雕的雕刻过程,引起连连夸奖。
何红兵不仅会木雕还精通竹编是有名的跨界达人
何红兵,东阳市政协委员,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要坚持传承下去,不能在我们这里断了。”在一条短视频里,镜头里的何红兵讲述着自己与东阳竹编的缘分。
东阳盛产竹子,竹编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殷商时期,东阳竹编曾是贡品。
何红兵出生在竹编世家,他的父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竹工艺大师何福礼。何红兵是东阳竹编的第三代传人。
从小,何红兵就对竹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8年,他正式学习这门工艺。
何红兵说,与普通竹编相比,东阳竹编以立体编织为主,结合平面编织技艺,编织精细,造型生动,色彩典雅,用途繁多,包括艺术摆件、生活用品和家具,具有浓郁的民间美术特征,体现东阳竹文化的地方特色。
何红兵既继承了父亲的竹编技艺,又有幸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姚正华学习木雕技艺,在设计竹编时,不单使用竹编技法,还结合竹编与木雕的技艺,使他早早就成为业内少有的“竹木双修”复合型人才。
2004年,何红兵与父亲一起为故宫修缮文物。“在倦勤斋里,我们发现了大量竹木结合工艺制作的家具和器具。”何红兵印象深刻。
“三百年前的工匠就会竹木工艺混搭,我们更没理由让这两种艺术割裂。”受故宫制作工艺的“混搭风”启发,何红兵以红木材料为胎,以竹编为表,综合运用竹丝镶嵌、竹簧雕刻以及东阳木雕的浅浮雕、镂空雕、半圆雕等传统技艺,制作了“宝座屏风”“龙柜”等古典家具。
数年下来,他已能娴熟地将竹木结合工艺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比如《花开富贵大花瓶》作品,以竹编为胎,以木雕为饰,拼镶着栩栩如生的木雕牡丹,雍容华贵。
如果说竹木结合工艺为何红兵打开了跨界之门,那么非遗传承人竹艺研修班的学习之旅则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脉”,将跨界融合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在研修班里,有一门设计师跨界创作课程,让我意识到,原来竹编跨界还能更加大胆些。”何红兵说。
在这里,何红兵与荷兰设计师艾瑞克·曼特尔、依冯·劳力森结识,其后他们合作完成了大竹灯艺术装置。此竹灯先后亮相上海设计周、恭王府博物馆、丹麦国家博物馆和美国肯塔基大学。
2023年上海设计周走秀的最后一个节目,模特身穿一袭大竹裙,竹裙上“织”着一幅青绿山水图,灵感源自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名作《千里江山图》,模特头上戴着的“帽子”也是用竹子编织而成,引起全场轰动。这袭大竹裙和“帽子”的编织者就是何红兵。
“从接到设计要求到交货,只有5天时间。”何红兵回忆,5天时间要赶出两袭竹裙,大竹裙的裙摆直径达1.8米,净高1.2米;小竹裙的裙摆直径也达1.2米,高近1米。
竹裙制作对竹编技术要求甚高:首先是能穿,腰部有一定弹性,能适合不同的模特腰围;其次是要轻,能让模特轻松走台;最后是要美,能与其他非遗项目融合装饰,视觉效果惊艳。
这件竹编创意大礼服以竹编为主体,融合了9项非遗,包括东阳竹编、果洛银饰、苏州缂丝、阿坝羌绣、白马藏绣、四川蜀绣、海南黎锦、遵义竹编、十字挑花。
“学竹编很艰苦,也很枯燥。很多年轻人沉不下心。”何红兵说,竹编需要大量的重复劳动,很多作品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能完成。
如何让大众知晓并爱上竹编文化?何红兵想到了互联网平台。于是,他开通了“何红兵木雕竹编文化”短视频账号,通过短视频和直播,介绍竹编技艺、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收获了不少好评,让非遗“活”了起来。
何红兵还参与了“我为大熊猫做竹编蛋糕“的短视频活动,将自己做竹编蛋糕的全过程拍了下来。竹编蛋糕完成后,他与大能猫辉辉见面。这段一分零一秒的视频当天浏览量达数千万,20余万人次点赞。
“非遗传承需要创新,要与时俱进,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