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2023<泉州对外贸易的特点历史>

2023

资源简介

2023-2023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题号 一 二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9小题,共98.0分)1. 如图是出土于新石器时代的文物,由此可说明()长江流域出土的陶蚕蛹距今约6800-6300年 黄河流域出土的石蚕蛹距今约6000年 辽河流域出土的玉蚕距今5500-5000年A. 我国养蚕业的起源 B. 农业生产以养蚕为主C. 南方丝织业的发展 D. 丝绸是重要贸易商品2. 距今4300-4000年的山西陶寺都城遗址,中部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小型墓占总数的近90%,墓坑狭小,大多没有葬具和随葬品。这说明()A. 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 B. 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C.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 D. 化石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证据3. 据《尚书甘誓》记载,在对有扈氏作战时,夏启要求参战者要服从命令,否则就杀死或罚做奴隶,这说明夏朝()A. 存在阶级压迫和奴隶 B. 灭商而建国C. 禅让制取代了世袭制 D. 因暴政而亡4. 如图为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士山盘,其铭文记载了贵族士山被周王封在汉水中游一带,负责管理这一地区的贡赋缴纳等事务。士山盘可以用来研究()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5.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是夏商时期的古蜀文明遗址,遗址出土了与同时期中原夏文化特征相似的铜牌饰等器物,同时还出土了玉锥形器、玉琮等带有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特点的玉器,以及独具古蜀特色的金杖、青铜树和青铜人像等珍贵文物。由此可知()A. 三星堆是夏商文化的中心 B. 良渚文化延续了三星堆文明C. 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建立 D.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6. 对如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甲骨文 释读(黍)现在仍然称为黍,去皮之后称为大黄米。(禾)现在称为谷子,去皮之后称为小米。(来)现在称为小麦。(麦)在商代可能专指大麦。()有学者说“”字应读“稻”①商代已经出现多种粮食作物②象形是甲骨文重要造字方法③稻是商代北方主要粮食作物④甲骨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A. 影响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B. 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C. 推动各国变法走向富国强兵 D. 体现了不同学派的分歧8. 秦朝曾将更名规定以诏书形式颁行全国。如图是出土于湖南里耶(秦朝时为迁陵县)的秦朝简牍《更名诏书》,记载了秦朝更名的规定,如“以王令”改为“皇帝诏”,“受命”改为“制”等。材料说明秦朝()①实现了统一②实行皇帝制度③实行郡县制④地方权力膨胀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9. 如图知识结构空白处应填写的历史人物是()A. 汉武帝B. 董仲舒C. 张骞D. 卫青10. 随着先民对农事活动和气候关系认识的加深,节气逐渐形成。商朝已有4个节气,周朝发展到8个,西汉时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并颁行全国。后来,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由此说明()①节气出现于汉朝②节气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③中华文明远播海外④节气形成凝聚先民的智慧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1. 如图为考古学家在四川西昌发现的一件东汉时期的五铢钱铜范,此铜范是中央政府统一发给边疆地区的铸钱标准。此铜范可以佐证()A. 东汉开始铸造五铢钱 B. 西昌地区已纳入统治版图C. 西昌与周边商贸频繁 D. 西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12. 十六国时期,夏国建立者自称“大禹之后”,前秦氐族苻氏称“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说明()A. 北方各族政权更替频繁 B. 北方各政权实现了统一C. 内迁各族对华夏的认同 D. 改革促进北方经济恢复13. 某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学习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材料甲 材料乙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汉]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南朝]沈约《宋书》A.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 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C. 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 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14. 1965年考古学家在中亚的丝路古城撒马尔罕发掘出大量大使厅壁画,据学者考证,北墙所绘为唐高宗猎豹和武则天泛龙舟图(见如图),这与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的“北壁绘华夏天子”的内容一致。以上材料说明()①图像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②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③盛唐文化对中亚地区影响深远④端午节划龙舟是撒马尔罕特有习俗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5. 北京石景山鲁谷曾有吕氏家族,其第一代成员吕胤是一个农夫,第三代吕德懋是辽朝状元,官至宰相,第六代吕忠翰和第七代吕造是金朝状元,因家庭成员长于儒学,吕氏家族完成了由农耕家族到官宦世家的转变。这反映出()①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②辽金两朝仿效唐宋选官制度③儒学是辽金科举考查重点④辽金官员冗余官俸开支浩大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6. 如图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这两条运河的共同之处是()①都以洛阳作为运河中心②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③加强了南北方经济交流④保障了都城的物资供应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7. 忽必烈统一全国后,建立贯通南北、纵横全国的急递铺网络。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该机构设置的作用是()A. 维持地方治安 B. 巩固帝国统治 C. 转运地方财赋 D. 抑制武将势力18. 有学者在分析中国古代某帝王时写道:“他知道丞相在士大夫意识当中的崇高,废掉丞相制度不仅将权力紧紧地握到了自己的手中,还消灭了士大夫们的精神领袖,摧毁了他们的君臣共治幻想。”这里的“他”指的是()A. 唐玄宗李隆基 B. 宋太祖赵匡胤 C. 元世祖忽必烈 D. 明太祖朱元璋19. 下列地图中呈现了古代的军事防御建筑。据介绍,该建筑多用砖石砌成,是为了防御蒙古贵族南扰而建造。据此判断该建筑修建的时期是()A. 秦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20. 如表是中国古代某位帝王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1667年 1684年 1685-1686年 1690-1696年 1713年亲政 设置台湾府 下令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 三征准噶尔部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A. 该年谱采用年号纪年法 B. 康熙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 该帝王16世纪初亲政 D. 乾隆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理21. 如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空白处应填入的是()A. 漆器开始传到西域 B. 郑和下西洋将茶叶传入东南亚C. 指南针被传入欧洲 D. 宋应星《天工开物》传到国外22. 以下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耕作技术进步 B. 灌溉工具改进 C. 国家统一发展 D. 农业技术进步23. 《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讲述了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以下典籍按历史时序排序正确的是()①《本草纲目》②《齐民要术》③《史记》④《论语》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②①24. 某位同学尝试分类整理“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其中①处适合填写的人物是()第一类:老子韩非子董仲舒第二类:李白李清照曹雪芹第三类:张仲景①_____徐光启A. 张骞 B. 祖冲之 C. 戚继光 D. 玄奘25.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遗址中成为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的是()A. 元谋人遗址 B. 蓝田人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山顶洞人遗址26. 农业产生后人们筑屋定居。下面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两种房屋复原图,造成其样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不同地区人们的审美观念 B. 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 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 D.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27. 在远古传说中,黄帝能制作衣裳、制造船只、会炼铜。现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蚕茧、丝织品、独木舟和铜刀等。这说明()A. 传说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B. 考古是了解历史唯一途径C. 传说中包含一些历史信息 D. 考古发现证实了所有传说28. 如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A. 禅让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 世袭制29.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这一年属于()A. 公元前11世纪B. 公元前9世纪C. 公元前10世纪D. 公元11世纪30.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也由它演变而来。“它”是指( )A. 隶书B. 金文C. 小篆D. 甲骨文31. 据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此记载反映了()A. 西周灭亡B. 三家分晋C. 诸侯争霸D. 经济发展32. 如表是有关中国古代一项著名水利工程的著作的部分目录,这部著作记录的工程是()水利史上的奇迹恼人的水患郡守李冰开凿宝瓶口筑起鱼嘴分水堤A. 灵渠B. 阿房宫C. 骊山陵D. 都江堰33. 某同学整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其中对应正确的是()A. 道家——主张兼爱、非攻B. 儒家——顺其自然C. 墨家——主张仁政、礼治D. 法家——中央集权34.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领域采取措施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A. 统一货币B. 中央集权C. 统一文字D. 修筑长城35.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A. 武王伐纣B. 陈胜、吴广起义C. 楚汉之争D. 黄巾起义36.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这段材料不包括的史实是()A. 秦统一中国B. 楚汉战争C. 西汉建立D. 文景之治37.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B. 西汉初年,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C. 汉高祖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D.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38.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汉武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汉武帝()时间 大事件前136年 为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各置博士前134年 兴办太学,礼聘名师教育天下学子前124年 为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弟子按成绩授予相应官职A. 推崇诸子百家学说B. 奉行无为而治政策C. 加强国家经济控制D. 重视儒学人才培养39. 如图资料卡反映了西汉()资料卡《汉书 西域记》记载,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后,在西域的精绝国设有一名都尉为行政长官,并有两名将军和一名译长,构成军事管理机构。A. 张骞通西域的史实B. 大力开辟海上交通C. 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D. 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40.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图反映了东汉王朝的历史现象,它说明()A. 母后临朝把持朝政 B.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豪强地主控制地方 D. 皇帝昏庸不理朝政41. 一位同学将与书写材料相关的主要内容按下表的形式整理出来,但是该同学却不小心将墨水溅到了笔记本上。如果请你帮助他重新填写污点处的内容,你的正确选择是()A. 西汉、张骞 B. 西汉、晁错 C. 东汉、蔡伦 D. 东汉、班固42. 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一一东汉时期的科学技术,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①书籍:《论语》②图片:五禽戏③人物:张仲景④视频:《圆周率》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43. 某同学看到一本古代史书,其目录如图,这本史书应是()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卷二夏本纪第二……卷二十三老子韩非子列传三十……第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三A. 《论语》 B. 《史记》 C. 《黄帝内经》 D. 《伤寒杂病论》44. 对下列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20余万——约5万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A. 马陵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45. 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A. 蜀、吴、魏 B. 吴、魏、蜀 C. 魏、吴、蜀 D. 魏、蜀、吴46. 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民的大量南迁增加了劳动力③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④带来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47.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图。其中,在5世纪实现了北方黄河流域局部统一的政权是()A. ①蜀 B. ②东晋 C. ③北魏 D. ④陈48. 想要了解北朝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可以参阅()A. 《齐民要术》 B. 《水经注》 C. 《九章算术》 D. 《大明历》49. 魏晋南北朝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传奇,中国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①司马迁的《史记》②北魏的碑刻③王羲之的书法④顾恺之的绘画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90.0分)50. 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材料一:盟书亦称载书,是参盟者彼此取信的文献。侯马盟书的主盟人是春秋末晋国的正卿(执政者)赵鞅。当时,晋国“六卿强,公室卑”,赵氏是六卿之一。为对抗其他宗族,赵鞅多次召集同宗和投靠他的异姓举行盟誓,联络各种力量为己所用。侯马盟书即是盟誓的产物。它补充了传世文献中春秋盟誓的记载空白,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人毛笔手书字迹。——摘编自降大任《侯马盟书的研究及价值意义》(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侯马盟书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分析侯马盟书的史料价值。材料二:武关道是中原通往关中的要道。据《史记》记载,刘邦推翻秦朝就是从武关攻入咸阳。秦朝灭亡后,刘邦被分封到汉中做汉王。后来,刘邦举兵反抗项羽,从汉中出发,经过散关进攻陈仓,打败项羽。但新出土的西汉简牍《胡家草场汉墓竹简》与《史记》记载不同:刘邦是从汉中经过武关进攻关中,最后打败项羽。(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史记》和汉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写字母)A.陈胜吴广起义B.楚汉之争C.官渡之战材料三:“红星出东方利中国” “讨南羌”如图为新疆尼雅遗址(西域古国“精绝国”)出土的两件东汉时期的汉式织锦,是目前织造工艺最为复杂、用色最多的汉锦之一,上面分别织有汉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讨南羌”。“南羌”指的是河西走廊以南的诸羌,汉宣帝时时常骚扰边境。织锦文字与《汉书赵充国传》所记载的汉宣帝派赵充国率兵攻打西羌(即“南羌”)的史事相互印证。自从赵充国平羌乱之后,西陲基本安定。——摘编自黄锦前《“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与汉代思想在西域的传播》等(2) 从文化交流与边疆治理的角度,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材料四:王国维先生提倡二重证据法,说道:“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3) 指出材料一至材料三中的“地下之新材料”。(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类型历史材料的认识。51.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2023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项世界遗产。材料一在中国的古港中,泉州港是一个后起之秀。秦汉时期,今泉州一带是中原人士眼中的蛮荒之地。直到晋代,由于中原战乱,衣冠南渡,福建才迎来第一次移民高峰。唐末至五代,由于北方战乱,福建迎来了第二次移民高峰。人口的激增,以及相对安定的环境,使得福建后来居上,到宋朝,泉州开始成为一处重要的海港。——何书彬《泉州申遗成功:开满刺桐花的小城,曾是世界的十字路口》(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泉州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古港的“后起之秀”?材料二如图所示1987年,南宋沉船“南海一号”在广东省阳江市被发现,沉船出水最多的是瓷器,以泉州德化窑青白瓷为主。相当一部分瓷器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专家推测可能是外国人“来样定做”,如棱角分明的酒壶、喇叭口大碗、首饰盒等。——依据孟原召《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瓷器的外销》等(2) 依据材料二的图文材料,概括泉州对外贸易的特点。材料三以下是 2023年泉州申遗项目的22个遗产点中的部分遗产点①市舶司遗址北宋政府于1087年在泉州设置 ②德化窑址宋元时期泉州内陆地区外销瓷的杰出代表 ③石湖码头宋元时期的外港码头 ④清净寺宋元时期,大量阿拉伯人聚居在此⑤顺济桥南宋修建,是连接泉州商业区的通道 ⑥南外宗正司南宋对迁居泉州的皇族进行管理的机构 ⑦冶铁业遗址生产规模大,产品大量外销 ⑧开元寺宋朝泉州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3)运用材料三中的相关资料,仿照表格中的示例,完成下表。(在答题纸字母A处和B处填写主题,C处填写序号)主题 示例:海洋贸易的管理 A B 包容的文化态度序号 示例:①⑥ ②⑦ ③⑤ C(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泉州申遗的认识。52. 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变迁。材料一:宋朝民间“耕读传家”的风气浓厚,农村人在冬闲的时候,送孩子入学,称为“冬学书”,所读的是百家姓之类的蒙学读物,谓之“村书”。《村童闹学图》描绘的就是“冬学书”的场景。在宋代,这样的场景是一个热门绘画题材。——摘编自杭侃著《在繁华中淹没-宋》(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冬学书”在宋代成为热门绘画题材的原因。材料二: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下令军机处大臣组织各地督抚绘制一部《皇清职贡图》。《皇清职贡图》共九卷,第一卷绘制的为外国情况,以“外邦”相称;其余八卷均为清朝境内的少数民族,以“本朝”相称。所绘民族图像人物相貌端庄稳重,服饰得体,体现了统治者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及一体化的取向。画面中图像均经过雅化,绘图者使得各民族人物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风格。——摘编自苍铭、张薇《<皇清职贡图>的“大一统”与“中外一家”思想》(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皇清职贡图》体现的历史特点。材料三: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美国国内华盛顿肖像画供不应求。1800年左右,美国在广州十三行建立起“美国馆”,积极扩大对华贸易。美国商人将西方国家绘制的华盛顿肖像画运至中国,雇佣广州画家进行仿制。广州画家在绘制时借鉴了西方的绘画技术,并与中国的传统技法相结合,技术精湛,其售价远低于原作,因而大量在广州绘制的华盛顿肖像画畅销美国。——摘编自于毅颖《近代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外销画的制作、流转及销售:以华盛顿肖像为例》(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广州版华盛顿肖像画在美国畅销的原因。53. 16-18世纪的东西方材料一:16-18世纪世界白银的生产、出口与接收——依据【德】贡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改绘(1) 运用图中相关信息,说明16-18世纪世界白银的生产和流动情况。任选序号所标注的一个流动区域,结合所学,分析白银流向的原因。材料二:明朝中后期,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教的同时,带来了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一些中国学者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与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了大量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著作,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1626年,传教士将《大学》《中庸》和《论语》等著作翻译成拉丁文,中国的儒家思想及其学说在法国广泛传播开来。其中影响最为突出的,就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将中华文明视为非宗教的高度理性文明的典范,成为他们推进反封建神学蒙昧主义的强大动力。——摘编自庞卓恒《17-18世纪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2) 依据材料二,概括17-18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谈谈你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54. 生产生活工具是人类改造自然、适应生活的重要表现。材料一:如图所示(1) 分别说出材料一中图1和图2两种工具在制作方法上的特点。(2) 写出材料一中能反映距今六七千年原始农耕生活的图片序号。材料二:问鼎中原一言九鼎九五之尊唯我独尊(3)成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材料二中提到的“鼎”和“尊”与早期的青铜器有关,请举出商朝青铜器中具有代表性的“鼎”和“尊”(各一件)。材料三:《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发现一批铁农具。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3) 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说明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材料四:如图所示(4) 材料四中的“胡床、椅子、方凳”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说出这些坐具被汉族人争相使用所反映的历史现象。55.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材料一:如图所示(1) 材料一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结合所学补全图中的内容。说出“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的制度。材料二:如图所示(2) 材料二是“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示意图”。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汉武帝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及历史作用。材料三:大一统国家中实行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对于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加强防御力量、发展民族关系、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都起过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大规模农民起义开始发生的时期。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以及专制制度的日益强化,封建专制主义的残暴统治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压榨,引起了农民的不断反抗。——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大一统国家中实行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产生的影响。56. 交往 交流 交融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相关事件。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个分裂与动荡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然而,透过历史的表象,又可发现这也是一个文化交流与融合频繁发生的时期。而且其交融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殊为可观。——摘编自百度百科(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说出这一时期曾短暂统一全国的王朝。材料三: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壬寅,(孝文帝)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魏书》(3) 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列举该事件中促进民族交融的具体措施。(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57. 某历史小组进行了多种途径考察历史的活动。【文物中的历史】材料一:图表所示是中国古代文物相关图片①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一米。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已经接近现代栽培稻。 ②秦朝的衡器“八斤铜权”,高5.5厘米,底径9.8厘米,重2063.5克。这件铜权上面,铸刻着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40字诏书,并铸有阳文“八斤”二字。 ③西周毛公鼎,铸有文字497个,一说499个,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______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______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______ 。【地图中的历史】材料二:如图所示(1)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地图中所反映的历史变化。并说明带来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文献中的历史】材料三: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朽不可食。——《史记 平准书》(2)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汉初统治者采取的策略。并分析该策略带来的积极影响。【名言中的历史】材料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3) 依据材料四,概括孔子的教育主张。说说以上言论对于我们今天学习的指导意义。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据题干图片中长江流域出土的陶蚕蛹、黄河流域出土的石蚕蛹和辽河流城出土的玉蚕及其距今时间可知,这些能够反映出我国养蚕业的起源,A项正确;农业生产以养蚕为主在题干材料未有体现,排除B项;黄河流域、辽河流域都处在北方,“南方丝织业的发展”这一说法错误,排除C项;丝绸是重要贸易商品在题干材料未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养蚕业的起源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养蚕业的起源的相关史实。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往往随葬陶鼓、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小型墓占总数的近90%,墓坑狭小,大多没有葬具和随葬品”可知,距今4300-4000年的山西陶寺都城遗址出现了陪葬品因身份不同墓坑和陪葬品的数量也存在巨大差别,说明这一时期私有制出现且阶级分化明显,B项正确;在我国,黄河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排除C项;题干内容与化石无关,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出现与阶级分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出现与阶级分化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夏启要求参战者要服从命令,否则就杀死或罚做奴隶”可知,不参战者可以被奴隶主杀死或罚做奴隶,说明夏朝存在阶级压迫和奴隶,A项正确;灭商而建国、禅让制取代了世袭制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项;题目没有涉及夏朝因暴政而亡,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夏朝的统治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夏朝的统治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贵族士山被周王封在汉水中游一带,负责管理这一地区的贡赋缴纳等事务。”及所学知识,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故A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管理地方的制度,排除B项;科举制始于隋朝,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沿用了1300多年,排除C项;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与西周无关。排除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等知识,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贵族士山被周王封在汉水中游一带,负责管理这一地区的贡赋缴纳等事务”。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5.【答案】D【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三星堆文化的陶器极具地域特点,但大量青铜器、玉石器出土后我们看到来自周边的各种文化因素,遗址出土了与同时期中原夏文化特征相似的铜牌饰等器物,同时还出土了玉锥形器、玉琮等带有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特点的玉器,以及独具古蜀特色的金杖、青铜树和青铜人像等珍贵文物。三星堆文化在青铜人像、面具、神树等器类的独特性也正是中华文化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特质的最好表达,印证了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项正确;夏商文化的中心在中原地区,排除A项;良渚文化时间要早于三星堆文明,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建立要到公元前221年的秦朝,排除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相关史实。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甲骨文的释读可知,商代已经出现多种粮食作物,且材料中体现的甲骨文多是象形文字,象形是甲骨文重要造字方法。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甲骨文获得许多历史信息,即甲骨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稻是商代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未在材料表格中体现,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稻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而非北方,故③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③的选项,即排除AC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甲骨文以及史料价值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甲骨文以及史料价值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孔子、孟子、荀子三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即统治者要坚持以民为本,仁政爱民等,该思想影响了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故A项正确;这些思想与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无关,排除B项;法家主张实行改革变法,题干这些思想也未推动各国变法走向富国强兵,排除C项;孔子、孟子、荀子均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而且题意主要体现了他们思想的共同点,而非分歧,排除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儒家的治国理念以及影响,重点掌握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治国思想。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儒家的治国理念以及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湖南里耶(秦朝时为迁陵县)的秦朝简牍《更名诏书》,记载了秦朝更名的规定,如‘以王令’改为‘皇帝诏’,‘受命’改为‘制’等”可知,秦朝实现了统一,实行皇帝制度和郡县制。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秦朝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秦朝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地方权力膨胀,材料未体现,排除含④的BC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重点掌握秦朝的皇帝制度以及郡县制度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掌握秦朝的皇帝制度以及郡县制度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9.【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尊崇儒术、推恩令、刺史制度、统一货币、盐铁官营、交通西域、反击匈奴”都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思想、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的措施,故A项正确;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张,不符合图示,排除B项;张骞出使西域、卫青北击匈奴与图示的大一统的实施者不符,排除CD。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图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0.【答案】D【解析】据“随着先民对农事活动和气候关系认识的加深,节气逐渐形成。”可知,节气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据“后来,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可知,这说明了节气传至周边国家,中华文明远播海外;据“随着先民对农事活动和气候关系认识的加深,节气逐渐形成。商朝已有4个节气,周朝发展到8个,西汉时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并颁行全国。”可知,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凝聚了先民的智慧。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据材料“商朝已有4个节气”,可知,节气最早出现在商朝,①项不符合史实与题意,排除包含①的AB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形成的节气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形成的节气的相关史实。1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四川西昌发现的一件东汉时期的五铢钱铜范,此铜范是中央政府统一发给边疆地区的铸钱标准。”可知,四川西昌统一使用东汉的五铢钱,这说明东汉时期,西昌地区已纳入统治版图,故B项正确;西汉汉武帝时统一铸造五铢钱,排除A项;题干“五铢钱铜范”无法体现西昌与周边商贸频繁、西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排除C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经济措施,知道史料的实证价值。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经济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夏国建立者自称‘大禹之后’,前秦氐族苻氏称‘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可知,内迁各族以传说中的大禹、有扈、轩辕为祖先,他们通过对华夏族的认同,来塑造自己政权的正统形象,进而适应对中原地区统治的需要,C项正确;北方各族政权更替频繁、北方各政权实现了统一题干材料未体现,排除AB项;题干未涉及改革问题,排除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北方民族的内迁与政权的统治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北方民族的内迁与政权的统治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表格,从西汉时期南方“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到南朝时期“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对比可知,南方地区的经济从西汉时期的落后到南朝时期粮食产量高,社会繁荣,说明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排除A项;从材料甲到材料乙无法推断出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题干意在强调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江南地区人地矛盾情况未在题干中体现,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4.【答案】A【解析】据题干“据学者考证,北墙所绘为唐高宗猎豹和武则天泛龙舟图,这与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的‘北壁绘华夏天子’的内容一致”可知,实物壁画和唐代杜佑的《通典》内容相互印证,证明了图像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①符合题意,中原文化能够影响到西亚地区,说明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以及盛唐文化对中亚地区影响深远,②③符合题意,即①②③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端午节划龙舟是中国特有习俗,④项不符合史实与题意,排除包含④的BC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中亚丝路古城撒马尔罕发掘出的大使厅壁画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亚丝路古城撒马尔罕发掘出的大使厅壁画的相关史实。1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吕氏家族,其第一代成员吕胤是一个农夫,第三代吕德懋是辽朝状元,官至宰相,第六代吕忠翰和第七代吕造是金朝状元,因家庭成员长于儒学,吕氏家族完成了由农耕家族到官宦世家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通过科举制度吕氏第三代通过科举考试成为状元,实现了阶层跨越,说明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辽金两朝仿效唐宋选官制度,儒学是辽金科举考查重点,故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辽金官员冗余官俸开支浩大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含④的BC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都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大运河的开通保障了都城的物资供应,对整个国家发展作用巨大,故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隋唐时期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元代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不再取道洛阳,元代大运河不是以洛阳为中心,①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的AB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共同之处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共同之处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元朝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元代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邮政快递。这些“急递铺”对巩固政权、维护中央集权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保障了人们的旅途畅通和旅行安全,故B项正确;急递铺的设置与维持地方治安无关,排除A项;宋代转运使的职责是转运地方财赋到中央,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宋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提升文官地位,抑制武将势力,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交通发展以及急递铺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交通发展以及急递铺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他知道丞相在士大夫意识当中的崇高,废掉丞相制度不仅将权力紧紧地握到了自己的手中……”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行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故D项正确;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没有废除丞相,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等知识,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废掉丞相制度不仅将权力紧紧地握到了自己的手中”。本题主要考查了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长城是我国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C项正确;秦朝、唐朝、清朝与图片“京师(北京)、鞑靼、瓦剌”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明长城的修建等知识,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京师(北京)、鞑靼、瓦剌”。本题主要考查了明长城的修建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设置台湾府”“下令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三征准噶尔部”“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及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反映的内容与清朝康熙帝有关。康熙帝在位时期,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进行两次雅克萨之战,反击入侵的俄军,保卫东北边陲安宁;三征准噶尔部加强对西北地区管理;册封西藏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这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B项正确;该年谱采用的是公元纪年法,排除A项;康熙帝在公元1667年亲政,属于17世纪,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乾隆皇帝无关,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康熙帝的主要事迹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表格内容。本题主要考查了康熙帝的主要事迹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故C项正确;漆器开始传到西域是在西汉时期,与张骞通西域有关,排除A项;郑和、宋应星是明朝时期的人物,与题干图示“宋朝”无关,排除B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时期外传的中国古代文明成就,注意题干图示和选项的正确解读。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时期外传的中国古代文明成就,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耧车是一种畜力条播机;翻车是灌溉工具;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秧马是宋代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的一种农业工具,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题干图片农具反映出了随着时代变化,农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D项正确;翻车属于灌溉工具,耕作技术进步无法成为共同主题,排除A项;耧车、曲辕犁、秧马均不是灌溉工具,灌溉工具改进无法成为共同主题,排除B项;宋代不是大一统王朝,国家统一发展无法成为共同主题,排除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与发展等知识,注意题干图片的正确识读。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与发展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3.【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由孔子弟子整理而成、记录孔子言行的典籍,此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齐民要术》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撰写的医药学著作。典籍按历史时序排序正确的是④③②①,D项符合题意;ABC项按历史时序排序不正确,排除。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史记》《论语》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典籍按时间先后的正常排序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史记》《论语》的相关史实。2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表格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第一类全是思想家,第二类全是文学家,第三类应该是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南朝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属于科学家,B项正确;张骞、戚继光、玄奘不是科学家,排除AC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分类,重点掌握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等知识。本题掌握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25.【答案】C【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迄今为止,考古学家已经发掘出代表40多个个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是世界上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故选:C。本题以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切入点,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本题以北京人的历史地位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26.【答案】D【解析】图片分别是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和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因此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因此他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故造成其样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故选:D。本题考查河姆渡人、半坡人,知道造成河姆渡人、半坡人居住房屋不同的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本题考查河姆渡人、半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7.【答案】C【解析】在远古传说中,黄帝能制作衣裳、制造船只、会炼铜。现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蚕茧、丝织品、独木舟和铜刀等。这说明传说中包含一些历史信息。ABD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知道传说中包含一些历史信息。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8.【答案】C【解析】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的铭文拓片反映的是正是西周分封制的历史。故选:C。本题以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的铭文拓片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本题以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的铭文拓片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29.【答案】A【解析】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公元前1046年为公元前公元前11世纪。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法的相关史实。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公元纪年法的相关史实。30.【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文字。根据所学,文字的发展历程为甲骨文、金文(铭文)、小篆、隶书、楷行草书。题干中上承原始的刻绘符号,下启铭文,可知应该为甲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故选D。本题考查甲骨文,要求识记基础史实。31.【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故选:C。本题考查春秋争霸,题干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2.【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恼人的水患、郡守李冰、开凿宝瓶口、筑起鱼嘴分水堤、水利史上的奇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消除岷江水患,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故D符合题意;灵渠是秦朝时期开凿的,沟通了湘水和漓水,排除A;阿房宫和骊山陵不是水利工程,故不可能是水利史上的奇迹,排除BC。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史实,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修建的时期、位置、人物及其作用。33.【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儒家主张施行仁政、“礼治”;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故只有D项对应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关键是掌握各个学派的思想主张。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百家争鸣各个学派的思想主张。34.【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奖励耕织、盐铁官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统一货币是秦朝在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A项正确;中央集权属于秦朝在政治领域实行的措施,排除B项;统一文字属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文化领域的措施,排除C项;修筑长城属于秦朝巩固统一的军事领域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正确识读题干图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3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起义队伍在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这次起义虽然很快被镇压下去,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故B符合题意;武王伐纣不是农民起义,A不符合题意;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斗争,C不符合题意;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D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36.【答案】D【解析】据“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可知,这段材料包括的史实是秦统一中国、楚汉战争、西汉建立,不包括文景之治。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知道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37.【答案】D【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即“有什么用”的问题。题干选项中选项ABC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选项D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解释。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38.【答案】D【解析】汉武帝的大事年表表明汉武帝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重视儒学人才培养;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故选:D。本题考查汉武帝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知道汉武帝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本题考查汉武帝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9.【答案】D【解析】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护设置体现了西汉对西域地区的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D项正确;西域都护设置于公元前60年,属于西汉汉宣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发生在汉武帝时期,且张骞通西域的作用是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对西域的管理,而不是开辟海上交通,排除B项;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是汉武帝针对地方豪强势力而采取的措施,而不是针对西域地区,排除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西域都护设置。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目的和意义。40.【答案】B【解析】据题干图示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母后主政,重用外戚,形成了外戚专权的局面;皇帝长大后,依靠亲信宦官,导致宦官专权,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B项正确;“母后临朝把持朝政”,只是其中一方面,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豪强地主控制地方”,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东汉时期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图示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汉时期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相关史实。41.【答案】C【解析】西汉时已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东汉时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故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纸的发明和改进,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注意掌握造纸术的传播和影响: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7世界传到了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后来经过了阿拉伯传到了欧洲和非洲,欧洲人又带着纸张传到了新大陆美洲.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造纸术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42.【答案】C【解析】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东汉时期”可知,②图片:五禽戏,③人物:张仲景与题目时间相符。《论语》出现在春秋时期,《圆周率》与南朝祖冲之有关,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东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东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43.【答案】B【解析】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共130卷。据题干中“帝本纪、夏本纪、老子韩非子列传、匈奴列传”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这本史书是《史记》,B项正确;《论语》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呈现,排除A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都是医学著作,排除C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史记》的相关史实,“本纪、列传”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记》的相关史实。44.【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208年”“曹操——孙刘联军”可知,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45.【答案】D【解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魏、蜀、吴。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的形成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鼎立的形成的相关史实。46.【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北人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社会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统治者重视生产等,故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处于政权分立状态,而不是国家统一,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47.【答案】C【解析】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逐渐强大起来。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439年是5世纪30年代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统一北方的政权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少数民族的相关史实。4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它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A项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49.【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东晋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故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排除含有①的AB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50.【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这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并由此折射出中华民族发展的艰难曲折历程。据题干材料可知,侯马盟书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特别是晋国末期的历史增添了新鲜材料,补充了传世文献中春秋盟誓的记载空白。(2)据材料二图文材料“武关道是中原通往关中的要道。据《史记》记载,刘邦推翻秦朝就是从武关攻入咸阳。秦朝灭亡后,刘邦被分封到汉中做汉王。后来,刘邦举兵反抗项羽,从汉中出发,经过散关进攻陈仓,打败项羽。但新出土的西汉简牍《胡家草场汉墓竹简》与《史记》记载不同:刘邦是从汉中经过武关进攻关中,最后打败项羽。”分析可知,两则材料均在说明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史实,即“楚汉之争”,B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官渡之战与材料无关,排除AC项。故选B。(3)据材料三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交流层面,在今天新疆地区出土汉锦,足以证明,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深远,同时此文物兼具史料价值;在边疆治理层面,由于赵充国平羌乱之后,西陲基本安定,有利于中央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故而,出土文物与当时所发生的的历史事实相互印证。(4)据材料可知,材料一至材料三中的“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是材料一侯马盟书;材料二《胡家草场汉墓竹简》;材料三汉式织锦“红星出东方利中国”和“讨南羌”。(5)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不同类型的历史材料中,出土的文物、材料价值相对较高,可以佐证历史记载。我们要合理利用出土文物、材料,及时对历史进行订补。故答案为:(1)背景: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并由此折射出中华民族发展的艰难曲折历程;价值: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特别是晋国末期的历史增添了新鲜材料,补充了传世文献中春秋盟誓的记载空白。(2)历史事件:B。(3)信息:在文化交流层面,在今天新疆地区出土汉锦,足以证明,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深远,同时此文物兼具史料价值;在边疆治理层面,由于赵充国平羌乱之后,西陲基本安定,有利于中央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故而,出土文物与当时所发生的的历史事实相互印证。(4)新材料:材料一——侯马盟书;材料二——《胡家草场汉墓竹简》;材料三——汉式织锦“红星出东方利中国”和“讨南羌”。(5)认识:不同类型的历史材料中,出土的文物、材料价值相对较高,可以佐证历史记载。我们要合理利用出土文物、材料,及时对历史进行订补。(言之有理即可)【小题2】【小题3】【小题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侯马盟书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及其史料价值、《史记》和汉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楚汉之争、获取资料的方式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不同类型的历史材料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侯马盟书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及其史料价值、《史记》和汉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楚汉之争、获取资料的方式的相关史实。51.【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南方后来才被逐渐开发出来,加之南方安定的社会环境,福建逐步崛起,泉州地位凸显了出来。(2)根据材料可知,泉州对外贸易以瓷器为主,贸易路线涉及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3)A:根据序号②⑦的内容分析得知,两项均为典型遗址,即遗址的典型代表。B:根据③码头⑤顺济桥得知,此两项为著名的交通节点。C:根据主题包容的文化态度可知,④清真寺和⑧开元寺符合题意,即此处应填④⑧。(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泉州是宋元文化典型代表城市,泉州申遗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