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李勇,记者很难想象他只有41岁。由于长期在山间跋涉、劳作,他精瘦精瘦的,皮肤也黑黑的,脸庞已经被岁月刻上了密密的细纹,满是沧桑感;双手长满老茧,还有数不清的皴裂伤口,看起来十分粗糙。他身上穿着一身朋友送的迷彩服,已经有些老旧。
其实,这个年龄的人,很少有人像他这么不讲究衣着。但是,李勇的眼神却是那么纯净而笃定,明亮而炽热,让人感觉其心中一定怀着某种热爱。也因为眼神中的这份神采,让他土旧的衣着与沧桑的容颜变得毫不重要。
李勇说,他日常巡护的这段古长城是乌字号古长城的一部分,是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是明长城的精华段之一,共有34座敌楼,绵延约十五公里……
随着李勇的叙述,记者走进了他们父子的巡护长城故事,感受着他们对脚下这方热土、对古长城的热爱。
李勇和他的狗留在大山里守护着长城
长城脚下的少年长大了
李勇出生在涞源县唐子沟村,他的父亲李凤鸣是村党支部书记。李勇是家里的长子。
李勇回忆说,自己小的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长城脚下的树林里追逐打闹,偶尔也会跑到长城上嬉戏。充满沧桑感的长城,城墙下郁郁葱葱的树,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儿,林间清澈的小溪,承载着他美好童年的记忆。
李凤鸣从1988年开始义务巡护守护唐子沟村境内的古长城。当年,李凤鸣巡查古长城时,总要带上一把镰刀,还经常带上年幼的李勇。父亲一边在山里砍柴,一边巡护古长城,李勇就随着父亲边跑边跳,帮父亲拾柴,也会学着父亲的样子端详、抚摸长城,就像抚慰亲人一样。
长大一些,李勇挥别长城,挥别父母,去创造自己的生活。他当过老师,打过工,在山西省一家镍厂当过师傅。因为有技术,他一个月能挣八千多元钱。在同龄人中,他算是聪明能干的,日子也过得很滋润。
随着李勇的成长,李凤鸣的年纪越来越大,巡护古长城慢慢地有些力不从心。李勇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要不要接过父亲的班,守护长城。思忖良久,他正式跟父亲提出,要接替父亲做长城保护员。
多年之后,李勇仍清楚地记得父亲当时复杂的表情和回应他的那句话:“这个哪里还有接班不接班之说。”
李勇收集长城砖并编号
从1988年开始,李凤鸣每月抽出两到三天的时间巡护长城,碰到过雷雨交加、大雪纷飞的恶劣天气,也因磕磕碰碰受过伤,个中辛苦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从1988年开始巡护长城,他没拿过一分钱的报酬,直到2003年才开始有了每年300元的政府补贴,到了2015年又变成了每月补贴100元。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守卫古长城,纯粹是出于对古长城发自内心的爱。但是,这件事真的要让儿子接班吗?李凤鸣一时下不了决心。
但是,李勇的坚决让李凤鸣很意外,也很欣慰。从2015年起,守护古长城的责任就正式落到了李勇的肩上。
李勇又回到大山的怀抱,古长城就像亲人和老朋友一样,等来了他这个外出多年的游子。山仍然是小时候的山,树还是小时候的树,林间仍然是溪水潺潺,枝头仍然是鸟儿争鸣,李勇回来了,昔日的小伙伴们却一个个离开了。由于这里人均只有几分耕地,资源匮乏,世世代代窝在这里的乡亲们搬进城了。
2017年,扶贫攻坚的福祉降临到唐子沟村,村民们欢天喜地地搬到了县城,住进了楼房,国家补贴每个人25平方米的住房面积。但让乡亲们意想不到的是,李勇一家放弃了国家补贴的楼房,没有搬迁,因为要守护古长城。
不过,2023年,李勇的孩子和爱人还是去了县城,因为村里没有小学,孩子要到县城去读书了。于是,唐子沟村的大山里就剩下了李勇和他的那条狗。
当年山里的那个孩子长大了,他所熟悉的一切却全都变了,家人离开了,伙伴们离开了,乡亲们也离开了。不善做饭的他每日只能吃面条应付肚子,一人一狗,坚守在大山中,巡护着古长城。只有每个月家人来看望时,他的院子里才会有几分生机。
李勇说,由于平日里无人说话,他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些不如从前了。所以每次家人来看望时,他会想尽办法地多说话,这是他和人交流的难得机会。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李勇还在坚持,却也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
李勇搜集长城砖
李凤鸣跟着捡垃圾
长城卫士们来声援了
在李勇最苦闷的时候,长城爱好者、长城小站的长城卫士、中国长城协会的专家来到了李勇身边,给了他最大的支持。
李勇能结识长城小站的朋友们,是因为几位长城爱好者的介绍,也因为他们在长城周边捡拾垃圾的举动。之前,捡拾长城沿线的垃圾都是李勇独自完成。有了长城小站的朋友们,他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作战。
渐渐地,李勇和长城爱好者、长城小站的长城卫士、中国长城协会的专家成了朋友。这些人给他带来很多关于长城的书籍,还有长城的一些资讯。作为土生土长的长城人,李勇一下子听到了那么多关于长城的事情,变得兴奋起来。除了在微信里日常交流,国内任何一场关于保护长城的大型活动,他们都会互相转告,一起参加。
2018年,中国长城协会在唐子沟村举行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聚集到唐子沟,交流护卫长城的资讯、经验,探讨长城承载的历史与文化。
几位长城爱好者被李勇父子守护长城的精神感动,考虑到李勇除了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十几亩庄稼、养一些家禽之外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决定向他伸出援手,帮他改建了旧屋,作为大家共同的家园——长城乌字号保护站。
在朋友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李勇继续守护着像亲人一样的古长城。
保护站展览室的参观者
讲述巡护长城的那些事
李凤鸣告诉记者,古长城保护意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相对薄弱,有村民把长城砖搬回家垒房子,甚至还曾被动员搬长城砖修水库。
后来,保护古长城渐渐成为社会共识,但是仍有部分村民缺乏保护长城的意识,李凤鸣和李勇用了各种办法守护着古长城。
李凤鸣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长城是咱们村的‘风水’。”有一个时期,不知从哪里传出来这么一个荒谬的说法,长城上的砖有辟邪的作用。有的村民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想方设法偷一块砖放在家里辟邪。他们被李凤鸣抓住后,不愿意把砖还回去。李凤鸣就这样劝村民:长城是抵御侵略的防线,上面的砖瓦不知沾了多少人的血,有着他们的冤魂,你们如果把砖搬回家,不怕睡不安稳吗?经他这么一演绎,村民们还真的乖乖地把砖还了回去。
李凤鸣巡护长城时,不时还会碰到翻蝎子的。为了捉到蝎子卖钱,有些人不惜挪动长城砖。到长城上找蝎子,一时间竟然成为当时的一个生财之道。像这样的事,李凤鸣不知道管了多少。后来,村民们出门挣钱的机会多了,加上大家从媒体上听到了不少保护长城的宣传,各种破坏长城的歪风及行为才被管住了。
等换了李勇巡护长城,他年轻,腿脚麻利,前来搞破坏的就更没机会下手了。2017年的一天,有人从李勇的守护站溜过,到长城上搬长城砖。李勇见状大喊了几声。那个人撒腿就跑。李勇爬上山,看着那人跑到山的另一面,开着摩托车逃跑了。
曾经有一位老板找到李凤鸣父子,将一捆现金摆在桌子上,希望能在长城边圈地搞开发。李凤鸣告诉李勇,这些人投钱是要翻倍挣回来的,根本不会考虑对长城有什么影响,“吃人嘴短,咱得对得起‘长城保护员’这几个字。”就这样,他们拒绝了那位老板,守住了长城的原始美。
2018年,在长城小站的帮助下,李勇在守护站外面、登长城的必经之路上安装了摄像头,他从手机里就可以随时查看长城的状况了。李勇手机里还有涞源县文物局、公安局的电话,遇上不听劝说、执意破坏长城的人,他就报警。
李勇说,从1998年到现在,保护长城的工作越来越顺手,因为人们保护长城、爱护长城的意识越来越强,已经很少有人来破坏长城了,之前对他工作不理解的村民也都开始支持他了。
李凤鸣与李勇一起巡护长城
巡护古长城中的惊人发现
2016年,李勇在巡护古长城时发现了乌字号匾额。这是他巡护古长城漫长经历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中国长城协会理事、长城保护专家张保田对这一发现给予很高评价。
张保田说,涞源境内的长城大致分为六段,根据所处位置村落的名称,分别被称为乌龙沟长城、浮图峪长城、插箭岭长城、宁静庵长城、白石口长城以及茨沟营段长城。长城上面的敌楼又以“白字号”“乌字号”“浮字号”等进行编号。明万历年间修建的长城绝大部分敌楼都有匾额,某个字号的长城就类似于一个防区,但是存留下来的匾额不多。相对而言,涞源境内敌楼匾额可以说是保存得很好的,“浮字号”“白字号”“插字号”等都有字迹清晰的匾额。但是,在李勇负责巡护长城之前,没有发现带有字迹的乌字号匾额。据记载,乌字台总共71座,每座两个匾额,140余件。李勇发现的那块仅存的乌字号匾额,对涞源境内长城的历史信息还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保田还说,唐子沟长城所属的乌龙沟长城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涞源境内自然状态下保存最好的一段。据涞源县文物部门近年野外实地勘察,该县境内现存明长城长度为110公里,共有298座敌楼,属于明长城的精华段。
张保田说,长城保护研究界有一个共识:地处深山边远,特别是高山峻岭上的长城有可能比较完好,而海拔较低尤其是附近有人居住的关口城堡,长城人为毁损的现象就严重。但在唐子沟,长城所在的山高不足百米,山脚下就是唐子沟村,数百年来,长城居然只是自然风化缺损,基本保存完好。这得感谢当地村民的质朴,感谢李凤鸣李勇父子以及所有爱好古长城人士的长期守护。
长城乌字号保护站
新老照片讲述长城百年沧桑
在长城乌字号保护站,有两间房子是专门的展览室,陈列着许多史料、旧物以及老照片。小小的两间展览室尽管很简陋,但这些由李勇从四处收集来的展品还是非常少见的。其中,不少照片是由张保田提供的。
张保田说,美国探险家、《中国长城》的作者W.E。盖洛在1908年访问了涞源古长城,唐子沟、浮图峪、白石口、插箭岭、独山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目前已经确定由其拍摄的唐子沟长城照片共有5张,尽管书中没有使用唐子沟这个地名。盖洛游历涞源古长城一百年之后的2008年,张保田等人在当时盖洛拍摄的地方复拍了长城。张保田把这组新照片送给了李勇,李勇的朋友则送来了原版的《中国长城》。于是,一组跨越百年的长城新旧照片,在讲述唐子沟长城在自然条件下保存较好的同时,也成为长城乌字号保护站展览室的珍贵展品。
除了老照片,李勇还搜集到了跟唐子沟长城相关的文物,比如旧时守卫长城的将士所用的明代石碗、雕花瓦刀、腰刀、石雷等。这些文物让唐子沟古长城的内涵更加丰富,让它承载的文化更加厚重。
李勇说,他希望能给世人展示出唐子沟长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