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天宁寺白云观首都博物馆半日游<游白云观有感>

天宁寺白云观首都博物馆半日游

雕刻精美的天宁寺舍利塔塔基

实际上,史料记载,天宁寺先于塔而建。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的天宁寺当时叫“光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天宁寺塔据说建于隋代。现存的天宁寺,规制很小了,只三进,而史料记载天宁寺原来分中路和东西三路,现仅存中路。现存的中路中,第一道山门殿内前供弥勒佛后站持杵韦驮;二进内供接引佛;三进就是砖舍利塔,据史料记载该塔在隋文帝时供奉过舍利子,因此有舍利塔称号。

浮雕毁坏严重的天宁寺舍利塔

天宁寺塔的奇特之处在于,浮雕的精美。一点都不夸张的说,很难有这样一座砖塔,雕刻有这么多栩栩如生的佛像和灵兽图案。在东南西北八个方向的八个侧面上,雕有各式佛像,神态各异。遗憾的是,除了正南和西南向的浮雕还算保存完整外,其他六面的主浮雕都有损毁,甚至有三面只留下一点痕迹而已,已看不到任何图像,着实可惜。

庙再小,有僧(更别说有尼)则灵

这个刚开放不久、香火还不繁盛的寺庙,已经有了僧人,包括尼姑,甚至还看到了开车的年轻僧人。庙小,自有庙小的好处,不需人多,而且,进庙目前也不收门票,真好。

“敕建”两字体现出白云观的皇家道观风范

白云观:四只石猴

白云观里的“四不象”神特碑刻

白云观跟道教的关系,只要有些宗教知识的人应该都知道的,但白云观里三只猴子的典故,一般没去过白云观的人,大概很少了解的。我也是在查了资料后,才知道有“铁打白云观,三猴不见面”的俗谚和“摸石猴”祛病避邪的做法。当然,今天游白云观,主要不是为了那三只石猴子去的。

观内闲游的道人

观外与百姓打牌的道人

白云观跟道教的关系,从山门上那四个跟道教相关的铜匾——《中国道教》杂志编辑部、中国道教学院、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就可以看出来了。很显然,这里真可谓是产学研于一体啊。

观内到处张贴着“虚怀若谷”这样的训诫

由于我对道观接触甚少,故此不是很清楚,白云观的规制是否在道观里算最全面的,但从今天所参观的供奉诸神来看,应该算是比较全的道观了。特别是,我确信应该是看到了一种叫“神特”的酷似骏马的神兽,骡身、驴面、马耳、牛蹄,很多人称它为“四不象”。开始,只是觉得这种雕在碑底部的神兽比较特别,不是中国宗教雕刻里常见的龙或狮虎。

慢长的西行路线图展现了丘处机艰辛的两次拜谒成吉思汗之行

由于中国道教的学研都在白云观中,因此在观内各处,随处可见张贴者的道教教义与训诫,包括邱祖殿后面的“虚怀若谷”牌匾。当然,在各处出没的道人,其实也在无形中给予信众一种教化。

庙后东院雷祖殿前的“九皇会碑记”底座上的托桃石猴

在这当中,还值得一提的,是道教全真龙门派始祖长春真人邱处机的西行拜谒成吉思汗图。从那张巨幅地图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个驻扎在东海岸边山东莱州的道人,何其不辞劳苦,远涉关外沙漠高原,去劝服成吉思汗放弃武力征伐,这才有中国历史上“一代天骄”因一位道士的“一言止杀”的千古佳话。但邱处机两见成吉思汗的路途艰辛,绝不亚于唐朝高僧玄奘西去印度求经的路程。

山门石拱右侧被摸的失了摸样的小石猴

最后,还是回到开头说起来的三只石猴子这个话题上来。很巧合的是,我拍到第一只石猴子的地方,是庙后东院雷祖殿前的“九皇会碑记”底座上,一棵松树下有只猴子,手中托一只桃子。这时,恰巧有个进香的中年妇女,看我那么认真的在拍猴子,便也过来拍照。看她好似对这里很熟悉,便问其他两只石猴子的方位,不想她一再强调,观里有四只石猴子。我就很纳闷了,明明资料上说,就三只啊,怎么会多出一只来呢。

山门西侧八字形影壁须弥座顶端奔马前的石猴

于是,我遵照这位大嫂的指点,去寻去了,果真在山门后面窝风桥前面的石碑基座上,找到了一只石猴子。只是从这个石碑的外表来看,似乎不是文物,而是新刻后放在那里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那只石猴子并不是文物。真正的另两只石猴子,一只在山门的石拱上右侧,是一个两寸大小的石猴浮雕。许是日久年深被人天天摸来摸去的缘故,从造型上都快可看不出是只猴子了。好在那位大嫂很热心,说没错的。另一只,是在山门西侧的八字形影壁须弥座顶端的束腰处,整幅图案是一棵大树,树上挂满果实,树下一匹奔马,马前有一只猴子,一臂高举,手中托一物。

东院外一处废弃的道士塔基座上的八卦浮雕

从三只石猴子的造型来看,庙后雷祖殿的那只最完整,神态也最丰满;而从构图来看,在奔马前的石猴子最有故事感,大概就是中国人所期望的,取马前封侯(猴)的意思吧。当然,最受普通信众欢迎的,还是那只已经被摸的没了造型、非常小巧可爱、两寸大小的小石猴。看着已经被摸成焚香那种红颜色的三只猴子,不知道道家是怎么个感受。

正在举办“中国记忆展”的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开眼界就要开上下五千年

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藏的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的玉猪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约公元前4300至前3600年的陶鹰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约公元前5000至前3000年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位于木樨地地铁边的首都博物馆,国庆期间正在办《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展》。第一次听说这个展览是在一位杂志社的老同事那里,说是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调来了他们各自馆藏的国宝,包括徐州市博物馆的金缕玉衣,湖南博物馆藏马王堆汉墓帛画,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器,湖北省博物馆藏的太阳神纹石刻,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玉猪龙、陶鹰尊,等等。

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金翼善冠

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银镀金高翅冠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

看完五层展厅,我的一个总体感觉是,华夏先人们对完美的理想和完美的现实生活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只是在各个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符号和标记而已。他们在当时的愿望或依托,慢慢演变成了我们眼中的国宝。

中国记忆展上吸引我注意的断臂缺头佛像,堪称东方维纳斯

咱们看多了的是成佛的释迦牟尼,这尊是明弘治元年(1488年)造的铜释迦太子像

在首博地下一层,有跟奥运话题相关的《公平的竞争——古希腊竞技精神展》,主要展出的是一些石雕和陶瓷器。从希腊文化里,可以明显感觉到,古希腊对凡人社会的关注。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