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讲“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是最看重吃食,也最爱在吃食上做讲究的。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即便不习惯,但也对这些餐点的存在感到见怪不怪了。
然而当外地人第一次试吃这些地方特色时,却发现根本吃不惯。究竟有哪些地方美食的处境十分“尴尬”呢?它究竟该不该被称作“美食”?
混世魔王:北京豆汁儿
“我来北京只干三件事,吃烤鸭,涮羊肉,喝豆汁儿!”
这是很多人去北京旅游时的三大“誓言”,毕竟除了繁多的历史遗迹外,北京最出名的东西恐怕就是这三件独具特色的老北京传统美食了。
然而当外地游客们真正吃到豆汁儿以后,却忍不住直呼其是“世界上最奇葩的黑暗料理”,没有之一。
无数人描述豆汁儿为“馊臭的老头儿胳肢窝洗豆水”,深感它犹如潲水一般的味道让人难以下咽,即便是做了一万遍心理准备,也难以坚持下去。
臭得出彩,酸得离奇,这是北京豆汁儿的口味特点。且作为一个本身就好似馊臭的食物,它竟然还有保质期,完全经不得长途跋涉。
这也让豆汁儿的传说在口口相传间,传出了一丝魔幻的意味,成为一种让人恐惧又好奇的食物。
豆汁诞生于一次偶然,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粉坊师傅制作绿豆粉的副产品,也就是绿豆糊残渣酸液所发酵制成的一种食物。
据闻豆汁儿的历史悠久,早在辽宋时期就已成为了北京民间的一种大众化“美食”,初尝觉得浑身难受,心理崩溃,但是有些人却就爱好这一口特殊气味,即便排上长队也要来上一碗。
不过即便被称为“北京民间美食”,但北京民间却仍有大部分人难以接受豆汁儿,可以说是一个被本地人爱着,但又被本地人也嫌弃的尴尬早餐。
它本来是没有什么名气在的,然而到乾隆一十八年的时候,有臣子上奏乾隆说有新兴之物名为豆汁,可以降火解腻。
乾隆听后便叫人将豆汁引进皇宫,召集群臣共尝以后,在座大臣无不拍手叫好,豆汁儿之名便传了出去。
汪曾祺曾在作品《豆汁儿》中写道: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虽然酸臭难忍,可豆汁儿的确是个好东西,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粗纤维和蛋白质,有着祛暑清热、健脾开胃的功效,也难怪梅兰芳常常喝豆汁儿滋润嗓子。
面中沙漠:武汉热干面
说起奇葩尴尬的早餐,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在武汉“过早”文化中火热的热干面。
武汉是中国三大火炉城市之一,夏季高温难耐,为了防止面条变质,当地人常常会在其中加入食用碱,制成热干面的前身,切面。
每到清晨上班上学的时候,街上便会出现各种热干面的小摊或是门店,当地人纷纷驻足购买,即便是时间紧急,他们走着路也要将这碗面吃完。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武汉人每年都要干掉六百万碗热干面,可以说过早之中除了热干面,那边只剩下热干面以外的早餐。
然而走出武汉以后,很多人却表示难以接受热干面。其原因就正如热干面的名字一样:真的太干了。
除了碱水面以外,芝麻酱也是热干面的特色之一,没有芝麻酱,那热干面便不能被称为热干面。
但正因有了它,浓厚的芝麻酱紧紧地包裹住了每根面条,将面条上所剩不多的水分全部吸干,导致热干面的口感不仅黏糊,还非常地抻人,哽得人直捶脖子。
细数网上对于热干面的评价,无一例外地是在询问“太干吃不下去怎么办?”“热干面怎么做才不会太干?”
再加上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喜爱麻酱的味道,两个理由一叠加,热干面自然也就很难走向全国。
狂野早餐:河南胡辣汤
作为河南的地道早餐,胡辣汤的卖相看上去的确有些糟糕,让人不禁对河南产生疑惑:不是农业大省吗?怎么就吃这个?
然而之所以能成为全省早餐中的扛把子,狂野的胡辣汤自然不是什么泛泛之辈。
清晨起个大早,沿着街边找到一家看上去平平无奇的胡辣汤早餐店,佐着油条灰饼一起下肚,那股食物的醇香让人感到幸福满足。
胡椒的胡辣味是这道早餐的灵魂,在辣椒还未传入中国以前,不管是河南也好,还是极爱吃辣的西南地区也好,都有用胡椒、花椒、姜、茱萸等驱寒暖胃。
大早上来上一碗胡辣汤,提神醒脑又能暖胃驱寒,吃完以后整个人酣畅淋漓,精神抖擞。
但对于很多外地朋友来说,胡辣汤的存在就是一种灾难,首先是外观上不够美观,让很多人难以突破心理防线,去吃上一口看上去极有可能踩雷的早餐,坏了一整天的好心情。
其次便是胡辣汤辛辣的口感,让无数习惯了清淡早餐的人们倍感疑惑,早餐搞这么多香料做什么,这口味会不会太杂了?
最后最主要的问题便是胡辣汤的勾芡问题,许多地方做汤并不会勾芡,然而胡辣汤却在勾芡以后显得格外浓稠,胡椒味也随之变得浓郁。一旦技术不到家,就会产生粘腻的口感,不仅劝退外地游客,更劝退本地人。
南海奇葩:海南糟粕醋
若要说什么美食走不出本地,那当属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海南铺前糟粕醋了。这是一种非常开胃的美食,有人拿它做锅底、有人拿它做开胃小菜,自然也有人拿它做早餐午餐。
在当地人的眼中,糟粕醋有着一种“点石成金”的魅力,这种由酒糟发酵而来的醋酸似乎天生带着一种平衡之力,可以为食物再添一丝酒香、米香、醋香以及椒香。
食用糟粕醋的时候,往往会加上一些蔬菜、海菜、海鲜以及动物内脏,吃一口酸辣开胃,口齿生香,如果再往其中添上海南特有的腌粉,似乎也是一种不错之选。
不过对于糟粕醋究竟是何时诞生的,又是谁发明的,在糟粕醋的发源之地铺前镇,却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只是当下的很多人都感觉,这似乎是一种从小见到大的美食。
关于糟粕醋的起源,当地有着两种观点。一是从古至今,因为地理位置原因,海南与东南亚国家的来往较为密切。
泰国有一道世界名菜叫做冬阴功,不论是外观还是口味来看,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所以很多人便认为这是两地商人交流沟通得来的产物。
不过吃过冬阴功和糟粕醋的人都会明显地感觉到,说他们同出一脉似乎有些勉强。
另一种说法来自于海南铺前当地的一户酿酒人家,因为海南本地本就有着酿造米酒的习惯,且作为酒糟的的产物,糟粕醋的由来似乎显得更加合理。
要想制作一瓶正宗的铺前糟粕醋,需要将酿酒后的残渣继续加工,蒸好酒饭拌上酒曲,然后放入大缸内等上一月的发酵时间。
等到酒曲在高温高湿中发酵为天然的醋酸后,便可对其加水稀释,然后高温蒸发掉残剩的酒精。拌上辣椒油和蒜头油以后,一瓶地道的糟粕醋就制作好了。
糟粕醋酸辣可口,开胃生津,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讲,糟粕醋却和黑暗料理无异,很多人吃不惯它的醋酸味,更享受不来其中夹杂的各种海鲜、内脏,对于非沿海人来说,这道菜简直可以用“腥酸至极”来形容,是绝对不会再碰一次的存在。
走不出省:厦门沙茶面
除了海南三亚以外,福建厦门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滨海胜地,每至春秋时节,来到这里旅游的游客可谓一波接着一波,数量惊人。
当你走在厦门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是福建特色美食沙茶面的身影,并且随时随地都有人前去光顾。
沙茶面起源于东南亚,在我国主要分为闽南沙茶与潮汕沙茶。沙茶酱是整碗面的灵魂所在,主要制作调料有虾干、鱼干、葱姜蒜等。
对于喜欢吃沙茶面的人来说,它是一种甜香爽口,油而不腻的美食,就像 在糟粕醋一般,带着一种非常奇妙的鲜味。
但是对于很多外地游客来讲,一口下去却满是浓厚的鱼腥味,吃起来让人倍感恶心。
碱水油面、炸豆腐、卤大肠、虾仁、沙茶卤汤、绿豆芽是一碗沙茶面的标配,当你走到厦门,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门店都在说自己是“最正宗”,但几乎所有人家的沙茶面味道都不一样。
这直接导致了游客在慕名前往的时候,难以购买到旁人所推荐的那家口味。
更何况沙茶面之名或许还不及糟粕醋来得名气大,很多人也是走到厦门以后才听说有这么一个传承许久的特色美食。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螺狮粉、臭豆腐这样的奇葩美食也能享誉全国,相信这些美食也总有一天能碰见对的人,走出当地,火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