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介绍图片>

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五台山的五座主峰,以五方来命名。分别称为东台、北台、西台、南台、中台。五台具指,东台望海峰、西合挂月峰始终如此。其余三台历史上曾发生过变化。北台,最早定为大黄尖山,后改为叶斗峰;中台,最早定为叶斗峰,后改为翠岩峰;南台,最早定为翠岩峰,继改为古南台,最后定为锦绣峰。五台名称的变迁,应是历史上宗教活动中由北向南发展的客观反映。今五台山五座主峰,东台、北台、西台、中台为一列山脉,南台独立为峰。山石多为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组成,强度较大,不易剥蚀。形成了山顶平缓,可降飞机;沟谷纵深,状如U形的特殊风貌。五座台顶,又各具景观。东有离岳火珠,北有玉涧琼脂,西有丽农瑶室,南有洞光珠树,中峰则有自明之金,环光之壁。一代诗宗元好问惊叹:“此景祗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东台名望海峰

by 胡速(Soul)

海拔二千七百九十五米,顶端若鳌脊,环周三里,建有望海寺。伫立台项,可见云雾在群山中弥漫,露出点点山尖,其情景,有如海上浮舟。云海时而平静,轻柔如绢;时而上下翻腾,云浪滚滚。云海上的峰尖时隐时现,象是在急浪中飘游。登顶观日出,能见一轮红日跃出云海,海天一片通红,犹如红绫,煞是壮观。

南台名锦绣峰

海拔二千四百八十五米,顶端若覆盂,环周一里,建有普济寺。《清凉山志》称:“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

西台名挂月峰

by Scorpio_Boy

海拔二千七百七十三米,顶平广,周二里,建有法雷寺。由明月西沉时远望,有如悬镜而得名。

北台名叶斗峰

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为“华北第一峰”,其顶平广,周四里,建有灵应寺。民间有“躺在北台顶,伸手摸星星”的说法。《清凉山志》载:“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风云雷雨,出自半麓。有时下方骤雨,其上曝晴……时或猛风怒雷,令人悚怖。尝有大风,吹人堕涧,若槁叶耳。东望海气,北眺沙漠。”

中台名翠岩峰

海拔二千八百九十四米,顶平广,周五里,建有演教寺。该峰与北台、西台接臂而座,南眺晋阳平川,北俯雁门雄关。巅峦伟峙,翠霭浮空,故名翠岩峰。

五台山属于暖温带气候

但由于山地高大,且东西山脉的阻隔和境内地形崎岖,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除具有一些地带性的气候特征外, 还具有一些非地带性的、垂直地带性的气候特征表现。形成许多特殊的、区域性气候、气象特征。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腰风雪雷电,山下阳光灿烂,山顶碧空高云”等。也形成了极具观赏价值。

五台山生物多样化

五台山金莲花by 我分享我快乐

由于类型繁多的冰缘地貌、地质地貌的多样性,造就了五台山生物的多样化,其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形成罕见的自然美地带。区域内植物五百九十五种,种类繁多。金莲花、迎红杜鹃,被专家认定为中国独有。山中活动着众多的动物飞禽,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等。昆虫学家还在这里发现了二十多种昆虫新种。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还有多种颜色的黑曜石矿山,确定是多种颜色曜石,已经开采,且储量惊人。

五台山的标志塔院寺

by 云中公子

寺内的高耸入云的尼泊尔式的大白塔始建于元大德五年(西元1301年),是除了北京妙应寺白塔之外,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的又一杰作。塔院寺,因此塔而得名。在历史上,塔院寺和它旁边的显通寺原为一座寺庙,这里就是原寺庙的塔院。明朝万历七年到十年对寺院的殿宇进行了改建,让它和显通寺分开,成为一座独立的寺院,并取名为塔院寺。因寺院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迹图碑和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因释迦牟尼舍利塔,即这座古尼泊尔式大白塔,造型优美,加之处于五台山的中心台怀镇,四周分布着众多寺庙,所以它便成了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五台山的标志。

塔院寺大白塔

大白塔通高五十六点四米。塔基为正方形,砖缝全用米浆、石灰搅拌砌筑。全塔各部粗细相间,造型优美。塔面为白色,形如藻瓶,塔盘、宝珠有铜饰品,塔上,风磨铜宝瓶高5米,覆盘两米多,悬铜铃,252个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悦耳。白塔中层,建塔殿3间,内有三大士铜像。基座呈八角形,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八面,南面(即正面)紧对着大慈延寿宝殿的后墙,墙上有三个很浅的石洞,中间的石洞设有一小的半浮雕佛像,右边的石洞立有刻有释迦牟尼双足迹象碑,左边的石洞有清康熙年间修塔的记事碑。

by 三角龙(新疆库尔勒)

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临死前将脚形印在石上,并对弟子说:“我最后留此足迹,以示众生,谁能见到这足印,瞻礼供养,就能免罪消灾。”唐僧玄奘到西域取经时把佛足印拓下带了回来。唐太宗敕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祖庙。明万历壬午秋,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奉在大白塔下。于是,这里就成了众僧向往的地方。到五台山游览的凡夫俗子也要凑热闹,顶礼膜拜,人多为求财消灾,而非修炼向善。

铜殿

by 王俊玲

高八点三米,宽四点七米,深四点五米,是明朝万历34年(1606年)用铜十万斤铸成的。殿建平面见方,宽九尺,深八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四柱,柱础似鼓。殿内上层四面6扇门,下面四面八扇门,殿内四壁上有小佛万尊,金光闪闪,灼灼照人。殿内四壁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

显通寺

无量殿分上下两层,明七间暗三间,面宽二十八点二米,进深十六米,高二十点三米,重檐歇山顶,砖券而成,三个连续拱并列,左右山墙成为拱脚,各间之间依靠开拱门联系,型制奇特,雕刻精湛,宏伟壮观,是我国古代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无量殿正面每层有七个阁洞,阁洞上嵌有砖雕匾额,有的题“普光明殿”,有的题“法菩提场”,有的题“逝多园林”等。

香火最旺的五爷庙

by 爸爸的期待

五爷庙还有正式的名称,就是万佛阁。面积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

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坐东朝西这座两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名为文殊殿,四角翘出,明柱围廊,玲珑剔透,很像一件内部镂空的工艺品,在五台山众多佛殿中别具一格。

by 虎头是我

殿内下层供三位菩萨,骑绿毛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神兽的是观音菩萨。不论是三大菩萨,还是座下之骑,塑造得均极为精细生动。再看大殿内左、右、后面三壁的满面木制小格中,尽是约10厘米大小的泥塑贴金佛像,连横梁上都是小佛,楼上二层殿内三壁同样布满金佛,上下两层合计共有佛像万尊,所以此殿、此庙便名叫万佛阁。

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人们通称五爷庙。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

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龙王殿对面的戏台

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龙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不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by 爸爸的期待

由于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使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五爷庙在五台山名气最大,香火最旺。每逢初一、十五朝拜的善男信女便络绎不绝,久之形成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活动。据说五爷庙许愿很灵,因而这里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地方。

广济寺

位于五台县城内西门旁,俗称西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济寺创建于元代。明清曾进行局部维修。寺门紧临大街,院内东西配殿奉观音,地藏二菩萨,正中为弥陀殿,最后为大雄宝殿五楹。大雄宝殿和殿内塑像保存尚完好。殿为五开间悬山式,殿内只用两根金柱,空间面积异常宽阔。殿内有佛,菩萨,第子,金刚等塑像,两侧分别架麟,狮,象,都是元代佳作品。殿前唐代八角形石幢,高约4米,座上镂以石狮,幢身雕有佛像,顶部覆以宝盖,刀法简洁,形制石朴。

元代“华严三圣”信仰的活化石by 周云逸

殿内保存有泥塑像30尊,基本完好。主像3尊,供奉在前面的佛台上,结跏趺坐于须弥座莲台上。正中释迦牟尼佛,头上蓝色螺发盘旋,脸形圆润,身躯肥硕,上身袒胸,身披袈裟,衣纹简洁流畅。两侧塑二弟子阿难、迦叶,严谨安详。左边文殊菩萨,右边普贤菩萨,面目丰腴,宽衣博带,束发莲冠,给人以艺术之美感。这3尊像合称为“华严三圣”。大雄宝殿的彩塑是“华严三圣”,那么,“华严三圣”的思想、造像源于何时何人?“华严三圣”的思想、造像源于五台山,是五台山僧人对佛教文化的巨大贡献。李通玄居士、澄观国师、圭峰宗密三人都是五台山华严学的奠基人,“华严三圣”的思想、造像都是他们创造的。这是他们对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巨大贡献。

文殊寺

在五台山合怀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道场,菩萨顶传为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亦称文殊寺。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大喇嘛居菩萨顶,菩萨顶成了喇嘛庙之首。清康熙、乾隆二帝几次朝拜五台山,在菩萨顶住宿,书匾题铭、撰写碑文,后即兴工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形制、手法及雕刻艺术,多参照皇宫官式制度营造。

五台山的辉煌历史

雪舞清凉的佛国圣地五台山

五台山地处长城脚下,位于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带,历来受到封建王室的极端重视。从北魏孝文帝在山内建立避暑胜地开始,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礼扎五台山者,更是从未间断,数不胜数。翻开五台山各大寺庙史册,第一页上总是赫然书写着“敕建”二字。达官显贵,纷纷效仿。

by 暮鼓梵音

文人墨客,挥笔吐情。佛门常会龙门客,禅林时集翰林人,就是五台山历史的真实写照。正因为如此,五台山佛教以其在中国思想史中的特殊位置与功效,于北方地区民族团结融合问题上一直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长城是民族对抗的产物,则五台山佛教就是民族融合的象征了。

by 暮鼓梵音

五台山得到如此的重视,从古至今古代帝王的不断建造,才有了今天的五台山寺庙。据记载,唐代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倾仰灵山,留神圣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顶,中使香药,不断岁时,至于百辟归崇,殊帮赍供,不可悉记矣。”显而易见,从唐太宗到唐德宗,都对五台山佛教给予极大的支持和扶助。

by 暮鼓梵音

从佛教经典来看,除新译《华严经》说文殊菩萨住处“名清凉山”外,《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也云:“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由于佛教经典中所说的文殊菩萨住处—“清凉山”“五顶山”,同五台山的地形、气候、环境,极为相似,所以,中外佛教徒便把五台山这个“五峰耸出”“曾无炎暑”的自然场所,当作是他们虚幻世界里的文殊菩萨住地了。五台山由此驰名中外,显赫于世,成为佛教徒竞相朝礼的圣地。不言而喻,五台山是借助于李唐王朝的强盛而成为圣地、名扬中外的。

五台山又是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

农历六、七月,三伏骄阳炎炎,燥热难耐,然而五台山却气候清凉,爽快宜人。这里峰峦叠翠,嘉木葱笼,野花烂漫,清泉遍地,伽蓝寺宇,散布其间。时有清风徐徐,拂人面颊,蓝天上白云从头上飘过,洒一阵碎雨,复又阳光灿烂,满目清新。盛夏白昼,气温适中,早晚还略显些凉意。在这清凉圣境避暑调养,确实是一件称心惬意的快事。

五台山人杰地灵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五台山北麓 by 狼跡江湖

在山西为数不多的河流中,滹沱河算是一条大河了。她弯弯曲曲地绕过五台山,川流不息,穿过了两岸数不尽的村庄。在中游的拐弯处,有两个村庄,隔河相望,一个叫河边村,一个叫永安村、就是在这两个村子里,先后哺育出两个名人:阎锡山和徐向前。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这两个山西“老乡”为了追求各自的理想和信仰,不时地碰撞到一块。

徐向前(1901-1990), 原名徐象谦,字子敬。五台县永安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在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教导营教官、参谋、团副。一九二七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by 911九叔

徐向前故居就在五台县永安村,这是一幢典型的晋北四合院式的建筑,院内正面为主房,两侧是厢房,上下两层是徐帅青少年时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故居内陈列有徐帅生平事迹展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等为徐帅的题辞,庄重肃穆,朴实无华。现已被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号龙池,乳名万喜,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早年去日本学军事。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历任山西陆军监督、新军标统,参加反清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凯,任山西省省长。抗战后支持蒋介石与中共作战。1949年3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山西后逃离太原,6月在广州就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后赴台湾,任“行政院长”及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60年病逝于台北。

晋察冀军区总司令部旧址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大门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总部离开五台山区,开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走后,聂荣臻留下建立晋察冀军区。台怀以南15公里的金岗库还保留着晋察冀军区总司令部旧址。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总部在-总司令率领下于9月22日到达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后来,就在南茹村指挥了著名的平型关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战役。

台蘑

五台山蘑菇节 by fsdch

五台山的五座山顶生产的蘑菇因产地而得名为“台蘑”。台蘑在山珍之中与张家口加工厂的“口蘑”一样驰名中外。台蘑有香信、银盘两个品种。雨后,在湿润而凉爽的空气中丛生簇长的台蘑,菌盖伞形,菌肉细嫩,白生生的,散发着深深的清香味儿。台蘑晒干后则由白变黄。

五台山蘑菇节 by fsdch

由于台蘑肉体肥实,菌盖、肉质肥嫩,油性大,营养价值高,不论干鲜烹饪,都别有风味。入筵席串汤可解肉腻、舒肠胃。素食可解馋、治病、长寿,是五台山上佛教徒每餐必不可少的佳肴。台蘑的优点,清香味儿连东北“三大蘑”,福建大红菇和戈壁滩上的阿魏蘑都难于比拟。当地群众有“一家喝其汤,十家闻其香”的说法。台蘑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著名中成药“舒筋散”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台蘑。

砍三刀

又名油布袋,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五台山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五台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五台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作的食品。

五台万卷酥

by 蝜蝂2009

五台万卷酥历史悠久,负有盛名。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朝山拜佛来到五台山,寺庙里的僧人曾以万卷酥供奉他 。乾隆皇帝食后赞不绝口。于是万卷酥的名声也不胫而走。五台万卷酥所以好吃和它的用料与作法有关。它在原料以上等面粉,纯净的胡麻油,配以碱水酵面和合而成。一市斤面,一般需用油三两。做时要反复擀压成薄片,然后卷合,每卷一次要上一层油。最后上烤炉烤制而成。烤熟后形如木条,长八寸,宽一寸,厚五分,外色为白黄,层薄如纸。卷层越多,质量越好。吃起来酥脆绵润,香味四溢。

素食豆腐饺

以豆腐为主,豆腐为食药兼备之素材,具有补虚、益气之功能,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食物纤维、维他命、矿物质等,对降血压、降胆固醇及防癌、延缓衰老保健有一定功效,可以保护肝脏,促进机体代谢,增加免疫力并有解毒作用,其营养价质和瘦肉相当,现在我们是否要换个角度来看待这块「贫民的肉」呢?将嫩豆腐切成正方体。保鲜膜平铺,将1豆腐横切成正方形薄片置保鲜膜上,在豆腐片内四周,沾上太白粉,将豆腐泥或大豆纤维浆捏成小圆形置中,抓住保鲜膜角对折,轻轻置盘内,洒上少许盐,以中小火蒸熟即可。

五台山佛教音乐

五台山佛教音乐历史悠久

是音乐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物,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它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在整个北方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它保留了大量的古代音乐的信息,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国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当时的佛教音乐,多为印度及西域音乐。由于梵音与汉音的不同,为便于弘法,佛教徒琢磨着如何将之改创为中国化佛曲。魏陈留王曹植,“深爱音律,渔山制呗(佛教音乐也称梵呗),梵音汉咏”,被尊为中国化佛乐的先驱。

佛教音乐的高峰期在唐朝。相传贞观年间,长安庄严寺艺僧段本善,竟被“宫中第一手”琵琶大师康昆伦拜为老师。宋元时期的佛教音乐,更是影响了中国说唱音乐及音乐演奏的发展。明清时期的佛乐日益通俗化,到了清代及清代以后,佛乐盛行于现在的全国著名道场,江苏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扬州大明寺、北京智化寺及山西五台山诸寺,一直是传统佛教音乐的重要保存和发扬处所。

五台山佛教音乐有着很突出的审美价值,悠长的历史进程中,汇入五台山佛教在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歌曲和乐曲,都是在社会上当时流行的曲调,同时它还吸收了南方佛乐的精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五台山佛教音乐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它是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总之,五台山风光壮美,景色独特。境内梵宇林立,文物遍布。置身其中,松亭亭,泉淙淙,云山雾海沉浮中,楼阁姿容秀。古刹晨昏天香飘,佛寺早晚金钟鸣。三步一趣典,五步一掌故,到处有景致,到处又隐伏着神奇的秘密。世人赞说:“五台归来不看庙”。

来源:西行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