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惜过往云烟
迟迟不肯离去
或曾回神却饮泣内心深处
宁被遗忘不曾复活
音乐捎来思念
敍述爱情来过
只是被遗忘在某个角落
主编:禅思 老师
总编及顾问:
音 乐
西方音乐史资料选读
01
文献一:西方音乐史
“公元前5世纪之后,基萨拉琴和阿夫洛斯管的演奏比赛日益流行,乐器节、声乐节也日见其多。随着器乐的趋向独立,演奏高手的人数也成倍的增长;同时,音乐本身以各种方式变得更为复杂。亚里士多德看到音乐技艺的日益复杂,忧心忡忡,在4世纪时告诫人们不要在一般音乐教育中过多的专业训练:
让音乐学生停止学习专业比赛中所用的技艺,不要追求目前这类比赛中崇尚的。并已从比赛传入教育的异想天开的演奏奇迹,才能恰如其分。让年轻人练习我们规定的那些音乐,直到他们爱听高尚的旋律和节奏,不是只爱听低级的音乐,只爱听每一个奴隶或儿童。甚至有些动物也会欣赏的那种低级的音乐”
02
文献二:
“罗马人擅长征战,崇尚武力、权威、纪律,其文化特征缺乏希腊文化那种充满艺术的请调的高雅品格。最后古罗马人鄙视音乐活动,认为这是奴隶的工作,一哦纽约表现有损自己威猛的武士气概。随着希腊文化的影响逐渐增大,罗马的许多富贵家庭首先接受希腊艺术教育,并把精通音乐看成是教养或显贵身份的一种标志。
另外罗马音乐比起希腊音乐更职业化。职业音乐家到处巡回演出,作为“明星”他们受人追捧,待遇丰厚,有的还被皇室供养,被人们奉为偶像。在罗马帝国开始的两三个世纪,传统的竞技会已然举行,但参加者往往是一些经过训练的职业竞争者,由于有物质利益的诱惑、受贿、收买等风气随之盛行,明星骄横、傲慢、堕落事件时有传闻。
古罗马音乐在其精神的健康方面已无法同古希腊相比。在古希腊,人人都投入和参与音乐活动,音乐是社会交往的纽带,是健全人格的体现。古罗马在音乐的繁荣方面不亚于古希腊,但是却失去了希腊艺术的高尚和纯真,成为一种纯粹的娱乐。在古罗马行将消亡之前的两个世纪,罗马的娱乐活动逐年高涨。据记载,1世纪时,罗马全年娱乐日为66天,2世纪增加到123天,4世纪则增加至175天。音乐的空前繁荣,但背后已经隐含忧患,罗马帝国晚期有人发出了这样的哀叹: 罗马的殿堂原来是以传播科学闻名,现在却回响着乐器演奏和歌唱的声音,从前这里是哲学家被欢迎的地方,如今被歌唱家和音乐教师替代。现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音乐,除了保存知识的图书馆,那里像坟墓一样的寂静”
03
文献三:奥古斯丁《忏悔录》论音乐之欢愉与危险
“回想我找到信仰之初,在您的教堂里聆听歌曲而热泪盈眶,尽管现在使我深深感动的已不是歌唱本身而是所唱的内容,但当这些内容以清澈而且巧妙控制的嗓音常出来时,我认识到这一习惯作法的伟大功用。于是我徘徊在危险的欢愉和经受考验的忠诚之间;我倾向于赞同在教堂内歌唱,因为听觉的欢愉可以鼓舞脆弱的心灵进入虔诚的状态。 然而有时我受歌唱的感动多于受内容的感动,我承认这是犯罪,我后悔不该听到那歌曲。这就是我的处境。善于控制内心情感而结好果子的人,和我一样一起哭泣把,为我而哭泣吧。至于不是这样的人,那就与你们无关。啊,上帝吾主,垂听我的求告吧!可怜我,医治我,在您面前我成了一个自己也不能理解的秘密,这就是我的弱点。”
Never say goodbye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