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节后又现离婚潮?这才是婚姻的残酷真相

节后又现离婚潮?这才是婚姻的残酷真相

春节后,民政局离婚业务火爆,

后疫情时代,我们开始重新审视,

现代婚姻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

人们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困境?

话心师 · 第十五话

每年春节过后,都会爆出民政局离婚登记处人满为患的新闻。

有人分析为什么春节后离婚的人暴增,无外乎几个原因: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尤其是见双方家长,会引发很多家庭矛盾;孩子放长假在家,关于育儿的争端也会更加频繁。

 

新年新的开端,或许这时候更有勇气告别过往,迎来新的开始。

这样的现象,不禁让人思考,现代婚姻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人们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困境?

在后疫情时代,在这个处处充满压力的社会,通过婚姻组建家庭,本可以成为两个人的避风港,为什么大家却宁愿选择退出?

 

去年获得多项金球奖提名的迷你剧《婚姻生活》,曾引起很多观众的共鸣,许多已婚观众评价说:真实得令人窒息,感觉就像一面镜子,在剧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它撕下了婚姻的美好滤镜,近似残忍地按着你的头,掰开你的眼睛去直面那些亲密关系中的尖锐矛盾和冰冷真相。

但这不是为了吓唬你,而是想让所有人反思,你真的“有能力”,从独立的个体进入到一段亲密关系中去了吗?

 

故事的女主角米拉,是一个科技公司的高管,提供着家庭的大部分收入。她独立、自信,是新时代女性的楷模。

丈夫乔纳森是家庭权力中相对弱势的一方,一位哲学教授,负责着大部分的家庭事务,对自己的妻子也算非常体贴和温柔。

他们是朋友眼中的模范夫妻,婚姻生活看起来完美无缺。

剧的一开场,米拉和乔纳森接受一个关于婚姻的调查访问。主持人问:

“你们婚姻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你所谓的成功是如何定义的?”

“你看,你们结婚10年了都没离婚。”

“门槛这么低?”

“哦,美国人的平均婚姻寿命是8.2年。”

米拉和乔纳森只能尴尬地对视而笑。

 

和所有破裂的婚姻结局一样,突然有一天,米拉告诉乔纳森,她出轨了,且对现有婚姻早已不满,在乔纳森苦苦哀求之下,米拉还是决绝地离开了。

但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因此一刀两断,矛盾、争执和摇摆仍在他们之间持续。

这部剧是一部室内剧,大部分镜头都是两位主角在房间里喋喋不休。

内容无非是一地鸡毛的婚姻生活,或狗血或乏味。

有意思的是,在两位主角教科书般的细腻演绎下,观众竟迅速产生代入感,跟随人物共同思考现代婚姻中的所有敏感点:爱恨情仇、忠诚背叛、一夫一妻制和开放婚姻、自我救赎和个人成长……

 

如果用道德的视角去看待,米拉当然是背叛婚姻契约的一方,但乔纳森也有自己的问题。

这部剧最可贵的是,它没有作任何道德判断,而是通过男女主角不断的碰撞、争吵、袒露心声,将他们婚姻中真正的困境和问题一一揭示出来。

而这些问题,也许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安全的出口和完美的解决方案。

 

乔纳森在离婚后接受了心理治疗,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好像找到了自己婚姻失败的问题所在,也是让他放下对米拉仇恨的情绪——

他其实也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拼命隐忍和伪装自己的感情,回避婚姻里种种真实存在的问题,换言之,他从未真正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心扉。

 

这部《婚姻生活》其实是致敬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拍的同名作品。

这部1973年的瑞典经典电影,长达295分钟,堪称一部关于亲密关系的史诗,可以说是把婚姻关系剖析到了极致,以至于当年电影上映之后直接在瑞典掀起了离婚潮。

只是在伯格曼的剧里,占据家庭主导并且出轨的角色是男性。

 

英格玛·伯格曼曾经在自传《魔灯》中描写了父母不和谐的婚姻,他亲眼所见父母地狱般的婚姻生活。

伯格曼的父母都出生在良好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很好的教育。母亲容貌出众,才华横溢。父亲仪表堂堂,衣着光鲜。

这一对在外界看来极其般配的夫妻,却最终互相撕破脸皮,闹到要离婚,成为伯格曼深恶痛绝的童年阴影。

 

在他执导的电影《婚姻生活》中,伯格曼加入了父母那仿佛如噩梦一般的婚姻写实,大段控诉的独白让观众触目惊心。

伯格曼自己经历了五次婚姻,可以说英勇无畏地在婚姻的围城中进进出出,他把自己所有的心得体会都放进了电影里。

 

去年,国内一档叫《再见爱人》的“离婚”综艺引起强烈反响。

 

三对夫妻中的“章鱼CP”,女方是郭柯宇,15岁时就出演《红樱桃》并凭此拿下三料影后,年少成名后归于平淡。

和只恋爱了一个月的演员章贺闪婚后,一直做家庭主妇带孩子,没有实现自己的事业抱负。

 

生活中的他们,郭柯宇早起早睡锻炼养生,生活很有规律;章贺晚起晚睡,跟朋友社交到凌晨,还大嗓门。

郭柯宇细腻感性,说话柔声细语,内敛文艺;章贺性子急、粗线条,说话耿直爽快。聊天不在一个频率上。

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十年,却犹如在两个孤岛,各自生活。

 

节目里,她用“各自孤单”来总结这段十年的婚姻。

“我们互相进不去对方的世界,也不想进”。

 

而回想当初两个人结婚,只是觉得“到了年纪”。

至于孩子,章贺在镜头面前撂话:“早知道离咱早点离了,还需要十年吗?还鼓捣出一孩子来。”

 

另一对夫妻,KK和佟晨洁。

KK本名魏巍,曾在湖南经视当主持人;佟晨洁是第一批走出国门的超模。

 

佟晨洁不能忍受KK的嗜酒如命——下班喝、在家喝、就连录节目的时候也在喝。到达目的地时,大家都在努力搭帐篷,他却拿起一罐啤酒悠哉悠哉地喝起来;大半夜,KK还会拉着工作人员喝酒,说“一会儿就好”却一拖再拖。

当佟晨洁把曾经多次答应戒酒、彼时却依然走路打晃的KK拉回去时,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失望。

这个不良嗜好已经严重影响到夫妻二人的生活。从小父亲角色缺失的佟晨洁,也因此不敢要孩子,怕KK不能做个负责任的爸爸。

 

佟晨洁像个保姆一样对KK照顾的无微不至,就连早上吃的鸡蛋都要剥好放到他嘴边。

KK还有个让网络“炸锅”的理论——他说自己让佟晨洁给他做饭照顾他,是让她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让她有成就感。而如果他自己做了家务,妻子就会丧失成就感。

 

嘉宾倪萍听到以后颇为震惊,表示“活了60岁,第一次听到这种观点”。

在后来众人的反驳与哄笑中,KK不断言之凿凿地解释与辩驳。最后佟晨洁当场被要求表态是否有这种需求时,只能以 “尬笑”回应。

KK无法接受原来自己妻子并不是真的喜欢这种模式,拂袖离场。而佟晨洁马上追出去哄他……

 

《再见爱人》在豆瓣评分高达8.9,作为一个网综,评价是相当高了。

整个节目看下来,不少网友感触残酷又真实:在这些人的婚姻中,并没有出现家暴、背叛等触碰底线的问题。

他们只是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与生活习惯,大多数人,似乎没有多么不可原谅的地方。

 

而那些琐碎、沉默、过高的期待,不同性格与生活习惯的摩擦变成日积月累的伤害,最终都让人无法忍受。

这些相对还不太需要为钱发愁的名人们,婚姻尚且如此。那些需要为生存奔波的“普通人”,面临的 “伤感情”的算计与艰难更是可想而知。

 

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历史学家斯蒂芬妮·孔茨曾经在《为爱成婚》这本书中似乎给出了某种解释——

“在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婚姻首先并不是为了个人需要、男女之欲和后代繁衍。婚姻既与寻找终身伴侣、养育心爱的子女有关,也与获得优秀的姻亲、增加家庭的劳动力有关,是一种专门用来获取财富和权力的制度。”

 

萧伯纳将婚姻描述为一种制度,将“被暴力之极、疯癫之极、虚妄之极也倏忽之极的激情所影响”的两个人结合在一起。

“他们被要求发誓,会维持那激动的、反常的、筋疲力尽的状态,直到死亡将他们分开。”

萧伯纳在20世纪初写下的这句评论颇为幽默,时至今日仍然会令我们会心一笑,因为它嘲弄了从人们深信不疑的文化理想中发源出来的不切实际的期望——

婚姻应该以热烈、深刻的爱情为基础,夫妻应当保持激情,直到被死亡分离。

在《婚姻生活》的结尾,男女主角还是离婚了,但似乎以更轻松和自由的方式接近了彼此。

米拉在签下离婚协议书后说:“我们都不知道婚姻是怎么回事儿,在成长过程中没人教我们这些。我想应该教导孩子,爱情会结束,关系会结束。离开、分手或离婚,这是人生的一部分。”

 

《再见爱人》大结局之后,几对嘉宾也依旧沿着之前的轨迹继续生活。每个人依然在一地鸡毛中踯躅前行。

也许谁都无法给出婚姻的标准答案。爱情可以迸发在一瞬间,但是无尽的琐碎与鸡毛蒜皮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成年人面临选择题,无非是衡量得失,然后走向收益更大于损失的那一条路。

婚姻中获得情绪价值或是痛苦,带来良好的经济保障或是背负物质压力……每段婚姻都有着不同的剖面,每个人也会对不同的因素赋予不同的意义与权重。无论结局是好是坏,勇敢面对问题,彼此尊重,平静接受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方式。

作者 大鸟kiki

编辑 小鸟kiki 贫嘴龚三爷

 

点击进入专题:话心师:温故而知心 特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