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文旅“流量密码”如何解锁?<文字解锁密码怎么解>

文旅“流量密码”如何解锁?

    鸣沙山“万人星空演唱会”现场气氛热烈。

    敦煌莫高窟门口人流如织。

    “莫高窟现在没有淡旺季之分,只有旺季和特旺季。”敦煌研究院的一位讲解员马不停蹄地奔走在莫高窟景区内,向记者直言:“真是超乎想象的火爆!”

    敦煌文博会期间,莫高窟再次迎来人流高峰,临近国庆假期,景区早已“一票难求”。这种迹象,从年初开始冒头。今年春节期间,莫高窟门票连续3日售罄,游客纷至沓来,不少讲解员不得不放弃休假提前返工。一位讲解员透露:“冬春季每日6000张普通门票,以往可能也就卖出一两千张,但今年敦煌从年初就开始持续升温,门票越来越抢手。”

    甘肃文旅的“旺”,不止是莫高窟。去年,天水麻辣烫爆火“出圈”;今年,年轻人千里奔赴敦煌鸣沙山,只为一场沙漠中的万人星空演唱会……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敦煌市六大景区游客接待量上涨近20%。

    这种现象级的文旅热潮,是怎么出现的?当传统文旅产业仍困于季节限制下的“潮汐”规律,敦煌这座曾经典型的旅游“潮汐”城市又是如何“破局”的?

    敦煌文博会期间,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当地多个文旅地标,尝试解码“泼天”流量背后的秘诀。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黄堃媛

    策划 李贺

    让游客多“留”一晚

    打造沙漠里的万人星空演唱会

    入夜的敦煌,余晖逐渐消失在鸣沙山顶,而另一侧的沙漠夜空,却被满山遍野游客的荧光棒照亮了。

    今年,沙漠里的万人星空演唱会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被疯狂转发。据统计,自6月15日至8月1日,敦煌万人演唱会相关信息在各平台总传播量高达60亿次。

    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为了“霸”到最佳观赏位置,不少游客从下午开始沿着景区搭建的绳梯爬坡,在鸣沙山上等候这场“属于自己”的演唱会。

    从脍炙人口的周杰伦金曲,到能够引发全民大合唱的粤语歌《海阔天空》《光辉岁月》,还有《我爱你中国》等经典歌曲,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每天准时在官方公号上更新当日歌单,方便游客提前“预习”。

    演唱会伊始,月牙泉上空还上演了精心编排的灯光秀,敦煌飞天、莫高窟等极具标识的文化符号在空中变幻,“2024相约敦煌”等字样随之出现。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浩渺的星空化身现场表演的舞台……

    以往,游客来到敦煌,通常选择白天游莫高窟,下午参观月牙泉,晚上离开的传统游览模式。如何让游客多“留”一晚?很快,人们在“沙漠里的星空演唱会”上看到了破局的希望。

    最初,在鸣沙山上合唱只是游客自发的行为。景区精准捕捉到了这一诉求,随即对软硬件配套设备进行提升优化:投入大量资源升级灯光系统,打造犹如演唱会现场的灯光效果;提升音响设备质量,为游客带来更好的现场听觉体验;搭建可视化舞台和投影设备,在沙丘上投映歌词……

    自6月15日首场万人星空演唱会“横空出世”后,游客人数同比增长38.03%,景区门票收入同比增长23%,鸣沙山月牙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15%。文旅部门还注意到,在敦煌过夜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不仅当地酒店、餐饮行业从中受惠,这一效应还辐射到了敦煌周边的瓜州、阿克塞、肃北等地,酒店住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据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景区今年二次入园的游客已达到46万人次,占比由2023年的6%上升至目前的21%,意味着每天有8000多名游客选择在敦煌住宿两晚,游客的停留时间得到了有效延长。此外,旅拍、工艺品、餐饮、出租、交通、机场通航、农产品等周边行业,也因万人星空演唱会的引流作用而收益提升。

    擦亮“敦煌宿”品牌

    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想要让游客多“留”一晚,相应的住宿保障也需要随之提升。

    今年暑期以来,敦煌市多个景区人流如潮,客流量呈现持续井喷态势,市区内的星级宾馆酒店也都近乎爆满。

    对此,今年6月,面向自驾游客群体的“敦煌宿”品牌在全网正式上线。该品牌旨在通过盘活农村现有闲置院落,引导动员群众对自有院落进行轻量化投资改造,将传统民居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住宿和文化体验。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敦煌市各镇通过自评、初评和终评,第一批上线院落已达到51家,预计年内上线院落可达100家。这些院落各具特色,既保留传统民居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化的起居设施。

    除了特色的住宿体验,“敦煌宿”还提出了“吃乡味、住乡房、感乡情”的文旅口号,推出风味土鸡、胡杨焖饼、拉条子等地方美食,让游客们从美食中领略敦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风情。

    “我们本来就身处杏园中,除了有应季的蔬菜,还有很多本地水果。到了应季的时候,我们会采摘给游客,让他们感受敦煌的本土风味。”敦煌市月牙泉镇杏苑6号院负责人冯国洪说。

    广东自驾游爱好者张琦告诉记者,选择住在民宿是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还能遇到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我们在这里分享旅途中的经历,聊得非常愉快,身心都得到彻底的放松。”张琦说。

    敦煌市农村产业协会会长、国际酒店工会主席朱海燕表示,为了保证住客的满意度,国际酒店工会和农村产业协会将对经营业主进行全面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服务人员的对客服务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平台操作技能。

    “敦煌宿”模式的背后,让人窥探到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性路径——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农村环境蝶变、特色产业嬗变,实现集体增产增收、农户自主创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开发沉浸式体验

    让千年石窟得以“休养生息”

    游客对于互动感、体验感的追求,催生了许多文旅新场景,尤其是打破了传统游览文化遗产的模式。

    在过去,游客参观莫高窟,通常以听讲解员的讲解为主,且为了保护文物,游客不能过多在窟内停留,也不能拍照。

    而在如今的莫高窟内,记者注意到,游客用手机扫描“数字藏经洞”的二维码,就能进入1∶1复原的虚拟洞窟内景,任何细节都可以放大、仔细揣摩。

    “数字敦煌”,让藏经洞以另一种方式永久留存,也为洞窟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

    在莫高窟内,工作人员长期对洞窟进行数字化采集工作,通过架设的第四代壁画高保真自动拍摄设备,对壁画进行分区域采集成像,完成壁画三维重建。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团队工作人员余音说:“我们的三维数据对于塑像,可以做到3D打印1∶1复原的效果,还可以对整个洞窟的空间结构进行复制,包括VR虚拟漫游都可以用到这些数据。”

    历经多年,敦煌研究院已完成莫高窟近300个洞窟的高精度数据采集,采集壁画面积2.8万平方米,完成170个洞窟的全景漫游节目制作和7处大遗址的三维重建等,目前已建立起一整套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展示等关键技术体系,储备了海量的数字化摄影采集、洞窟三维重建、洞窟全景漫游等数据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由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新推出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中,游客戴上VR眼镜,就可以零距离观赏莫高窟第285窟内景,能360°自由探索洞窟细节,还能“飞升”到窟顶,身临其境参与壁画故事情节,沉浸感瞬间拉满。

    在敦煌,还有多部精彩绝伦的艺术作品供人了解敦煌——《千手千眼》《敦煌盛典》《又见敦煌》《乐动敦煌》四台以敦煌为题材的经典剧目常态化同城上演,联袂带动文旅消费。

    其中,《千手千眼》取材于莫高窟壁画《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该壁画始绘于元代晚期,现藏于莫高窟第3窟北壁正中,该窟已不再对外开放。“千手千眼观音”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千手千眼》将这幅壁画的精神内涵以舞台剧的形式搬上了舞台。

    剧目主创告诉记者,这部舞台剧中的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如千手观音的舞姿、金刚力士的站位,以及舞者旋转的身体、灵动的步伐等,不仅展示了高超的舞蹈技巧,更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舞蹈的韵律之美和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