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今天之所以要聊这座建筑,不是因为它看上去有多独特,也不是因为它举办过多少场明星演唱会,而是因为——
“梅奔”恐怕是强词有理开讲以来,将建筑设计与商业运营结合的最好的建筑,没有之一。
它位于上海世博会规划中轴线的尽头,南靠滨江世博大道,西邻世博庆典广场,东接微缩苏州园林,亩中山水园,而建筑的北侧紧邻黄浦江的江面。
注意!是“紧邻”。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黄浦江的南岸,除了一些历史原因形成的极个别建筑,能够真正在江边修建的建筑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梅奔”是真正的一线江景!
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和世博轴线的关系为什么给“梅奔”的位置这么好?
因为在世博会期间,它还是“世博演艺中心”,当时世博会的开闭幕式都是在这里,也是规划中确定,在世博会结束之后永久保存的建筑之一。
当时之所以叫演艺中心,就是用来承办世博会期间各种演艺活动的,可以说关注度非常高。
既然放在了中轴线的尽端,又是站在江边的第一线位置,建筑造型当然就非常重要!因此早在2006年7月就开始了方案征集比选,为了能够拿到一个惊世骇俗的造型,当时的方案征集对象放得比较宽。
不管你是公司还是个人,只要你有想法,都可以参与。但很快,项目的业主单位发现——
建筑的关键根本不在造型!
因为你今天摆个POSS弄造型,确实一时爽快,问题是,世博会后怎么办?
世博会只有一百八十多天,建筑可是一百多年啊!这么漫长的岁月,每天对着黄浦江发呆么?
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一线江景一座建筑如果是演艺中心,会有什么“后果”?
“后果”就是在运营上想挣钱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首先土建成本在短期之内几乎不可能,其次运营成本与收入要想打平,对大多数演艺建筑来说,更是难以企及的梦想。
于是,世博演艺中心的前期设计开始全面的引入策划运营,这个帐一定要先算明白!
可问题是这个账怎么算呢?
你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国还根本找不到一个同等级别的成功案例!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的一家公司进入了业主方的视野,他就是美国AEG公司。
AEG是个什么样的公司?用咱们通俗的话说就是一家搞运营的公司,只是人家搞得比较牛,搞成了世界好的公司之一。
美国加州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AEG当时在国际上有两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一个是美国加州洛杉矶的斯台普斯中心,座位20000个,每年承办250场大型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年均访问400万人次,不仅自己经济效益杠杠的,而且带动了洛杉矶市区的商业复兴;
一个是伦敦的O2,泰晤士河边上的那个大蛋糕,初期没策划好,用来搞展览,赔的一塌糊涂,后来搞成文化体育娱乐场所之后,立马赚翻了。
在AEG的帮助下,业主单位根据上面两个成功案例的经验,开始重新思考世博演艺中心的定位。
显然,无论是斯台普斯中心,还是O2,文化体育娱乐才是真正的内核,看样子,混演艺圈确实不能太单纯,必须“加料”!
于是,世博演艺中心调整定位为文化娱乐集聚区。各种商业,文化娱乐内容都得考虑,能挣钱,又和世博文化不冲突的内容,该配的一个都不能少。
调整了定位,就要重新审视设计任务书了,尤其是作为观演类建筑最重要的要素——容量。
英国伦敦 The O2“梅奔”的原设计要求是4000座就可以,这是根据世博会演艺功能需要而定的。现在不能是这个数了,必须考虑会后干嘛用。
借鉴AEG的经验,如果搞音乐剧,你需要2000~8000座;而如果是当时世界顶级明星演出,需要12000~18000座;如果是顶级体育赛事,那就要至少18000座的容量。
再看看当时上海的行情,一两千座以下的剧场比比皆是,但10000座左右规模的除了8500座的上海大舞台就没有了。
所以,综合所有的这些因素,原来4000座的目标实在太少。最后业主单位一咬牙,玩个大的,18000座!
为什么“梅奔”设计师的麻烦大了?
因为用地太小。
从4000到18000是个什么概念?数字增长四倍多,体积呢?但问题是土地还是原来的地!
这意思就是,你原来100斤,现在变成400斤了,还要穿下当年的那身衣裳,结果不是你被衣服勒死,就是衣服被你崩裂~
不过,建筑师是干嘛的?就是那种把不可能的任务变成可能的神奇物种!
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当时负责建筑设计的是上海华东院,他们想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式解决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问题。
常规剧院类建筑在设计的时候,整个造型经常会是一个“碗”,它的形成是因为观众厅的设计肯定是层层升高的,而且越高就会越靠后,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碗”。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你够高,碗够大,多少座位都可以放得下。
但随着座位越来越多,高度越来越高,建筑的底盘肯定也是越来越大,这样才能获得比较稳定的结构体系。
也因此,其实大量的观众看台下的空间往往用处不大,甚至是浪费的。
所以,如果把底部的空间压缩到最小,而向上发展,再在结构上形成一个稳定系统,不就可以解决占地和座位数量的矛盾了么?
于是,一个“飞碟”应运而生!
《面向未来 2010上海世博会世博演艺中心设计》设计师手稿当然,我在和“梅奔”运营团队沟通的时候,他们特别和我强调,这个建筑不是“飞碟”。
因为如果从空中俯视,你会发现这个建筑根本不是圆形的,准确的形态其实是“贝壳”。
只不过估计“飞碟”的概念更吸引大众,再加上大家没那么多的机会在天上飞来飞去,所以现在普遍的都喜欢说成“飞碟”。
不管是“飞碟”还是“贝壳”,现在,“梅奔”的总容量总算确定了。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
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顶视图搞不同项目的时候,座位数是不同的,场地大小当然就不一样,所以还需要考虑如何让观众席的座椅能够应对这种变化。
为此,华东院提出了根据不同场地需求,设置灵活座椅方案的方式。
这种方式说复杂也挺简单,就是根据不同的场地需要,不同的使用需求,把不同区域的座椅设计成可折叠,可升降的。
而真正的问题是,考虑什么样的场地标准才能应对未来的运营需求呢?
这个不好定,因为似乎根本无法判断未来这个场馆到底该如何经营,该如何挣钱?
篮球场座位布局 冰球场座位布局四面台座位布局 三面台座位布局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能再去研究前面那两个场馆。
美国加州洛杉矶的斯台普斯中心——
运营公司美国AEG;冠名公司斯台普斯公司;
体育项目,篮球是NBA湖人、快船的主场,冰球则是国家冰球联盟国王队的主场;
娱乐项目,各种演唱会,音乐会,甚至格莱美颁奖礼都能来;
球场空间,三层看台,外加接近300个豪华包厢,配合完美的灯光音响系统;
外围配套,对外开放的各种休息室,健身房,商业,餐饮和酒吧,应有尽有;
所有这些,再加上咱们前面提到的20000座位,年均259场演出活动。
当你都看完,说实在的,还策划啥呢?直接来一个斯台普斯中心中国版不就好了!
应对变化的可折叠可伸缩座椅还有伦敦的O2,我不细说,模式都差不多。
有朋友可能会说,不应该简单模仿,这也太没有创新精神了,我们要创造独一无二的产品!
产品创新敲个键盘就能搞定么?在当时的情况下,一没经验,二没团队,三没人才,你怎么创新?真要创新估计就只有创而没有新了。
但新的问题马上又出现了,硬件好学习,好模仿,未来运营的团队呢?
对于这个项目来说,一个优秀运营团队的价值不仅在于他的组织管理,更重要的是他背后的文化体育娱乐资源。
所以对世博演艺中心来说,和美国AEG合作就意味着可以一步将国际最顶级的体育赛事和活动瞬间带到中国,显然是最佳选择。
于是大家一聊,一拍即合,最后世博演艺中心的运营团队确定由中方东方明珠和美方AEG,NBA联合组成。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极为成功。
“世博演艺中心”在世博会开始之前更名为“世博文化中心”,世博会后由奔驰冠名,改名“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
“梅奔”在后世博时代迅速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数一数二的综合体育文化娱乐中心,是全国第一个年活动超过100场的室内大型场馆。
2023年的数据,主场馆活动达到99场,观众82万人次;音乐俱乐部达到218场,观众8万人次;全年共计317场,观众90万人次。
在梅奔举办的各种重大活动不胜枚举,除了NBA中国赛,还包括东方卫视梦圆东方跨年夜,Bilibili Macro Link(BML),冰上迪士尼,天猫双11狂欢夜等等。
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演唱会现场2023年Dota2国际邀请赛首次落户亚洲就选择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办,超过54个国家地区进行全程直播,全球超过200万观众人次收看比赛,创下了赛会历史记录。
当然,还有我们的众多明星大神也纷纷来这里亮相,大家有多喜欢“梅奔”呢?
老罗多次在这里搞锤子手机发布会,现场飙相声;周董在这里前后开了15场演唱会,为此还拿了个第一名奖状;还有来自维密的众多美女,把在中国的处女秀也献给了“梅奔”;其他的明星演唱会同样数不胜数。
2010上海世博会已经过去十一年了,上海的演艺行业也早已经天翻地覆了,但梅奔依然是众多公司和明星的第一选择。
2017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大秀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为什么“梅奔”能做“江湖大佬”?
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场馆真的好,一个是运营真的强。
场馆怎么好呢?
“梅奔”的场馆座椅看台是紧贴着场地设计的,没有任何障碍,再加上360度无死角的环绕,当你站在场地中听到的欢呼声是真正的环绕立体声,现场的氛围你想得有多棒!
更重要的是,“梅奔”还有一个超强的法宝,吊点。
什么是吊点?
简单理解就是从屋顶垂下很多吊索,这些吊索可以挂设备,挂人,甚至挂舞台,挂全世界,而一个舞台场地的好坏吊点能吊多少东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为什么吊点是舞台“利器”?
现在活动场地中间的那些巨大的屏幕,那些超炫超酷的灯光,那些不可想象的舞台效果,每一样都需要吊装各种各样复杂的设备,因此吊点,也就是建筑屋顶的承载力就成为关键。
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主场馆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说,所有这些观演类建筑都是属于大跨度建筑,跨度太大当然不利于承重,因此大多数的这这类场馆的承载力都不高。
而“梅奔”的屋顶荷载可以达到惊人的300吨!
什么概念?可以把15辆公共汽车吊在屋顶~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也是这么多国内外顶级活动赛事选择在“梅奔”举办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除了场馆本身的硬件优势,运营团队更是把活动安排和安保工作做到极致。
有多极致?咱们算一笔简单的帐就知道了。
“梅奔”的主场馆每年运营能够完成100场活动,一年365天,也就是说,每隔不到4天就要完成一次活动。你能想象么?
仅仅是搭建舞台这一项,四天还不知道够不够呢?更何况还有之前的各种彩排,各种预演,各种配合,各种会议。
我们国家很多同类型场馆一年可能也就做几次活动,“梅奔”这个100次如果让那些场馆来看,那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主场馆吊点“梅奔”的“铁王座”是怎么修炼的?
答案就在文化中心的一本武功秘籍之中,它叫做《主办方演出活动运营指南》。
这个秘籍包含了六十多项演出活动运作对接流程,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在梅奔搞一次活动,你需要完成对接流程中的所有事情,从签订合同之后,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你需要干什么,秘籍里都写的清清楚楚。
如果你想顺利完成任务,那就老老实实的按秘籍练功,一项都不能落下,大侠这个位置肯定是你的。
所以,当一个场馆的软硬件都做到了完美,这个场馆还有不火不红的理由么!
现在“梅奔”是国际权威机构公认的世界顶级场馆,年均演出场次及观众客流位居亚洲乃至世界前列,已经和他当年学些模仿的斯台普斯中心,伦敦O2不相上下了。
“梅奔”的成功带来哪些启示?
现在我们全国各地都在兴建各种体育场馆,演艺中心,但大多数的项目在后期运营上都存在巨大的短板,以至于大量的项目在未来都要国家政府给予各种财政补贴。
本来是为了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最后都变成了政府的物质包袱。
是大家都完全不懂运营么?并不是。
实际上,大多数的类似项目的问题在于,前期工程匆忙上马,未来的运营没人关心,而等到后期建成了,急了,赶快寻找运营团队,结果团队来一看,这个设计根本不适合搞运营,于是要么花钱再次整改,改不了的那就只能凑活。
说白了,都是急功近利惹的祸!
看看梅奔,再看看自己,各位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 END .
特别感谢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对本期内容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