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ASMR<弄声音催眠的叫什么>

ASMR

萌娘百科欢迎您参与完善本条目☆Kira~ 欢迎正在阅读这个条目的您协助编辑本条目。编辑前请阅读Wiki入门或条目编辑规范,并查找相关资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过愉快的时光。“什么东西都能敲”——一般人对ASMR的看法基本资料用语名称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其他表述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自发性知觉高潮反应、颅内高潮[1]、奥术魔刃、奥斯曼人[2]相关条目音声作品、咬耳朵、耳搔、耳机福利、陪睡系列、耳小町

ASMR,全称为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中文: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是指一种愉悦的体现,具体表现为始于头皮,在身体中由上到下传播“触电般”的感觉,它能在一瞬间调动身体的感官,让人有放松镇静的愉悦感觉[3]。又名耳音、颅内高潮、大脑按摩、奥术魔刃、奥斯曼人、阿斯麦尔。

目录1 简介2 特点3 题材/触发器4 受众5 作品举隅6 相关ACG作品7 注释简介

ASMR的概念不是临床词汇,而是2010年在互联网上一位叫詹妮弗·阿伦(Jenn Allen)的女士造出的,并以它命名了一个Facebook讨论组。

最初人们发现轻声耳语可以产生这种令人愉悦的反应,后来发现还原现场的角色扮演视频、音频录制、手指触发、视觉触发也可以引发此类体验,如剪发、咬耳朵、掏耳、陪睡、梳发、灯光等。录制这类声音需要有双耳录音技术(Binaural recording)的较好设备,视频和音频的长度从十几分钟到长达数小时不等都有。特定听众会利用这些ASMR相关视频和音频来放松、舒眠。

虽然在社交网络上有数量庞大的追随者证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是目前鲜有甚至根本没有权威科学解释来佐证这一现象的存在。

另外随着日本同人音声市场的发展,也有些厂商开始制作ASMR音声,但其中有一部分虽标称ASMR,实际只是内容轻松一些的寻常同人音声而已,助眠效果会差不少,请注意辨别。

因为河蟹娘的限制,ASMR一度被列为轻微的敏感词,所以有时会用“助眠作品”等别名代指。

特点开放程度

(多家网站被河蟹娘约谈,要求严打此类很色气的ASMR)[4]

漏:纯音频 → 手 → 口罩+脸 → 舌头 → 胸部 → 半裸题材:物品 → 耳语 → 口腔 → 性相关刺激程度

刺激程度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因此,不管是快还是慢,都可以助眠或提神。

音量:小 → 大 → 时大时小方向:固定 → 左右互换 → 六成固定四成互换速度:慢 → 快 → 时快时慢韵律:无节奏 → 有节奏数量:一个触发器 → 多种触发器结合题材/触发器

题材多种多样,找到适合自己才有感觉。

触觉:轻柔的触碰、按摩、抚摸头发、梳头、体检视觉:眼神、手势口腔/嘴巴:呼吸、舔耳、耳语、缓慢、温柔、咀嚼、吹气、吃、啃、Beatboxing物体:掏耳、敲打/敲击、划拉/刮擦/摩擦/划擦、切割、揉皱、触摸、剪刀、刷子、木棒/木块、气泡液体/水滴/水流/冰块/喷雾、点燃柴火、乳液/精油/芦荟胶、沙子、笔、键盘、指甲/手音、玻璃、塑料袋/保鲜膜/软质塑料、伞、音叉、耳烛、石块、吸管其它:心跳极易成为医学专业听众(赛博华佗)的临场发挥材料、你的老师:数学老师,特别是高数受众

ASMR的受众广泛分布于各性别以及年龄层,且其收看该类题材的诉求也各不相同。

一些更详细的观察…萌娘百科不提供医学建议。萌娘百科条目中的现实医学相关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专业意见。如有需要,请咨询医学专业人士。萌娘百科对条目内可能错误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发现任何条目有刻意宣传现实药物、疗法或医疗机构等内容,请及时到萌娘百科 talk:讨论版/页面相关举报。

2015年,英国斯旺西大学对475名ASMR听众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参与者将收听此类题材当作一种放松的方式,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动机。

其余的主要收听动机还包括助眠(82%),缓解压力(70%)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参与者称自己的一些不佳的精神状态,包括焦虑、沮丧等,没有通过药物等其他手段所解决,却通过收听ASMR得到了改善。这预示了ASMR发展成为一种精神疗法的可能性[5]。

但是,ASMR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还尚属起步,并不能作为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来看待。因此,遇到精神方面的困难,特别是影响到了日常生活的,现阶段最佳且唯一的方法是接受专业人士的诊断和治疗。

作品举隅宽屏模式显示视频

相关ACG作品《180秒能让你的耳朵幸福吗?》:在180秒的时间里,可以体验到各种各样的ASMR短动画。《某天早上变成人头麦克风的我君的人生》:主人公转生为人头麦克风,被“ASMR部”的女孩子包围的ASMR短动画。 查 · 论 · 编网络文化与ACGN中的心理现象行为条件作用 • 微反应 • 神经元(髓鞘质、神经递质) • 印刻效应 • 本能漂移 • 幼儿退行认知大脑 • 颜色 • 恐怖谷理论 • 娃娃脸效应 • 布里丹驴娘效应 (选择困难症)• 普罗透斯效应 • 记忆 • 心流 • 人设 • 刻板印象 • 安慰剂效应 • 格式塔心理(错觉)/完型崩坏 • 图式理论 • 沉没成本 • 情绪化 • 既视感社会羊群效应(从众心理) • 吊桥效应 • 虚假普遍性效应 • 路西法效应 • 旁观者效应 • 马太效应 • 踢猫效应 • 彼得·潘综合征/公主病 • 出丑效应 • 大师效应 • 达克效应 •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 六度分隔理论 • 情感勒索(道德绑架) • 逆反效应 • 言语童稚化(叠词梗) • 韦斯特马克效应障碍焦虑玻璃心 • 焦虑症 • 拖延症 • 强迫症 • 心理阴影/心理创伤 • 创伤后压力综合征 • 恐惧症(异性恐惧症 • 社交恐惧症 • 恐高症 • 怕水症 • 深海恐惧症 • 幽闭恐惧症 • 小丑恐惧症 • 尖锐恐惧症 • 密集恐惧症 • 晕血症(血液恐惧症))• 冒牌者症候群 • 性别焦虑/性别认知障碍心境oo控[+](母控/俄狄浦斯情结) • 抑郁症(自杀、自残) • 双相情感障碍 •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依赖症(手机依赖症 • 咖啡依赖症 • 网络依赖症 • 社交软件依赖症 • 情感依赖症 • 家长依赖症)• 手足情结 • 郁娇 • 病娇 • 述情障碍思维反社会人格 • 多重人格(精分) • 精神分裂症 • 被害妄想症 • 妄想 • 中二病 • 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孤独症 • 阿斯伯格综合征)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自卑(自卑心理)网络二次元禁断综合征 • 五月病 • 樱Trick综合征 • 弗拉格综合征 • 完结综合征进化金发碧眼 • 巨乳/贫乳 • 恋足 • 引起舒适 • 萌/颜值 • 嫉妒(崇拜) • 色诱 • 情绪 • 人类进化图差异巴纳姆效应 • MBTI • 认知功能(八维) • 九型人格 • 大五人格模型生理ASMR • 做梦 • 睡眠 • 催眠 • 自慰 • 贤者模式作品《动物行为》 • 《91公分之外》 • 《头脑特工队》 • 《面对面》 • 《受够了》 • 《午后课堂》 • 《左右脑》 • 《钟摆》注释↑ 好孩子听不见:探秘“颅内高潮”海量耳搔舔耳助你入眠 | 福利吧2014年12月30日 - 20时08分28秒↑ 自某些站点禁止ASMR这一词汇出现后出现的别称。↑ 品牌“撩粉”新技能: 用声音让你怦然心动↑ 全国“扫黄打非”办约谈多家网站要求大力清理涉色情低俗问题ASMR内容. 新华网. 2018-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2). ↑ Barratt, Emma L., and Nick J. Davis. “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 (ASMR): A Flow-like Mental State.” PeerJ, vol. 3, 2015, p. e851. Crossref, doi:10.7717/peerj.851.维基百科提示您关于ASMR,在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上有相关条目。请参阅:ASM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