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乡村空间构成要素有哪些?<公共空间的类型与分类有哪些方面>

乡村空间构成要素有哪些?

散点式村庄是一种常见的村庄分布形式。其布局形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点,是我国传统哲学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直接体现。

散点式的村庄自然散点分布于高低起伏的乡村聚居地,多见于山区及半山区。这种村庄模式体现了村民对自然的合理利用,不用大规模平整土地,仅仅是对地形进行稍微的修整,不强求规整和一致,表面看来缺乏规划,随意性强,但是,不难发现,这些村庄的建筑布局虽散点分布、看似凌乱,却又凝聚于某个中心,住宅往往是围绕着晒谷场、池塘等开敞空间展开,于稳定统一中体现着开放与多元,体现了人和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理念,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具体表现。但是由于房屋间距较大,每家前后都有庭院等户外的空间,所以显得较为浪费土地,而这种布局形式的村庄往往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有一种不拘一格、自然随机的肌理美。

2. 街巷式村庄

街巷式的村庄形态也是一种常见的村庄空间布局形态,多适应于地势较平坦的地方,并常为较大村庄。

街巷式村庄一般根据建筑与地形、道路的不同组合关系,呈树枝状或鱼骨状展开,形成了统一又有变化的村庄形态特征。这种村庄的主街和次巷的脉络往往比较清晰,常常形成一街多巷或多街多巷的空间格局,这类村庄内聚性强,又易于村庄沿路及街巷进行拓展延伸,能够保持较好的村庄形态。一般而言,街巷内部空间较为封闭内向,街巷在村庄中不仅承担着交通联系的作用,还起到组织村民生活的公共空间的作用,街巷在实际中往往成为公共和半公共的线性交往空间和交通联系通道,在南方的一些水乡村庄,还常有河、路并行的水街水巷。

街巷式村庄形态丰富,民居等建筑是界定街巷空间的形式、大小、尺度的主要因素,一些村庄在主街出入口处还设有门楼、牌坊等设施,既用于安全防卫又便于管理。街巷式布局的村庄一般从空间上看,显得有秩序,领域感、归宿感比较强;从用地上看,建筑基本上一栋挨着一栋,相互间空置地少,同时,受制于左右邻居及现有道路等,每户建成后,也不能随意扩建,人均建筑面积及占地往往会相对集约。

3. 组团式村庄

组团式村庄常见于地形较复杂,且人口较多的村庄,受自然地形地貌的影响,由于地势变化比较大,河、湖、塘等水系穿插其中,受河流水系及地形高差分割,形成两个以上彼此相对独立的组团,村庄之间由道路、水系、植被等连接,各村庄相对独立又联系密切。

组团式布局是顺应自然的一种做法。这种布局模式在丘陵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数个农田或山丘紧密结合的分散组团(或住宅群)构成一个村落。组团式村庄往往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其功能也相对完善。那些规模较大的村庄,各种设施比较齐全,具备相对完善的生产、生活等配套设施,传统村落中多以家族集聚为主。组团式村庄可以看作是散点式村庄的升级,但没有散点式村庄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率低的现象,同时基础设施配套也更为便利。相对而言,组团式村庄是一种比较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村庄建设模式。

4. 条纹式村庄

条纹式村庄常见于地形高差较大的山地。由于前后栋之间存在较大的高差,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人们对自然环境改造能力有限,不能集中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场地进行改造,加之先民们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因而在丘陵山地等坡度较大的地区生存的村民,受山地自然环境因素制约,村民建房选址时自然而然地顺应地势、因地制宜进行建设,经过年复一年的慢慢建设,最终形成由几个不同高差的台地条状伸展布局为特点的条纹式村庄形态肌理,在空间上虽然分成几个台地,但对场地的平整要求不高,建设适宜性强,对用地紧张的山地村庄而言是一种较适宜的布局方式。

5. 图案式村庄

图案式村庄一般受地形地貌或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等影响,村庄建成后形成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特殊图案肌理,如八卦形、半月形、扇形、鱼形、牛形图案的村庄。

这类村庄的形态肌理模式比较特别,大部分是历史久远、村庄格局保存较好的村庄。在村庄建设之初,先民们就十分重视村址的选择和整体布局的谋划,以期最大可能地体现出某种文化及宗教的理念并使其得以实施。这类村庄一般聚族而居,多为一个家族或以一个家族为主形成的村庄。整个村庄不仅在空间及文化布局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一面,还体现了宗族式布局的封闭性、内向性、防御性及等级尊卑观念。

(二)乡村生态空间

乡村生态空间的环境要素通常不包括生产用的耕地及养殖水面等空间环境要素,而是指为改善地区局部小气候、涵养地方水土而通过人工参与改造或预留的呈斑块状或廊道状的自然空间环境要素,如农业防风林、非灌溉用的人工或者天然的河流湖泊、供欣赏游玩用的山石景观等。

(三)乡村经济空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区域性的产业分工,乡村的经济生产空间也出现多样性及系统性的变化。乡村经济空间环境要素不仅包括了种植与养殖空间为主的农业生产空间要素,也包括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生产服务性空间以及在生产地周边产生的大规模的就地农产品销售活动空间。另外,部分乡村工业比较发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分散化转向集聚,形成了各种工业园区、乡镇企业集聚区等,这些也属于乡村经济空间。

(四)乡村社会服务空间

乡村社会服务空间主要包括政府、村委等行政管理空间,中小学、幼儿园等基础文教设施空间,卫生所、私人诊所等医疗卫生空间,图书馆等公共事业空间,以及商业环境空间。商业环境空间主要是指社区居民在自家开的销售日常用品的小型超市,销售家电、服装的小型商场,销售化肥、种子、农药、农机等的供销社及店铺,具有指定地点的在特定时间进行的集市空间(可能是一片场地,也可能是某条道路),以及供农户储蓄存款的银行等。

(五)乡村公共娱乐活动空间

乡村公共娱乐活动空间是可供村民进行日常娱乐活动的空间,这部分空间包括可供村民茶余饭后娱乐并带有一定设施的小广场、礼堂,也包括乡村模仿大城市出现的娱乐场所,如小型网吧、歌舞厅、文体活动中心、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等现代化的公共设施;有条件的乡村还可能拥有小型电影院等。

(六)乡村文化空间

乡村文化空间是乡村社区的内里,展示地方异同,构成一地文脉。构成乡村文化空间的环境要素包括居民寄情乡里的标识性要素,如社区入口的雕塑、进村可见的古树、陈年累月的老井以及废弃的标志性建筑或构筑物等;还包括整个社区居民的共同的精神文化要素,如祭祀祖先的祠堂、共同参拜的寺庙或者教堂、信奉朝贡的图腾等。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