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痹病常淤在关节<人体正气不足的症状>

痹病常淤在关节

专家小传王彤,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痹(bì)证”是中医内科里的一个疾病名称,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关于“痹”这个字的含义,中医经典《中藏经》曰:“痹者,闭也”,意思是闭塞不通。中医学认识痹证这个疾病,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 

《黄帝内经》说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具体来说,痹证指的是人体外感风邪、寒邪、湿邪等,当人的正气不足、脏腑生理功能低下的时候,各种致病邪气结合起来,乘虚而入,使得经脉闭阻,气血不通,从而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出现疼痛、酸楚、麻木、灼热、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胀变形等临床表现的病症。中医里的痹证相当于西医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 

痹证主要是由外感风、寒、湿邪相夹杂而致病,临床总结分为4个类型。三个邪气中,风邪偏胜者称为行痹,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疼痛部位不固定,呈现游走性疼痛的特点;寒邪偏胜者称为痛痹,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剧烈且疼痛部位固定;湿邪偏胜者称为着痹,主要临床表现是肌肤麻木、肢体关节沉重感较为明显。此外,各种邪气还可能合并出现,郁结阻滞形成热痹,其主要特点是关节灼热红肿,人体发热,脉数。痹证日久,人常会出现痰瘀阻络、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病变,导致疾病复杂化,呈现慢性化过程,且反复发作。 

既然痹证的发生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邪气闭阻经络气血所致,那么平时就要注意保暖、防寒、防潮,避免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尤其不宜在运动后浑身大汗之际沐浴。日常应注意生活规律,饮食有常,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外邪的抵抗能力。 

适当饮用药酒对于痹证的预后有一定帮助,常用的药酒如虎骨酒、木瓜酒,可以通经活络,但最好在咨询过专科医生后饮用。另外,把大粒盐加热后,用布包敷,贴在患处,可起到温熨气血,减少疼痛的作用。经常食用薏苡仁、芡实、白扁豆、赤小豆等,可以健脾祛湿,也有助缓解病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