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
课程英文名
News Communication Ethics and Regulations
双语授课
□是 ☑否
课程代码
27112058
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32(含实践0)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闭卷 □开卷 □课程论文 □课程作品 □汇报展示 □报告
☑课堂表现 □阶段性测试 ☑平时作业 □其他 (可多选)
开课学院
传媒学院
开课
系(教研室)
网络与新媒体系
面向专业
网络与新媒体
开课学期
第6学期
课程负责人
阎敏
审核人
张建雄
先修课程
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全媒体新闻采访、全媒体新闻写作、全媒体新闻评论
后续课程
无
选用教材
黄瑚.《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第3版)[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参考书目
陈绚.《大众传播法规案例教程》(第1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课程资源
1.图书馆纸版文献(图书、期刊)
2.数据库资源(知网、万方、读秀、超星)
课程简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新闻传播伦理与新闻传播法规两个版块。具体从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新闻传播与公序良俗、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保护以及新闻传播与人文主义等维度,结合法律法条及案例进行讲解。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从理论上熟悉新闻传播法规和职业伦理的基础知识,从意识上树立正确的新闻传播法制观和职业观,并将观念内化到自己的新闻传播专业实践中,时刻警醒自己恪守法制红线和底线,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做一个遵纪守法,守望社会,具有家国情怀、人文关怀的新闻传播者。
二、课程目标
表 1 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从理论上理解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包括新闻传播活动的行政管理、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新闻传播公民权利、新闻传播与公序良俗、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等理论知识。同时,在新闻职业道德版块,通过本课程的案例教学,让学生理解新闻传播活动与隐性采访、有偿新闻、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课程目标 2
通过本门课程“理论教学+案例讨论”的教学,让学生从实例中体会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法制意识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包括在个人信息传播过程中,能够理智地判断其传播行为与行政管理、国家安全、公序良俗、公民权利等各方面关系的能力,避免发生违规违纪违法的传播行为。另外,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形成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 3
本课程通过对新闻传播法规以及新闻伦理问题的讲解和学习,让学生了解从事新闻传播行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用新闻传播法规从外因上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新闻伦理知识从内因上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责任意识。
表2-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4:学科素养【H】
4.3: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素养,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伦理与法规,具备健全的心理。
1、2
毕业要求6:核心素养【M】
6.1:具有新闻价值判断能力、新闻处理能力。
3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1 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新闻传播伦理
新闻传播伦理基本理论
1.拓展阅读:新闻伦理相关经典案例及分析
课程目标1
重点
1.新闻传播伦理的定义、调节对象、特点、基本原则、主要规范。
2.新闻传播中的有偿新闻、隐性采访
3.新闻传播与人文关怀
难点:
1.如何提升新闻传播人员的伦理意识和水平。
2.新闻失范问题的认定和防治。
1.讲授法:
能够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的基础理论。
2.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新闻伦理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理论对新闻伦理事件进行辨析和评价。
3.课堂专题研讨:通过课堂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能够促进学生形成互相发散逻辑思维,形成有价值的观点表达,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12
2.新闻传播与有偿新闻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3.新闻传播与隐性采访(隐性采访的定义、形式、伦理困境)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新闻传播与人文关怀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5.《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解读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2
新闻传播法规
1.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1.拓展阅读:新闻法规相关案例及分析
课程目标1
重点:
1.新闻传播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2.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
3.新闻传播与社会公序良俗之间的关系。
4.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保护与侵犯。
难点:
1.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媒介审判)
20
2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
课程目标1
3.新闻传播与行政管理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4.新闻传播中各类信息的发布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5.新闻传播与维护国家安全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6.新闻传播与维护公序良俗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7.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的保护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四、课程考核(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表4-1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考核占比
考核方式
课程
目标 1
1.新闻传播伦理基本理论
新闻传播伦理
26%
课程参与
平时作业
专题讨论
课程论文
期末考试
2.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新闻传播法规
3.新闻传播与司法独立
新闻传播法规
4.新闻传播中各类信息的发布
新闻传播法规
5.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的保护
新闻传播伦理/法规
课程
目标 2
1.新闻传播与行政管理
新闻传播法规
42%
课程参与
平时作业
专题讨论
课程论文
期末考试
2.新闻传播与维护公序良俗
新闻传播伦理/法规
3.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的保护
新闻传播伦理/法规
4.新闻传播与维护国家安全
新闻传播法规
课程
目标 3
1.新闻传播与有偿新闻
新闻传播伦理
32%
课程参与
平时作业
专题讨论
课程论文
期末考试
2.新闻传播与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伦理
3.新闻传播与人文关怀
新闻传播伦理
表4-2 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课程
目标
考核方式
考核占比
课程参与
成绩比例10%
平时作业
成绩比例10%
专题讨论
成绩比例15%
课程论文
成绩比例15%
期末考试
成绩比例50%
课程目标1
20%
20%
50%
30%
20%
26%
课程目标2
50%
30%
40%
20%
50%
42%
课程目标3
30%
50%
10%
50%
30%
32%
备注:以上考核方式类型及占比均为示例,需确保每一列占比总和为100%。
(二)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评定
(1)课堂表现(20%):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发言与提问情况,来评价学生相关的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50%):通过课程小论文形式,考核学生对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基础理论掌握情况,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新闻伦理事件,树立正确的新闻传播观。
(3)专题讨论参与情况(30%):学生能应用新闻传播伦理和法规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期末成绩评定
期末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在具体媒介环境中对于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考核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能够运用理论分析新闻伦理事件或者现象。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应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构成,其构成比例为:总成绩(100%)=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
(三)评分标准课程由平时考核项目和期末考核项目两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考核项目采取试卷考核方式,试卷考核项目以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为准;平时考核项目采取非试卷考核方式,平时考核的非试卷考核项目评分标准如下:
表5 评分标准(非试卷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优秀
(100>x≥90)
良好
(90> x≥80)
中等
(80> x≥70)
及格
(70> x≥60)
不及格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