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播渠道的演变
毫无疑问,从传统媒体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传播渠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渠道
在大众传播视域中,“我们通常所指的传播渠道更为狭义,特指媒介组织传播内容或提供服务的专门通道”[[xiii]],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建立的传播渠道。
首先,传播渠道以媒介组织建设的物理渠道或发行方式。实际操作中,信息传输网络是传播渠道搭建的基础,大众传播时代,如电视网、通讯网等皆是物理网形态,通过这些固定的物理网,信息实现从媒介组织到达受众。传统媒体时代,公众要获取新闻资讯,就必须订购报纸、锁定广播频率、调到指定电视频道。
其次,与媒介的关系上,由于传播渠道的“稀缺性”而形成对信息内容的垄断,由此导致渠道两端连接的媒介组织和受众形成不对等的关系:一方面媒介组织掌握传播渠道,享有信息发布权力,在传播中处于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受众必须使用媒介组织的渠道才能获取公共信息,这种依赖关系逐渐演变出“渠道即传播”的传播格局。
再者,渠道在传播形式上呈现单向线性传播。由于媒介自身特性,如电视、报纸、广播的单向传播属性,决定了信息一般从传者发出到达受众后即结束,受众无法与传者进行实时互动。
由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是一个单向线性传播的信道,因此在传播活动中形成“渠道即传播”的“路径依赖”。同时在传者与受者之间形成一种不对称关系,由此导致“‘此路是我修,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的盈利模式”[[xiv]]传者往往只须考虑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而认为渠道本身不存在任何问题。
2、互联网中的传播渠道
进入互联网空间,“传播渠道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其功能和作用不仅超出传送内容的范畴,甚至超越了信息通道的概念”[[xv]]。社会化传播涵盖大众传播,社交媒体替取大众媒体。“以美国为例,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6月发布报告显示,对于青年一代受众来说,Facebook是包括时政新闻在内最为核心的新闻来源,超过61%的青年群体是通过Facebook获取时政新闻,而排名第二的CNN则只有44%”[[xvi]]。传统媒体的渠道垄断的局已被打破,它会导致什么呢?
首先传播渠道的“稀缺性”被互联网消解,互联网在虚拟空间里建立起分布式网络结构,网络上第一个节点之间相互连接,而这些连接都可以形成传播渠道,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渠道的稀缺与垄断被稀释了。
其次在渠道选择和使用上,传者与受众权力趋于对等。互联网的开放性赋予用户(受众)拥有更大的对渠道的自主使用权,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兴起,更将用户的权力放大,用户可以跳过传统媒体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接收和发布(转发)新闻信息,由此建立用户自己的传播渠道。
其三,渠道功能属性超越了内容传播范畴。传统媒体时代,渠道只是内容传播的载体。而互联网语境下,传播渠道不仅接入内容还接入各种服务,从打车到网购再到支付等,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