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寻觅国防动员“红色”初心<红色貔貅吊坠寓意>

寻觅国防动员“红色”初心

初秋的阳光依旧炙热,华水林光着脚丫子,戴一顶旧斗笠,在路边售卖芭乐果。这位瑞金黄沙村汉子,是该村华屋组华钦材烈士的孙辈之一。每次来到屋后山前,他都会放慢脚步,瞻仰那裹着红布的十七棵松树。

 

 

 

这些枝繁翠绿的松树,是十七位烈士英灵的“化身”,他们见证了“红色历史”里国防动员的悲壮之歌。不远处的瑞金“中央政府大礼堂防空洞”,在战争年代也曾上演惊心动魄的一幕幕,时刻诉说着战争与国防的红色事迹。

 

近百年沧桑巨变,共和国摇篮瑞金红光闪烁。又是一年“九一八”,追忆“苏区”国防动员之始,那些浓墨重彩,推动着革命胜利之号角。初心未变,国防动员之光照耀“红土地”,也走向了新时代的中华疆域,奏响“自强不息、保家卫国、民族复兴”的梦之歌。

 

十七棵松树

 

华屋土楼围屋,历经战火与沧桑,原貌依旧未改。屋侧,是古树根雕琢之品,刀法精湛,神态生动,再现了革命年代,华屋红色动员和战争场景。拾阶而上,见松树挺拔翠绿,根颈红布围裹,碑上皆记华姓汉子“革命人生”。

 

 

 

华屋人有习俗,百年之后,墓旁载松树或柏树,寓意永垂不朽,子孙绵延。上世纪三十年代,苏维埃政府大力开展扩红运动,动员苏区的青壮年参军参战。1930年前后,仅有43户人家的华屋村,先后有17位青壮年跟着红军,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1930年,华质彬、华钦梁、华钦材新征入伍,欣喜之下跑上后山对故土呐喊告别。别离之际,内心又萌生了莫名伤感,因为这一去不知何时能归,更不知能否活着回来?此刻,他们几人商量着做了一个决定:华屋青年参军入伍,每人走之前都在后山栽棵松树,给家人留个念想。青松,四季常青,象征永贞不渝,恒久坚持。

 

 

 

这份宁折不弯的气节,还有誓死建立新中国的信念,感染着华屋人投身革命。1932年,又有14名华屋人参军入伍,还有一名叫华崇宜的少年,参军时只有13岁。彼时,华崇宜担心父母不答应,可没想到的是,两位老人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引以为荣,夸儿子有胆量,有出息。少年,踏上了革命与战火之路。

 

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长征远途中,华屋籍17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尸骨难寻,音讯全无。这一棵棵松树,成为亲人的化身,乡亲们以树寄托哀思。每年清明时节,他们用最淳朴的方式祭拜亲人,年年如此,从未间断。2014年,上山之路修成石阶,村里还为“十七棵松”建亭立碑,以此怀念革命先烈的光辉功绩。

 

 

 

华屋十七棵松,是苏区的一个小小缩影。瑞金革命历史纪念碑上,同样记载着华氏兄弟的名字。这些名字背后,是亲人的牵挂和思念。这些悲壮历史,也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