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被误读的“中产”:“中产”被刷屏,刷出了什么<中产阶级是哪些职业>

被误读的“中产”:“中产”被刷屏,刷出了什么

不知从何时起,“中产”忽然成为一个热门词。报道层出不穷,一会儿是“中国有中产阶层吗”,一会儿是“我们都被中产了”。它已经不是一个规范的学术用语,在含糊的语义下,逐渐演变为大众表达情绪的一种象征、一个特定标签和符号。

不同的人对“中产”充满不同的想象。然而,究竟什么是“中产”的标准?关于“中产”,不同解读的背后又潜藏着怎样的社会心态?

近期,两条关于“中产”的新闻刷爆网络。

一是有人撰文说,“上海中产家庭年收入70万不够用”。特大城市的中产者们连忙“借题发挥”,抒发生活不易,也有网友吐槽,“70万都不够算哪门子危机”。

二是关于中国究竟有多少中产人口。瑞信最新发布的“2015全球财富报告”指出,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中产阶层人口,达1.09亿,超越美国的9200万。报告发布后迅速引起舆论的口水战。马云认为,中国中产阶层人口数量已达3亿,也有国内的研究机构认为,至少有2亿。

或许,关于中产阶层,我们永远给不了各方认同的标准答案,但对中产的热议作为一个客观现象,确实值得关注和琢磨。

【中产阶层】

中产一直被描绘为社会的“稳定器”,一个中产者占大多数的“橄榄型社会”,是最稳定的结构。他们是宁愿在麦当劳门口排队一小时只为买一个汉堡,也不愿卷入纷争的群体;他们是一直被商家青睐,能够拉动内需,有消费激情的群体,但同时,他们从事的工作不指望暴富,咬紧牙关,兢兢业业,一步步往上爬,在体面的社会声望背后,隐藏着患得患失的身份焦虑。

有没有标准答案?

不知从何时起,“中产”忽然成为一个热门词。报道层出不穷,一会儿是“中国有中产阶层吗”,一会儿是“我们都被中产了”。它已经不是一个规范的学术用语,在含糊的语义下,逐渐演变为大众表达情绪的一种象征、一个特定标签和符号。

不同的人对“中产”充满不同的想象。商业文案会写,我们的目标消费者是“中产群体”;许多人会抱怨“我压根不算中产,还无法过上中产的生活”;好端端一篇讲故事的文章,开头会这样形容“他来自一个中产家庭”……中产,成为名词、形容词、动词,广泛潜伏在日常的语文里,时不时就会跳出来,引爆话题。

然而,究竟怎样才算是“中产”呢?

“中产”概念是舶来品。早期,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其著作《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中,概括了美国中产者的轮廓,并把这个概念推向世界。当时米尔斯认为,这批人主要依附于政府机关、大企业,专门从事行政管理与技术服务。然而,时代转换,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