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情况<甘肃省哪个市人口最多>

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情况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省内现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41.0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43%。人口较多、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10个,分别是:回族、藏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蒙古族、撒拉族、哈萨克族、土族、满族,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我省的独有民族。我省民族地区包括2个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7个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总人口333.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13.02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9.3万人,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8%。另外,全省还有35个民族乡(镇),其中回族乡16个、东乡族乡8个、藏族乡7个、裕固族乡1个、蒙古族乡2个、土族乡1个,总人口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6万人。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近年来,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制定实施特殊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组织实施各类少数民族文化工程,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

一、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建国以来,我省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得到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省上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争取项目和资金,在“两馆”建设项目、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流动舞台车工程、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经费、送书下乡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等各种项目和经费的安排上都向民族地区倾斜,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二)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普遍开展。组织举办了以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为代表的一批大型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加强了我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宣传工作。临夏的花儿会,甘南的“万人拔河赛”、“娘奶节”、“香浪节”、“采花节”、“朝水节”、松棚灯会等众多的民族文化和民俗节庆活动经久不衰,成为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的精彩亮点。

(三)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多年来在各族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文艺作品不断问世。舞蹈《脚户歌》、长篇小说《首席金座活佛》及电影《月圆凉州》分获第五届敦煌文艺奖的舞台艺术、文学及广播影视类一等奖;我省组团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大型民族歌舞《那山·那水·那云》,荣获金奖和12个单项奖。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对外交流工作,努力推介少数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09年由省民委牵头,成功举行了“向祖国致敬”——全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活动。会演活动中,首先在临夏、甘南、天水、武威、张掖、酒泉6个市州举行了当地会演,并以此为基础从各地88个节目中遴选确定了17个节目参加了全省会演汇报演出。参加会演的节目,集中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我省各族人民勤劳致富、安居乐业和共建和谐家园的共同心愿和精神风貌,生动表现各族人民喜迎国庆和向伟大祖国致敬的共同心声。

(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高度重视。一大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国家级保护名录和省级名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名录,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基本得到有效的传承、保护、弘扬、展示和宣传。

(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物保护成效显著。认真开展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物保护和维修等工作,通过组织实施一大批文物保护工程和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取得了重大成绩。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掌握了我省民族地区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状况。同时,还开展了全省可移动文物的调查和数据库建设,掌握了民族地区馆藏文物的基本情况。

(六)民族地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长足发展。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西新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较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广播影视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扩大了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覆盖面,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不断发展。近年来,我省坚持甘肃特色、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在古籍整理、民族文化、地方历史文化、民族语文图书和学术专著出版上狠下工夫,优化选题结构,形成品牌特色,使我省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不断发展。

(八)各级各类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培养各级各类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一方面,在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工作中,坚持对民族地区进行倾斜,把民族地区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工作纳入《2002—2010年甘肃省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每年为民族地区评定一批高级职称文化实用人才。另一方面,在全省艺术、图书、文博系列职称评审中,坚持对民族地区人才进行政策倾斜,优先照顾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文化人才解决高中级职称。

二、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主要经验

我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能够巩固发展,民族地区能够保持和谐稳定、生机勃勃,少数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能够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功不可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关心重视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的结果,是少数民族文化战线的同志们辛勤努力的结果。多年来的实践,深化了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为少数民族文化健康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只有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少数民族文化才能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和逻辑,并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健康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尊重差异性、提倡多样化,繁荣发展各少数民族文化,形成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是必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握规律性,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创作出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倡导一切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思想和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六是必须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