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中国37.3度美国38度算发烧?中美发烧标准不同之争

中国37.3度美国38度算发烧?中美发烧标准不同之争

文/张洪涛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 副教授

核心提要

1.  疫情期间回国的旅客中,至少有近百人因超过中国37.3的发烧标准没能登上回国的飞机。但这个温度在美国的发烧标准下,是可以顺利登机的。2. 疫苗临床数据显示,美国Moderna公司研发的疫苗,相比陈薇院士研制的疫苗发烧率明显变低。国外38度以上算发烧,但国内37.3即为发烧,因此国内疫苗实验发烧率就显得比较高。3. 常见的体温测量方式包括对肛温、耳温、额温、口腔温度和腋下温度的测量。不同测量方式下,温度测量结果会有不同,发烧标准的制定也应差异化。4. 陈薇院士提到:已经多次提出过中国发烧标准与国际脱轨的问题,但是一直得不到解决。中国发烧标准遵循170年前德国内科医生根据测量腋窝温度所制定的标准,依然使用37.3度的标准容易产生误判,也与国际标准脱轨了。5. 由于身体表面额温要比体内温度低,导致疫情期间广泛使用的红外热象仪的灵敏度降低,很 多发烧患者都不能靠额温枪识别出来。所以,也需要对检测温度的仪器做出相应的规定。1  

同样温度美国不算发烧中国算

中美发烧标准不同

导致10多位留学生因37.3度无法登机

9月初,一位从休斯敦转机荷兰阿姆斯特丹,再中转回上海的学生在自媒体发文,讲述自己因为在机场测量体温时达到37.4度,超过规定的37.3度发烧标准而没有能登上飞机。他自述自己在纽约机场登机时,体温也是37.4度,但却顺利登机。这使他非常困惑,为什么在美国37.4度连低烧都不算,在中国就成了一个发烧标准了?

据了解,类似这位留学生相同经历的疫情期间回国的旅客中,至少有近百人因超过37.3度发烧标准,而没有能够登上回国的飞机。

 

一般的感冒之后,就常常会出现发烧的现象。在美国, 如果发烧没超过39度,除非已经持续了三天以上,或者出现了其他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一般都看不了医生的门诊。因此,在感冒之后,大家也就是服用药店里可以买到的非处方退烧药,而大多数感冒的发烧时间,也就三天左右。所以,不管发烧的门槛是37.3度还是38度,基本不影响大家的生活和治疗。

 

但是在中国,感冒常常是一个需要到医院或诊所治疗的问题。如果测的是口腔温度或者耳温,但是以37.3度为发烧门槛,一些属于体温正常的人,也会被当作发烧病人,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治疗。

 

新冠病毒感染之后,有的人会出现症状,而那些没有症状的人就称为无症状感染者。在钻石公主邮轮上,检测时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为58%,但其中有一部分感染者尚处于症状潜伏期,最终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为50%左右 [4]。

但是从最近新疆、大连的疫情来看,无症状的比例只有20%左右。是否因为中国的发烧标准“太严”,导致一些无症状者也出现了“发烧”的症状?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不过,虽然确诊人数和无症状感染人数在中国是分开统计,只要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果,不管是否有症状,感染者都会被隔离,他们的密切接触者也都会被进一步隔离观察,并不影响对疫情的控制。

 

但是,有一些人可能因为这个37.3度的发烧门槛而陷入困境。目前回国的班机,旅客要顺利登机,有一个硬性的规定:不能发烧!而发烧的门槛就是37.3度。现在回国的航班很少,机票本来就很难买,而许多人就因为如上述那位从阿姆斯特丹转机的留学生一样,超过了37.3度而被拒绝登机。更有甚者,同样是从阿姆斯特丹转机,这位C同学则被卡在了37度。

他把自己的经历发表在了知乎上,C同学从美国雪城驱车至纽约机场,登上了飞往阿姆斯特丹的航班,在阿姆斯特丹停留14个小时后,将转乘回国的班机。因为穿着防护服,又在机场睡了一觉,他的两次体温均为37.2度。虽然体温仍在正常范围内,但是仍然没法登机。与C同学情况相同的共有4人,既没法入境荷兰,也没法返回美国,只能滞留在机场。在疫情期,机场又是感染高风险地区。这四位同学为感染的风险而担惊受怕,万一真被感染了,那真就回不去了。

 6月15日,有网友在柬单网App爆料,自己好不容易买到了从金边飞往广州的南航机票,原以为终于能够顺利回国,却没料到因温度过高而无法登机。该网友表示机场工作人员先是用额温枪进行体温测量,温度显示37.3℃,之后又用温度计进行了三次体温测量,分别是37.3℃、37.4℃、37.6℃,最终因体温过高而无法登机。工作人员表示可以退票或改签,但只有7月底才有座位。

健康时报在3月30日曾经报道过,有一位女同胞卡着37.3度的最高体温坐上了从法兰克福直飞国内的飞机,飞机着陆之后体温仍没下降。之所以特别被报道,是因为抵达后曾试图逃避隔离,被工作人员阻止。这位同胞是幸运的,体温没有超过37.3,所以上了飞机,但是不管是否发烧,都应该按照规定隔离,毕竟可能是因为是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病毒传播。

 

严格的防疫措施,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所有的决策,是否应该基于科学,而不是一刀切的行政规定呢?

 

或者说,因为37.3度的发烧标准是按照腋窝温度来定的,如果检测的不是腋窝温度,是否给旅客一个测腋温的机会呢?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官网曾发布10条2023年高考防疫关键措施,其中提到“所有考生、考试工作人员体温低于37.3℃方可进入考点。如体温不合格,可适当休息后使用其他设备或其他方式再次测量,仍不合格的,须经专业评估,综合研判评估是否具备参加考试的条件,凡不具备相关条件的,须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不得与健康考生同考场考试。”

 

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定,毕竟考虑到了不同测温方法之间的差异,至少没有一刀切。但发烧标准的不同,除了不能乘坐航班返国外,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影响到科学试验的准确性以及对于副作用的评定。

2

中美两国疫苗临床试验的发烧率差距大,

是否因为发烧标准不同所导致?

7月14日,美国Moderna公司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其新冠mRNA疫苗1期临床的结果 [1]。7月20日,中国陈薇院士的团队,也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腺病毒载体疫苗2期临床的数据 [2]。对比这两个报告,有一个数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陈薇院士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只需要接种一针,但出现了16%的发烧率。相比之下,在Moderna公司的临床试验中,志愿者在接种第一针mRNA疫苗之后,都没有发烧的现象;在第二针之后,25微克剂量组还是没有出现发烧,但是100微克剂量有40%的人出现发烧。从发烧这个症状上看,是否腺病毒载体疫苗不良反应更严重一些呢?

 

7月28日,在天津市举办的一次活动中,陈薇院士作了一个简短的内部报告,介绍了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制进程。在报告里,陈薇院士提到了中外临床试验中对发烧的不同定义。陈薇院士表示,目前在国外38度以上才算发烧,但国内是37.3度。因为中国的标准较严格,腺病毒载体疫苗接种后,发烧率就显得较高。在所公布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中,疫苗组发烧率为42% [3],但是如果以38度为标准,其实只有4.8%。

 

如果仔细比较一下双方的标准,确实如陈薇院士所述。在Moderna公司的研究报告中[1],发烧等级分为轻微(38 ~ 38.4度)、中等(38 .5~ 38.9度) 和严重(39 ~ 40度) 。而在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临床试验方案中,发烧等级则根据腋窝温度,分为一级(37.3 ~< 38度)、二级(38 ~< 38.5度)、三级(38 .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