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东汉建县,曾称汉安、中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内江,被称为“大千故里,文化内江”。这方沃土人文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历史上著名的“一师、二相、三状元、四大家”均诞生于此。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间断的移民,形成了内江独特的文化特色。其中:以张大千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以范长江为代表的“新闻文化”、以曾达一为代表的“糖文化”,便是内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1
大千故里,文化内江
他,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她,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诞生于她的怀抱,他壮年离家,发出“行遍欧西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的感慨;
得益于他的成就,她以子之名,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
他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她是文化之乡——内江。
▲张大千 来源网络
独创了泼彩技法的内江人张大千,国内与齐白石齐名,称“南张北齐”;国外与毕加索并称“东张西毕”,是一位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国画大师。
张大千的画“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于一体,他以自己独特的“大千画风”得到世人的认可与追捧。以张大千为代表,内江画坛涌现了张善子、晏济元、梅晓初、邱笑秋、刘亚明等享誉国内外的书画大家。
优秀传统文化似瑰宝,在内江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千元素”。每一个蕴含大千文化基因的“烙印”里,都承载着内江最厚重的文化底蕴。
在内江北站站前广场中,有一块1000平方米的瓷板画,截取自张大千创作于1968年的长江山水画的代表作《长江万里图》,这是内江带给天南地北的旅客一道靓丽的“大千风景”;
▲“芭蕉井”
在市中区公园街半坡井,巷陌深处高高的石梯坎旁,有处文化地标“芭蕉井”,内江人在此新建了一块石碑,碑刻“国画大师张大千出生地原址”,这是“大千文化”的发祥地;
▲大千园
▲张大千纪念馆 成建全 摄
▲张大千博物馆
位于内江城区的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是国家4A级景区,以纪念国画大师张大千、弘扬内江书画文化为主题的集文化、旅游、宗教、园林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园区内有张大千纪念馆、西林寺、太白楼、张大千美术馆等。
被誉为“中西文化艺术结晶”的张大千博物馆,成为了内江打造大千文化品牌的“点睛之笔”,于2023年5月17日揭开神秘面纱。
▲大千干烧鱼 图据网络
在内江,还有张大千美术学院、大千路、大千酒店、大千美食街、大千干烧鱼、大千欢乐世界……从学校到街道,从一道菜到娱乐休闲,内江这座江边城市已深深烙上了“大千元素”。
除了以大千名命的物态文化外,内江还推出了大千的节日文化。
▲龙舟竞技
大千故里赛龙舟,甜城湖畔庆佳节。自2010年首次举办以来,截至2018年,内江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9届,成为群众喜爱的文化品牌和“内江人自己的节日”。
以国画大师张大千命名,节日上当然少不了“书画”的墨香。
在第九届大千龙舟经贸节期间,举行了“大千故里·翰墨薪传”书画进校园工程。活动现场成立“内江书画文化志愿服务队”“内江书画培训基地”,大千书画文艺志愿者、中小学书画队等的320名代表,展出烙画、陶艺、蛋画、刺绣等作品600余幅(件),130名书画爱好者进行“百米长卷绘龙舟 翰墨丹青谱华章”现场作画。
▲“大千龙舟经贸节”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这一活动也已成为内江城市的名片、企业的盛会、招商的平台,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广大客商与内江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随着“第九届大千龙舟经贸节”开幕式三天时间五次亮相央视,进一步提升了内江的影响力,擦亮了内江文化品牌。
在被赋予经济内涵后,大千文化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具体体现。
▲隆昌石牌坊
中国隆昌石牌坊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十贤居仿古建筑群、威远凤凰古寨风情苑、中国夏布文化艺术产业创客服务空间……一个个项目的建成,一张张文化旅游名片的造就,为内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与此同时,内江“大千书画”产业,也正在壮大发展。整合开发大千文化艺术资源,突出打造“大千书画”品牌,大力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包括建设大千巴蜀苑,打造引领大千书画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商业综合体;开发毛笔、蜀锦、陶瓷等大千特色文创产品六大系列20个品种等。
▲央视大型系列文献纪录片《百年巨匠——张大千》
此外,内江还积极争取与中央电视台、韩国中华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合作,拍摄了30集电视连续剧《张大千》,拍摄播出了《百年巨匠——张大千》《走遍中国——大千故里话大千》等一系列专题片、纪录片,让内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也因此走进内江,近距离触摸大千符号、感受大千文化。
02
长江精神,生生不息
▲范长江 图据网络
长江一支笔,胜过百万兵。
范长江,出生于内江县田家乡赵家坝村,他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写下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无数新闻作品,1991年,为弘扬“长江精神”,中宣部专门设立了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项——“范长江新闻奖”。
“追求真理、刻苦学习、不畏艰难、敢讲真话”的“长江精神”在一代代新闻工作者中得到传承和发扬,为内江文化写下浓重的一笔。
▲范长江故居远景 兰自涛摄
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位于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
园区内范长江生平事迹陈列馆,被誉为新闻工作者的“精神家园”;
▲长江大课堂
长江大课堂,是为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设立的专门展馆;
长江新闻林,则由来自全国20多家主要新闻媒体于2014年3月种植,如今,小树已成华盖,四季长青,郁郁葱葱,在长江家乡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为弘扬“长江精神”,内江倾力打造“长江品牌”。组建范长江新闻学院、创排话剧《范长江》、拍摄范长江家风的廉洁宣传片《浩浩“长江”风范流芳》、打造长江森林公园、“长江故里小记者”队伍,不断增强其传播力、影响力。
长江故里话长江,长江自有后来人。
03
“甜城”内江,甜蜜之城
内江,又名“甜城”,曾经盛产甘蔗、蔗糖、蜜饯,其美誉蜚声中外。
▲传统制糖
内江的糖业历史,至今已有三百余年。1716年,曾达一家族与许多“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一样来到内江,并将甘蔗制糖技术带到内江。
据史料,1938年-1942年,内江年种蔗面积已达50万亩以上,产糖7万吨以上,最高年份产糖13万吨,占全国25%,为历史最高。内江糖业,不仅带来的经济效益,更丰富了本土文化底蕴。
▲蜜饯
内江蜜饯选用优质的白砂糖、水果、蔬菜、药材为主要原料,具有“色泽透明,饱糖饱水,滋润化渣,味美香甜”的特点。做蜜饯和吃蜜饯,成为甜城的一种文化,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手工制糖业淡出历史舞台,但它却是甜城不可或缺的一笔。而内江,正以各种形式延续着“糖文化”:
甜城蜜饯制作技艺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印象甜城”综合展览馆
打造”印象甜城”综合展览馆”,展现悠久的历史文化、书画文化、糖文化、美食文化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甜城“甜女”
在继“甜城”、“甜蔗”之后,内江推出了城市品牌“甜女”。内江日报社举办的“寻找甜女”“甜城甜女风采大赛”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甜城女性风采,激发其自豪感和责任感,赋予了“糖文化”新时代的特色。
大千故里,文化内江
忆昔往,这里以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屹立于世;
看今朝,内江人在这番热土上努力奋斗,让文化内江走出四川,名扬四海。
来源:最内江
编辑:谢思思
图片:王 斌、黄正华、网 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