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广东广州:越秀的这个地方,藏着最传统的婚礼记忆<婚俗文化体验馆>

广东广州:越秀的这个地方,藏着最传统的婚礼记忆

广府传统婚俗第四代传承人卢玮玮(“八姑姐”)和她的徒弟。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府传统婚俗第四代传承人卢玮玮,坊间人称“八姑姐”(以下称为“八姑姐”)。她表示,自己早在2018年就有了开建婚俗馆的想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少人知道广府传统婚礼习俗是怎么样的。”因此,亟需用直观的形式和丰富的载体将这一非遗项目传承保护下来。于是,“八姑姐”便开启了漫长的选址过程。

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并不容易,需要综合考量位置、空间、周边环境等各种因素。去年,一次机缘巧合,“八姑姐”发现空置的惠吉东1号位置不错,“我曾是住在六榕街的居民,对社区的情况比较熟悉。惠吉东路所在的旧南海县社区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富,我也想将这项非遗文化引入社区,增强六榕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

陈列传统婚俗用品 呈现广府文化魅力

婚俗文化馆内,人们可以看到传统广府婚礼需要使用的物品。

广府传统婚俗文化馆分为两层,面积共计100平方米。这里陈列着20世纪30年代至今与婚庆仪式有关的历史图片、用品、饰品等,诸如老式录音机、洗衣机、缝纫机,“过大礼”使用的饼盒,新娘的嫁衣、携带的嫁妆等,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婚俗历史变迁图。

广府婚俗中“上头”使用的镜子,以及新创制的喷雾。

广府传统的婚礼习俗包括“择吉日”“过大礼”“落栊”“安床”“开脸”“上头”“出门”“入门”“回门”等几个环节。馆内陈列了不同场景所需用到的物品,如“开脸”用的棉线,“上头”使用的梳子、镜子,“出门”使用的“开枝散叶伞”等。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八姑姐”还对礼仪进行了改良。过去,新人在婚礼前要煲艾草、柚子叶水等“洗身”,现在,她将其制作成喷雾,便于携带。

据“八姑姐”介绍,馆内的老物件都是她千方百计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来的。比如,从自己家或亲戚家中找到的过礼饼盒、老款电视机;从线上交易平台买回来的老式洗衣机……部分物品甚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八姑姐”笑称,自己为了收集这些东西“得罪”了不少人,“很多东西都是亲戚家里的,他们也有点‘不舍’,我就一直劝说。”她表示,还是希望通过展示实物,更直观地呈现广府婚俗的原貌,让参观者感受到其中的岭南文化内涵。

老自行车上悬挂着仿真蔬菜,再现了旧时候“回门”的场景。

婚俗馆内,一辆自行车非常引人注意。这是20世纪60年代“八姑姐”伯父使用过的。为了再现过去女子出嫁以后回娘家探亲的画面,她特意布置了仿真的物品,比如挂在车头的仿真猪肉、仿真蔬菜,放在车尾的仿真公鸡等。

“过去‘回门’时,新郎会骑着自行车,新娘坐在后座,两人带上猪肉、公鸡、蔬菜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回娘家’。”

外国友人对婚俗文化馆内的展品展现出浓厚兴趣。

别具特色的婚俗馆还引起了一位外国友人的注意,他饶有兴致地参观着,还不时向旁人请教展品富含的寓意,感受广府文化的魅力。

特制广府小吃、甜品推动非遗项目传承与创新

婚俗特色小吃也是婚俗文化馆的一大亮点。

婚俗馆内特色的广府小吃、甜品也是一大亮点。过去在“过大礼”的时候,男方会携带礼金和礼品到女方家提亲,一般包括海味、椰子、莲子等,馆内则摆放出荔枝干、龙眼干等10多种干果,市民可以购买品尝。

为了迎合现在年轻人的喜好,“八姑姐”还特制了几款甜品、饮品和小吃,并赋予其深刻的寓意。过去,在婚庆场合中打点大小事务的“大妗姐”,也需要承担酒席菜肴的洗、煮、炒、上菜工作,并说“吉利话”。“八姑姐”将这些吉利话融入到了简单的甜品中。

特制甜品“金玉满堂”。(来源:微社区e家通智慧六榕)

比如,她特制的“金玉满堂”,其实是一款凉粉,其中加入椰果、马蹄、菠萝、莲子、薏米、桂花、红豆、陈皮和桂花奶茶,寓意“马到功成”“包罗万有”“连生贵子”“鸿运当头”“贵气逼人”。

“八姑姐”表示,将非遗项目推广进社区、带到大众的身边,可以增强居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来源:广州学习平台

作者:詹苹苹、胡瀛斌、姚瑶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