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上海乐山绿地:重构公共生活的口袋公园<口袋公园案例ppt>

上海乐山绿地:重构公共生活的口袋公园

原创 SUSAS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乐山社区中的核心——乐山绿地,以“众乐之源”立意,用全龄段、全时空、可游憩的设计手法为社区提供了多元共享的公共空间,也塑造了时尚优美的城市第五立面,让口袋公园成为再次激活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触媒。

01

众乐之源:转角遇见公共的精彩

上海乐山绿地始建于1980年代,位于徐汇区乐山社区中心区域、占地约5600㎡,是周边地区唯一的集中公共开放空间。改造前绿地内部空间阴暗、设施陈旧、功能与当代市民游憩需求无法匹配,同时由于长期以围墙进行封闭管理,也导致出现大量社区居民在狭窄零散的街道空间中以自带座椅的方式进行休憩的不合理状况。

乐山绿地改造前

同时,绿地不仅为居住社区环抱,周边也紧邻办公园区、上海交通大学、小学幼儿园等文化办公教育设施,距离徐家汇亦不过800米。这使得乐山绿地的更新改造不仅要由内而外的优化空间与功能,更要形成内外融合的双向奔赴。既要达成“还景于民”的基础目标,更要将公园绿地融入城市街道,以全新的代表上海公园城市的“口袋公园”的姿态,提升乐山社区整体公共空间品质,重构徐家汇城市繁华背面公共生活的精彩。

乐山绿地区位图

乐山绿地的更新设计以“乐”为基点,以“众乐之源”的立意组织适老适幼、宜游宜观、可憩可玩、可阅读能共享的多元景观空间,以全龄段、全时空、可游憩的设计为整个社区提供了景观公共物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周边居民与办公人群呈现了时尚优美的城市第五立面。让口袋公园的更新改造成为再次激活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触媒。

02

游观层次:众乐之廊的外与内

乐山绿地的设计以全长80米的“众乐之廊”为主要空间线索,大跨度轻型结构保证了廊内外视线与行为的通畅,也成为隐现于绿色中的“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载体。“众乐之廊”不仅在廊下空间结合造景为市民提供了遮阳避雨的趣味休闲空间,也整合了室内共享阅读空间、绿地管理用房等功能,响应了公共空间游憩、社区治理、公共管理等诸多公共议题。

“众乐之廊”

“众乐之廊”外侧沿乐山路退让约20米,将这一侧绿地环境塑造为完全融入街道的外向型绿化景观。设计不仅在沿线设置了多股流畅的园路优化乐山路人行道步行环境,更以平缓折叠的暖色树池模拟“平坂小冈”,融“乐”于“山”。进而又与乐山社区砖红色、米色的整体风貌匹配。

融入街道的外向型绿化景观

“众乐之廊”内侧则更追求自然、明快、稳定的环境气氛营造,以结合音乐旱喷的“乐之源”社区舞台为中心,环绕布置其他绿地功能空间。

将设计定制的共享健身设施、儿童趣乐空间融于绿化景观中,根据日照分析结果布局室外休闲座椅,协调动静关系。最终以全长约400米的环形慢跑道,将自然健康的市民活动与廊外、廊下、廊内空间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游廊不仅是中国造园史中最重要的结构性园景表征,在乐山绿地,“众乐之廊”更是丰富口袋公园体验层次、呈现多元融合的公共性、塑造场所精神的重要内容。

中心舞台与音乐旱喷

共享健身设施与儿童趣乐空间

03

时代营造 :山以水型·山水相袭

目前,上海的城市景观更新经过前一阶段遍地开花的微更新时期已经进入“片区一体化治理更新”的全新局面,时代需求与市民审美的提升也对更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尽可能保留现状乔木的基础上,乐山绿地在设计中首先强调要避免就事论事、头疼医头的局部更新方式,提出了整体结构优化的创作思路。

绿地设计总平面

设计以符合当代行为和体验需求的简洁明快的结构为基础,也在经典中挖掘灵感。王世贞在《弇山园记》中写道“山以水袭,大奇也;山得水,复大奇”。设计进而提出“山以水型·山水相袭”空间构型逻辑,将中国传统园林中基于山水格局的“聚散、动静、曲直、高下、旷奥”等内涵以当代的设计语言呈现出来。同时,也恰当地响应了社区居民对“山水”、“乐”等主题的偏好。

04

共同叙事:作为城市“空间文本”的口袋公园

更新设计在注重整体空间结构与逻辑的同时,也避免刻意造景,将景观空间视作激发市民良性活动、促进公共生活的载体,通过绿化景观与空间营造成可阅读、可互动的对象。

可坐、可玩的白色艺术混凝土坐凳与绿化景观融合,激发非限制性趣味活动;可发光的重力感应坐凳,为儿童趣乐空间提供惊喜;下凹5mm的场地设计,为中心音乐旱喷提供更丰富的延时体验,让喷泉落幕后的水镜成为孩子们的下一个“自然玩具”。步移景异,让每个使用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

可坐、可玩的白色艺术混凝土坐凳

廊下的重力发光感应凳

若持续演进的上海城市文脉是一本书,那乐山绿地的更新或许是这本厚厚的“空间文本”中的一页,需要使用者(“读者”)基于自己的个体经验去阅读、对话、评价。每个使用者的精彩使用所构成的“生活艺术(Living Art)”将是城市更新与公共生活的真正主角。

05

口·袋·公·园

目前,口袋公园多指占地面积在1000至10000平米之间的公共绿地,其规模虽达不到传统公园的标准,但在高密度的城市空间中,口袋公园的社会功能、生态属性、风貌呈现则尤为重要。乐山绿地位于徐家汇地区,更是凸显了重要性。

乐山绿地的更新特别关注“口”部设计,强调面向街区开放的姿态,优化沿街的行为渗透融合,让更新后的乐山绿地成为整体街区慢行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同时,基于社区居民使用需求调研的结论有效组织多元特色功能,将活动空间与自然绿化景观融合,让每个“袋袋”都能在稳定安全的环境下承载恰当的趣味、康体、休闲活动。考虑到规模限制,乐山绿地在使用上必然存在一定的空间竞争性,为了确保口袋公园的“准公共物品”属性,设计上通过增加绿地层次、强化路径与游憩空间的耦合,尽可能的提升绿地的空间容量,更好的呈现全龄、全时空、非排他的特征。同时,通过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使更新后的口袋公园成为真正具有归属感的社区开放公共中心。

改造后的乐山绿地作为上海新兴的口袋公园代表,不仅功能优化、形象鲜明,也强调以绿为主、四时植物季相表达、生态低维护的基础园景特征。如何平衡面向城市街道的融合与作为“园”的系统完善,或许将是当下每个口袋公园在营造过程中都需要仔细研究的重要议题。

上海乐山绿地更新设计

项目位置:上海市徐汇区乐山路

业主单位:上海市徐汇区绿化管理中心

指导单位:上海市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

设计单位:VIA 维亚景观

结构顾问:和作结构

照明顾问:OUI light

幕墙顾问:上海石沁幕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VI与产品设计:VIA 维亚景观

项目占地:5600㎡

设计时间:2023年1月

竣工时间:2023年10月

摄影:CreatAR Images、孙轶家作者 | 孙轶家、周密 视觉 | 薛娱沁 校对 | 陈敏

原标题:《上海乐山绿地:重构公共生活的口袋公园》

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