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文艺批评·斜目而视 <金珍妮的家境好不好>

预告短片

导演简介

菲丽丝·奈吉

1962年11月7日出生于美国。菲利斯 · 纳吉是英国戏剧和电影导演、编剧和剧作家。2006年,纳吉凭借编剧和导演《哈里斯夫人》(2005)获得黄金时段艾美奖提名,这是她首次在银幕上亮相。2016年,纳吉因2015年的电影《卡罗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获奖情况

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2023)

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 菲丽丝·奈吉

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2023)

天坛奖 最佳影片奖(提名) 菲丽丝·奈吉

精彩影评

历史的她们,今天的我们

公众号 | 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

https://mp.weixin.qq.com/s/RheJTPetv8xUXpckjgoGTA

女性是否能自主选择堕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女性是否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

米歇尔·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讲座中首次提出了“生命政治”的概念,随着“一种基于社会身体的国家权力技术”的发明,生命政治是关于生物学的、躯体的、身体的政治,而“身体就是生命政治的现实,医疗就是生命政治的策略”。

......

作为父权社会下的弱势群体,女性的选择本就十分局限。一部分女性或许因为家境、或许因为运气,能够得到比别的女性多一点的优待,但如若因此便自视清高、与其他不那么幸运的女性割席,女性命运共同体便永远不可能真正团结为一股足够改变历史和女性境遇的力量。

《珍妮热线》剧照

同样的主题在“JANE”俱乐部中的有色人种和白人女性的多次交锋中也得到了阐释。正如非洲裔成员格温说到的那样,黑人女性永远是受伤最严重的群体。

这样的交锋发生在1960年代的美国,但放在今天仍然成立——女性互助和女性成长,不仅需要女性将自身作为主体去发挥力量、反抗和战斗,更需要女性对其他女性给予更大的包容,从根本上推翻父权社会的上下差序格局,让歧视、偏见和父权文化一起成为历史。

今天我们为何要重提女性的堕胎自由?

豆瓣 | 数梦DDDream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266029/

电影《珍妮热线》通过主演伊丽莎白·班克斯(Elizabeth Banks)的出色表演,在当地法律明令禁止堕胎的故事背景下,隐忍地展现了女性互助的力量。

由班克斯饰演的乔伊是一位拥有幸福家庭的女性,正当她怀上二胎的时候,却被医生告知将面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如果她不终止妊娠,这一疾病可能会威胁到生命安全。然而,由男性主导的医院委员会却拒绝为乔伊人工流产,因为在疾病影响孕妇生命健康并非为大概率事件的前提下,在保护孕妇生命健康和保护胎儿生命利益之间,医院保守地选择了后者。

《珍妮热线》剧照

无奈的乔伊寻找到了为女性堕胎服务的“地下组织”——Jane Collective(今年圣丹斯电影节另有一部关于此组织的纪录片:《无名姐妹》(The Janes)),在这里她意识到,珍妮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帮助女性堕胎的女人,片名《珍妮热线》指的正是这些名为“珍妮”的热心女性所接待的求助电话。在成功堕胎后,乔伊逐渐融入了组织,她也成为了一名“珍妮”。

影片对女性力量的展现还在于对组织领导者弗吉尼亚(西格妮·韦弗饰)的刻画,弗吉尼亚是一名性格坚毅又温柔的女性,她梦想着有一天所有女性都可以自由地堕胎,无论她们的经济水平如何。乔伊正是受到弗吉尼亚的鼓舞选择参与组织,为有困难的女性提供服务,甚至向“冒牌”的医生学习堕胎知识并为其他女性做手术,以降低手术费用。

《珍妮热线》剧照

可以推想,在当时法规严令限制的状况下,乔伊和弗吉尼亚所在组织冒着被囚禁的风险,来帮助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想堕胎的女人,这群女性工作者的难处和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是,《珍妮热线》却弱化了对困难和冲突的表现,我们想象的强戏剧化冲突并没有在电影中发生,电影仅将乔伊的家庭危机暴露出来——这一危机极为真实地把工作与家庭平衡的难题摆在女性面前,推动了女性对自身定位的反思。

......

《珍妮热线》没有过多暴露往日的伤痛与困境,选择用一种展现女性互助的美好方式来写就女性团结的宣言,同样也是以一种更具希望的方式延续堕胎权利的呼吁,正如导演所说:“如果没有她们,我就不会拥有我这一生所享受的自由。”相较于《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正发生》对某一女性角色堕胎故事的描绘,《珍妮热线》基于真实事件改编,将政治动荡的六十年代重提,有着更为宏大的意义指向,也以一种看似不起眼但后劲十足的方式,让这部电影发人警醒。

《珍妮热线》剧照

《珍妮热线》的结局是令女性皆大欢喜的,又是平静美好、充满希望的,“珍妮”们将寻求堕胎帮助的卡片放进壁炉中燃烧,因为卡片中的问题将随着“罗伊诉韦德案”的胜利而迎刃而解。可是,在当今复杂的政治与社会环境下,堕胎自由在司法裁决与不断进行的政治博弈中,会走向何处,与之关联的女性权益又会如何被影响……“经历过那个时代——相信我,我们不想再回到那个时代。”演员西格妮·韦弗这样说道。

1968年,平凡女性版的「芝加哥七君子」

豆瓣 | CosmoCandy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232948/

这部片子对我而言最大的触动,还是帮我找到了作为一名feminist(to-be)视野上的盲点。故事的时代背景——风起云涌、嬉皮乱舞、左翼学运、民权的60年代末——其实我蛮熟悉,甚至开过讲座,但我所熟悉的1968,是一个男性主导的1968,无论是Hippies还是Yippies,是芝加哥七君子还是黑人民权领袖,是反越战还是反种族歧视,都是男性在担任主角。

女性的位置在哪里?除了成为某某activist的伴侣,然后以支持者的身份参与他们的政治活动之外,女性有自己独立的位置、故事和斗争吗?

我们当然知道,女学生们也在女性KOL们的带领下掀起了「第二次女权运动」,但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