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女真入侵下的朝鲜王朝,从藩属大明到事奉满清<朝鲜 女真>

女真入侵下的朝鲜王朝,从藩属大明到事奉满清

16世纪,当欧洲接连开启资本主义新时代建设之时,亚洲仍是一个牢固的封建时代。而自16世纪末的万历朝鲜战争之后,整个东亚局势出现了新的变局......

万历朝鲜战争

咱们上期讲到万历朝鲜战争,明朝与朝鲜王朝联军一同击败了入侵朝鲜半岛的日本军队,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战后余波仍在继续......

日本方面:丰臣秀吉政权势力因战争失败而被削弱,使得德川家康得以统一日本;

朝鲜方面:国家损失惨重,国力在衰落的基础上进一步被削弱,同时国内党争愈烈;

明朝方面:虽本土未遭战乱,但是国力受损耗,使得辽镇兵额削减,给处在中国东北的建州女真人努尔哈赤扩展势力提供了机会。

......

这一系列的新形势,使得东亚三国:大明、朝鲜、日本都不再有实力和想法去发动什么对外战争,也就保持了日后“百年和平”的基本态势

大明、朝鲜和日本的位置关系

但同时,因为大明与朝鲜王朝双双被削弱,所以地处东北的建州女真人势力得以“钻空子”壮大发展,最终建立了后金政权

在万历朝鲜战争之后,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逐步统一东北女真族。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公布对明的“七大恨”后,正式开始攻打明朝。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行为很快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被深深卷入这一系列反应的主要就是大明、后金、朝鲜三国

女真崛起

16、17世纪,大明朝行将就木,国内外矛盾开始激化,万历朝鲜战争之后更是使得明朝辽东边防空虚,而海西女真诸部的内乱则给了建州女真以可趁之机。

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十一年(即1583年)努尔哈赤袭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先后兼并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两部,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

当然关于努尔哈赤的“发迹史”很多传说故事往往都说他是明朝边境名将李成梁所培植起来的,更有甚者说他们俩之间还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关系

李成梁

咱先不论野史如何讲,李成梁确实有意无意帮助了努尔哈赤,但努尔哈赤个人的才能和努力就不重要了吗?所以努尔哈赤之所以是努尔哈赤,不在于李成梁,更在于自己,顶多李成梁算是他的贵人吧

再回到努尔哈赤,后金天命元年(即1616年),努尔哈赤正式称汗,国号为金(后世为了与两宋时期的金朝分开,称之为后金),建元天命。

努尔哈赤

天命三年(即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祭告天地,正式起兵反明,事实上咱们了解历史的都知道,这就是个名头,喂得无非就是“出师有名”。这七大恨分别是:

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

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立誓,凡满汉人等,无越疆土,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顾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此恨二也;

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逾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胁取十人,杀之边境,此恨三也;

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

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留获,遣兵驱逐,此恨五也;

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遗书诟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

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挡之,胁我还其国,己以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之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岂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今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此恨七也!

七大恨之后,努尔哈赤开始攻明,当然这也就使得朝鲜左右为难:一方面朝鲜想保持中立,但是另一方面刚刚万历援朝打退了日本人,假如保持中立又说不过去,于是乎朝鲜在万历四十七年(即1619年)在萨尔浒之战中派兵支援明朝。

萨尔浒之战

再后来努尔哈赤又接连挑起诸多事端,将朝鲜彻底卷入了后金和大明朝的战争。天命十一年(即1626年)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继位,改元天聪。

天聪元年(即1627年)皇太极迫使朝鲜称弟纳贡(后金、朝鲜成为“兄弟之国”,很明显后金要当那个“兄”)。

皇太极

天聪九年(即1635年)皇太极征服了漠南蒙古。同时进行“天聪新政”。改族名为“满洲”。天聪十年(即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大清王朝的历史就此揭开序幕......

朝鲜的困境

壬辰倭乱让朝鲜国力凋敝,整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但政治黑暗,而且广大下层人民也居无定所,耕地被破坏...

壬辰倭乱

总之万历朝鲜战争之后的朝鲜基本上就是残血濒死状态了,但就在此时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开始了他的统一、扩张之路。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后,努尔哈赤和明朝都想联合朝鲜,毕竟此时的朝鲜虽然已经菠萝菠萝哒,但是苍蝇腿再小好歹也是肉啊,出不了力去对面骚扰骚扰也行啊,实在不行转移注意力当个肉盾也是有用处的

明朝、朝鲜和后金的位置关系

而大明和后金两方拉拢的局势使得时任朝鲜国王的光海君李珲处于进退两难之地。这个光海君啊就是当初在壬辰倭乱中被日本人赶跑的宣祖李昖的次子,后来就是他接了他老爹的班当上朝鲜国王

当然这个光海君最后没有谥号,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被废黜的。朝鲜历史总共也就俩国王没有谥号,一个就是前几期讲过的朝鲜暴君燕山君,另一个就是这个光海君

影视剧中的光海君

这个光海军之所以被废黜,也是因为他对明朝的态度。当时努尔哈赤崛起后,这个光海君竟然打算中立,引起广大人民和朝中文武大臣的不满

万历朝鲜战争之后,因为大明朝帮朝鲜击退了倭寇,所以朝鲜的大臣们大多数都成为了大明朝的小迷弟和死忠粉,普遍对明朝产生了“再造之恩”的意识,对明朝依赖性更强

就在这时好家伙一个叫努尔哈赤的毛头小子敢跟大明宣战?抄家伙,嫩死他。这就成为了很多经受程朱理学洗礼的朝鲜士大夫们的普遍想法,于是朝鲜大臣纷纷支持帮助明打女真。

结果此时光海君竟要保持中立,这无疑惹怒了臣子中的大多数。另一方面朝鲜的东人党在壬辰倭乱前就分裂为南人和北人,战后更是北人得势,北人中又分为大北派和小北派,而光海君时期正是大北派得势时期

朝鲜朋党分化示意图

这个大北派啊,因为得势,所以进一步独占政权、肃清异己。而这个光海君的默许,更是惹得其他政治势力的普遍不满。

光海君本是老国王的次子,在上位前后甚至干出了“废母杀弟”的事情来,进一步导致了他的众叛亲离。

影视剧中的光海君形象

集齐了所有这些因素之后,光海君的作死也就到头了......

仁祖反正(1623)

仁祖反正也被称为癸亥靖社或是癸亥反正,主要意思就是光海君被推翻废黜,然后朝鲜仁祖即位,开始拨乱反正

在前文光海君的花样作死行为大赏之后,终于在大明朝天启三年(即1623年),朝鲜王朝上层统治阶级发生了武装政变。

这次政变的起因就是咱们之前讲的光海君重用大北派势力、幽禁嫡母仁穆大妃、处死兄弟临海君和永昌大君等多名王族以及政局的混乱腐败。这一切都导致以西人党为首的在野势力强烈不满。

政变的导火索则是光海君在明朝和后金之间的犹豫不决和中立政策,最终西人党的金瑬、李贵等人拥戴了李珲的侄子绫阳君李倧开始了武装政变

1623年4月11日的深夜,这群人正式起兵,很快就攻入昌德宫并纵火焚烧,而已经逃走的光海君则在后续被抓回并流放江华岛。而光海君一派势力也被清算

政变后,李倧正式继承王位,即朝鲜仁祖,而此次政变则被称为“仁祖反正”。

但是仁祖即使反正也没有解决朝鲜党争的问题,所以仁祖时期掌握朝局的由北人变成了西人罢了。当然朝鲜历代君主都得经过大明朝的册封才具有合法性

起初大明朝是否决了仁祖的合法性,将其定性为“篡逆”。当然随着女真威胁的日大,后面明朝出于“联鲜制奴”的战略考虑,最终在天启四年(即1624年)同意册封朝鲜仁祖。

这里插句题外话:因为当时大明对朝鲜“篡逆”的定性并未改变,所以朝鲜仁祖时期的“辨诬”余波直到清代中叶才最终结束。

而仁祖上台后的朝鲜则在明朝与后金之间的选择上做出了决断

仁祖时期对外政策

仁祖反正之后就标榜了亲明排金的对外政策,但实话实说,当时的朝鲜确实国力不行,又经过一场武装政变,仁祖王位都没有坐热乎,具体的抗金行动则仅仅停留在口头

明朝与后金的位置关系

大明天启四年(即1624年,也是朝鲜仁祖二年),“仁祖反正”时立有功劳的李适因时候封赐不满而爆发叛乱,史称李适之乱。

当然这次叛乱很快被平定,但平定之后朝鲜仁祖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而不得不部署重兵维护首都稳定,从而导致了防卫朝鲜北部边疆的军力不足。

所以在1627年努尔哈赤之侄,阿敏带领3万女真部队入侵朝鲜后,朝鲜方面迅速认怂,双方议和订立“兄弟国的盟约”,当然朝鲜国是小弟。

朝鲜方面不得已派遣王子李觉赴后金为人质。后金、朝鲜还约定了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由于缺乏抗衡后金的实力,在后来的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中,朝鲜均战败。

大明崇祯九年(即1636年),此时的大清皇帝皇太极攻打朝鲜,朝鲜依旧无力抵抗,甚至朝鲜仁祖一度向亲征朝鲜的清朝皇帝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不得不断绝了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使得朝鲜最终成为了清朝的属国,而朝鲜王朝的衰弱也达到极点。

而朝鲜的“投敌”,也自然削弱了大明王朝对抗大清的筹码,最终使得大明王朝的灭亡与大清王朝的定鼎中原(当然大明的灭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