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的7郡13刺史部
彼时在四川盆地里,巴郡的相貌并不突出。相较之下,蜀郡,特别是成都县更为优越。
成都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及成都平原中心地带,沃野千里、物产丰饶。江州县虽两江环绕但位于盆地最东边,且有群山穿过,在战争年代并不是较好的开展条件。
▲重庆地形图,东部山地居多
到了唐朝,全国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四川盆地从属于剑南道和山南西道,其中原巴郡(转称渝州)和蜀郡(转称益州)分别为山南西道、剑南道辖地。
但综合实力突出的成都县为剑南道治所,政治位置尤为显著。
▲唐朝益州与渝州的位置,益州为剑南道治所
当时益州(蜀郡)下辖有多个县,成都县的工商业和社会相貌最为繁华,因而被称为“成都府”。“扬一益二”中的益州,正是描画了当时成都府的盛景。
到了宋朝,“路”成为一级行政区,四川盆地被切割为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以及夔州路四个路。这也被看做是“四川”最早的称号溯源。其中,益州路治所为成都。
▲川峡四路为“四川”
渝州(已更名为恭州)从属夔州路。夔州路下辖三府九州县,治所位于夔州(今奉节),故恭州的政治位置仍较低。
▲北宋时期的“川峡四路”
淳熙十六年(1189年),分封至恭州的光宗先称王、再即帝位,自诩有“双重喜庆”之意,便将恭州升格为“重庆府”。重庆府的问世,要比成都府晚了500余年。
▲川渝地域“四路”,四川行省最早雏形
自巴、蜀两地降生起,大多时间四川盆地整体都不在同个行政区内,直到元朝才合为一家。
元朝的1271年,四川盆地完毕了近1500年来区划较为团结的格局,兼并为四川行省。
▲四川行省
成都、重庆均为四川省辖地,但成都经济条件较好、担任治所中心史长久的优势使得省会位置仍然无法撼动。
从商周蜀国时期到元代,成都作为治所已逾2000余年。之后的明清,重庆一直是四川省的下辖区域。
无论经济还是政治实力,重庆都要略逊于成都。重庆自巴国和秦汉时期后,便再也没有承当政治中心职能了。
▲茶马古道是沟通西南地域的关键贸易商道
二、因水而兴,强势逆袭
成都是“老大哥”的境况在清末年间呈现了逆转。19世纪初期开端,西方国度逐渐掀起对华瓜分狂潮,各种不对等条约相继签署。
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他们更是顺着长江相继掠取南京、武汉等大都市的通商权。
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也被“盯上”了。开放重庆,能够完成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出海口完成水运贯穿。
▲19世纪中国各地开放的通商口岸,重庆是为数不多的内陆口岸
1876年秋,在一次外交事情中,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署了《烟台条约》。在条约续增专项中,英国向清政府提出将重庆开放为通商口岸。
虽说这样的开放是树立在不对等根底上,但就某种意义而言也为社会开展发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