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的《药物警戒快讯》(158、160 期)转发了美国 FDA 网站关于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警告及说明书的更新,到底这一类一直广泛应用的药物会有哪些严重安全问题,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下。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开发的新型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给药后吸收快、体内药物浓度高、疗效良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为第三、四代氟喹诺酮,一二代现已经少用。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已有报道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1. 全身性损害
全身性损害为氟喹诺酮类药品报告最多的不良反应,在严重病例中,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占全身性损害的 70% 以上,其他包括发热、寒战、多汗、乏力、水肿等。其中,过敏性休克主要为速发型变态反应,多数经治疗或抢救治愈,也有少数患者死亡。
2. 神经/精神系统损害
氟喹诺酮类药品可通过血脑屏障,因此该类药品的神经或精神系统损害较为突出。严重病例中,神经/精神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震颤、抽搐、椎体外系外反应、幻觉等,严重者出现癫痫大发作、精神分裂样反应、意识障碍等。氟喹诺酮类因神经系统损害导致患者死亡或出现后遗症的病例报告较少。
3.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也是氟喹诺酮类药品主要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的皮肤损害包括: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大疱性皮疹、光敏性皮炎等。
4. 泌尿系统损害
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害,包括尿频、少尿、结晶尿、尿液混浊、蛋白尿、面部水肿、肾炎,严重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尿液中溶解度降低可结晶析出,引起结晶尿、血尿,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故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多饮水,稀释尿液,每日进水量应在 1200 mL 以上,避免与有尿碱化作用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碳酸钙、制酸药、枸橼酸盐)同时使用。
FDA 近期特别警示的严重风险
2016 年 7 月 26 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更新全身用氟喹诺酮类(即口服或注射给药)抗菌药物的说明书,主要以警示这些药物与发生肌腱、肌肉、关节、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致残性永久性副作用相关,这些副作用可同时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
此次说明书修订之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中已有关于肌腱炎、肌腱断裂以及重症肌无力加重的黑框警告,还包括关于外周神经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风险的警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导致的其他严重风险如心脏、皮肤及超敏反应在说明书中已有描述。
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期间如发生任何严重副作用,需立即联系医务人员。严重副作用的体征和症状包括不常见的关节或肌腱疼痛、肌无力、「针刺样」刺痛感、四肢麻木、意识模糊和幻觉等。
氟喹诺酮类药物与一些临床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
1. 氟喹诺酮类 + 茶碱类 →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出现心律失常、痉挛等。
2. 氟喹诺酮类 + 制酸药、H2 受体拮抗剂→减少氟喹诺酮吸收,疗效降低。
3. 氟喹诺酮类 + 非甾体类抗炎药→癫痫发生率增加。
4. 氟喹诺酮类 + 华发林→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抗凝过度的危险。
5. 氟喹诺酮类 + 环孢素→肾毒性增加,血清肌酐浓度上升。
6. 氟喹诺酮类 + 含镁、铝、钙、锌、铁等金属制剂→氟喹诺酮类生物利用度降低,口服吸收下降 30%。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3.《药物临床信息参考》
编辑: 于昉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