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日本“演歌”:在当代重获生机的传统民歌<演歌王子>

日本“演歌”:在当代重获生机的传统民歌

日本演歌是据称诞生于明治时期(1868-1911)的一种音乐形式,在专制政府对言论钳制严重的时期曾一度代替报纸和街头演讲议政发声。现在所说的演歌,主要指由演歌师用独特的发声技巧演唱、具有日本传统音乐特点的五音阶歌曲,有时配合台词演绎。从主题上来看,主要分为悲恋物、幸福夫妇物、股旅物、望乡物、歌谣浪曲物、人生物等。演歌曾称霸日本通俗乐坛,也曾因流行音乐(J-POP)的冲击而暗淡,但眼下却重新吸引了一批年轻的听众,大有复归之势。

日本演歌歌手

红白歌会:战后日本音乐的起点

说起日本流行歌曲,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红白歌会”。日本红白歌会在每年阳历新年前夜举行,参赛者都是从当年歌坛中选拔出来的实力唱将,女歌手组成红队、男歌手组成白队以对决形式进行比赛。它是代表日本最高水准的歌唱晚会。

红白歌会作为一档电视直播节目初次亮相是1953年。半个多世纪以来,红白场上留下名曲无数,但它的前身却鲜有人知。

二战结束时,日本许多地方尚是一片焦土,军国主义的狂飙偃息之后,文艺事业的复苏悄然无声。这时日本放送协会(简称NHK)音乐部的两个年轻人接到了“策划与如今这个时代相符的音乐节目”的命令,这两个年轻人分别叫三枝健刚和近藤积。三枝健刚提出的企划是以普通人为主的声乐类选秀节目,而近藤积的提案则是由专业歌手出演的音乐节目“红白歌合战”。

当时所有的文教相关事业都需经过联合国军司令部幕僚部下属的日本民间情报局(CIE)的审核。“红白歌合战”的企划书一经提出便被驳回,理由是“合战”一词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后虽查明是因为企划书的英译版将“合战”翻译成battle(战斗)而生出这段误会,节目名称还是改成了“紅白音楽試合”,即红白音乐比赛。节目制作由此步入正轨。

1945年12月31日晚八点,第一节红白音乐比赛通过广播于东京放送会馆一台现场直播。由于节目名称成了音乐比赛,并不仅限于唱歌,日本古琴、尺八、小提琴等乐器演奏与演唱相映成趣,演播厅传来的欢呼喝彩亦清晰可闻,洋溢着前所未有的自由、活泼气氛。这便是红白歌会的前身——红白音乐比赛。

1951年《旧金山媾和条约》签订,美军占领统治时代宣告终结,音乐家与歌手们开始谋求崭新的舞台,流行歌曲走出占领军俱乐部,歌谣迎来春天。1953年,以广播为主、电视为辅的红白歌会正式登场,标志着电视开始成为日本大众娱乐的一部分。1964年,终于有了彩色电视直播的红白歌会。红白歌会可谓见证和推动日本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平台。

“红白歌合战”这个节目名称曾因军国主义色彩浓厚而被驳回。

日本演歌的黄金时代

早期称霸红白歌会的歌曲大都是演歌。通俗乐坛上所说的演歌,一般指二战以后经日本歌手改编、完善的传统歌谣,富于情韵,朗朗上口,充满自然的美感。

五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东北部青年到东京求职的大潮,经济复苏的朝气中也暗涌着乡愁旅思。这一时期望乡主题的演歌大受欢迎,诞生了如牛泽八郎的《啊,上野车站》、春日八郎的《别离一本杉》、《长崎女人》等名作。望乡主题歌曲构建了一个模糊而真实的心灵之乡,歌词又朗朗上口,很快传遍大街小巷。歌词中所写究竟是什么地方已经不再重要,其营造的惆怅而温馨的氛围成为背井离乡人们极大的安慰。

1959年皇太子明仁结婚时,电视爆发性地普及开来,当年起红白歌会收视率随之大增。据统计,到1962年初,红白歌会收视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节目,直到今天,红白歌会仍留有演歌的一席之地。

六十年代日本歌坛一大亮点便是多栖艺人,如高仓健、吉永小百合、倍赏千惠子、渥美清等既是电影演员又是歌手,红白歌会的评委从知名作家到运动员也是卧虎藏龙,娱乐界一片欣欣向荣。

六十年代中后期是广播娱乐节目的黄金时期。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浮华与虚无急需一种无伤大雅的宣泄渠道、深藏心底的故事亦需寻找一个情绪的代言。演歌完美演绎了这两个角色。演歌频道当时的盛况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著名词作家阿久悠在半自传体散文集中回忆了这样一个六十年代:歌谣节目台词本歌词部分即便空着一页稿纸,也没有广播电台会觉得这是作家怠慢。在如此极端的供不应求中,演歌逐渐步入黄金时代。

1964年,花季妙龄的都春美以一曲清纯而热烈的《山茶花呀爱情花》(「アンコ椿は恋の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演歌新星。一年以后又以《泪水中的渡轮》(「涙の連絡船」)再登红白歌会舞台。这两首歌后来成为都春美众多作品中传唱至今的经典之作,以两种直白而热烈的单相思故事颠覆了感情表达必须以含蓄为美的模式,把现实中难以直接倾诉的情感直接宣泄,日常冰封于平静表情下的热烈一涌而出,畅快淋漓。

都春美

受演歌影响的华语乐坛

演歌不仅具象化了日本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理解,也影响了华语乐坛。

1977年,千昌夫首唱的望乡主题名曲《北国之春》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传入国内,经蒋大为演绎的汉语版很快传唱神州,甚至出了粤语版本。歌词中的白桦、蓝天、独木桥构成了当时听众想象中日本乡村的典型元素。与此几乎同时,邓丽君的许多歌借用了日本童谣或演歌名曲的曲调,重新填词,营造了与原作近似又疏离的氛围。随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