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2024雷军年度演讲全文:勇气,是人类最伟大的赞歌<雷军参加的访谈节目>

2024雷军年度演讲全文:勇气,是人类最伟大的赞歌

鞭牛士 今日报道

7月19日晚间,小米公司举办了2024雷军年度演讲暨小米新品发布会,这是雷军的第五次年度演讲,演讲主题为「勇气」。

整个年度演讲与产品发布会耗时3小时,雷军演讲内容主要讲述了小米造车的来龙去脉和这三年多跌宕起伏的故事。

据了解,小米造车源于3年前被美国制裁这个意外,在考虑到公司3-4万员工就业问题后,董事会一致同意让雷军带队造车。

彼时的小米正处于转型阶段以及被寄予厚望的高管离职等多事之秋,在迷茫、天人交战、煎熬中渡过一段后,雷军最后带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义无反顾的选择造车。

然而,在雷军这造车三年里,夹杂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煎熬、迷茫与痛苦,甚至一度感到绝望。

最终,雷军向市场交出了小米SU7年底保底交付10万辆,力争12万辆的答卷。

雷军称,破釜沉舟的勇气才是我们冲出重围的关键,勇气,就是人类最伟大的赞歌。

鞭牛士将演讲整理成文字以方便大家阅读,为保证原汁原味,讲话内容仅微调,以下为全文(不含新品发布):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这是我第五次年度演讲。

3月28号小米SU7正式发布,热度远超想象,一夜之间就成了爆品,过去3个多月时间,我感觉每天都像在梦里一样,回顾过去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小米汽车发生了太多的跌宕起伏的故事。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小米造车源于一个意外。那是在2023年的1月15号,早上7点多,我在上班的路上接到了电话,他说雷总,你们被美国制裁了。

那一下子犹如晴天霹雳,我马上就懵了。然后马上召开了董事会如何应对。在会上,有一个董事问,假如你们手机不能做了,你们3-4万员工怎么办?

对啊,怎么办呢?

有一个董事建议,要不要考虑一下造车。

当天下午,我们第一次认真考虑造车,几乎所有高管都支持,我个人觉得造车风险太大,还是先认真做次调研。

于是,我们组成了一个6人的调研组,70多天的时间里马不停蹄去了10多个城市,我们调研了85场,访谈200多人,4次高管会。

在调研过程中,有两位好朋友一致力劝我造车,就是李斌与何小鹏。

我当时在想,他们劝我造车对他们有啥好处?他们难道不怕行业多了一个友商吗?我一直在想,也许就是他们单纯的为我好,为小米好。

随着调研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智能电动车的趋势不可阻挡。所以,在3月24号的董事会汇报中,我讲到智能电动车是大势所趋,而且汽车行业正在和消费电子行业相融合,我觉的小米必须干。

同时,我也表达了我的担心:汽车行业会不会和手机一样,赢家通吃,最后只能活五到八家?如果我们不能干到全球前五,我们可能就活不下去。

所以,如果我们要造车,首先要有长期打算,其次一定要奔着全球前五去。这意味着要准备烧很多钱,我们当时认为最少要100亿美元。

经过董事会激烈的讨论后,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答复:支持我造车。但由于投入过大,雷军本人必须带队亲自干。

说实话,我完全没有想到董事会有这样的要求。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每天都在天人交战中度过。

那时的小米,正处于多事之秋。上市两年半,正在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的阶段中,而且手机高端化刚刚开始,千头万绪。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一位培养多年,给予厚望的年轻高管离职了,给了我当头一棒,这个人就是周受资。我还是送上了美好的祝福,虽然心中有万般不舍。

这些事情全部都交杂在一起,在我内心乱成了一团麻。而这在这个时刻,我还要思考,我们要不要造车,我要不要带队造车。

每一个深夜,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准备大干一场,但天亮又迷茫了。

我反复的问自己,创业这么苦,我真的还要从头再干一遍吗?而且风险这么大,万一输了呢?我这辈子就这么灰溜溜的收场吗?还有,我真的有足够的体力精力杀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吗?

这些问题在我脑海里思来想去,想了整整一个星期,特别特别的煎熬。

3月30号,我正式回复了董事会:如果这件事情小米必须干,如果大家觉得我合适。为了小米,我愿意挺身而出。

这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当时,我的心中只有7个字:虽千万人吾往矣。

纵使面对千万人的阻拦,我也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当天我们就正式公告了,小米下场造车,雷军带队,十年内全资投入100亿美元。

这几个消息震撼了全行业,当天晚上我们举办了发布会。其实那天呢,我状态特别特别不好啊,重感冒,嗓子几乎都说不出话来。在台上,我没有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当时我斩钉截铁的说,这是我人生最后一个创业项,我愿意加上一生全部的声誉和成就,为小米汽车而战。

当时的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给了我很多很多的鼓励,直播弹幕上全是「干翻特斯拉」。那一刻,百感交集。那天晚上是我们小米的不眠之夜,也是汽车行业的不眠之夜。

我收到了很多很多的信息,最打动我的一条,是凌晨早上五点,我收到了一个同事的信息,他叫刘安昱,是小米早期的创业者,37号员工,他从小就痴迷汽车,他以为这辈子跟汽车无缘了,那天他正好在广州出差,看了我们自己的直播发布会以后,激动不已,当即拉着几个同事到珠江边喝酒。喝完以后还觉得不尽兴,又在江边走了整整一晚。

到了凌晨五点,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这个机会他一定不能错过。他就给我发了条信息,只要让他参与,干什么都行。

那一夜,彻夜难眠的还有很多很多人,比如李田原。他当时在宝马德国总部负责ix车型的设计,他算是在欧洲混的很不错的中国设计师,小米的发布会深深的震撼了他。他萌生了加入小米的愿望。

各位想一想,对每一个人来说,放弃宝马总部的工作,放弃欧洲舒适的生活,说服家人一起回国,这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他依然果断辞职,收拾行李,举家回国,投身到小米汽车的创业中来。

还有胡峥南,他之前两次拜访过小米,小米汽车发布后的一个晚上,他给我打电话说,他造车20多年,干过国企,干过民企,自己也创过业,他跟钱东家的合同到期了,他特别想出来看看,看看互联网到底是怎么造车的。后来他加入了顺为,再后来呢,他兼任了我的顾问。

就这样,一群热爱汽车的人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我们在短短的半年之间的时间里面,就组成了超过1000人的团队,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面,我们汽车部门已经超过了7000人。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聚集了超过1000位的技术专家,所以那个发布会对我们组建团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前几天我让我们的HR部门算了一下,三年多时间里面我们收到了38万份简历。

在这里,我还特别想说一下,我们还永远欢迎优秀的工程师,继续加入小米汽车的团队,我们想成为一家全球前五的车厂的话,我们还需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