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专访|何冰:我就干好演戏这一件事儿<何冰几岁了>

专访|何冰:我就干好演戏这一件事儿

演员何冰专访。采访 杨偲婷 摄像 韦毅 视频编辑 薛松(03:42)最近电视剧《白鹿原》在安徽卫视热播,虽然作为严肃文学题材收视率不敌都市题材《欢乐颂2》,但口碑大好,张嘉译饰演的板正刚直的白嘉轩,与何冰饰演的狡黠市井的鹿子霖,形成了奇妙的互文关系。

相比白嘉轩,鹿子霖这个“小人”更让人注目。因为很难有人正直如白嘉轩,却有太多人吝啬、自私、自大、怯懦如鹿子霖。这个角色,被北京人艺的演员何冰,诠释得入木三分。

而看到何冰,你会觉得,有的好演员之所以“好”,也许是因为他们身上的“丧气”。

在电视剧《白鹿原》的宣传期里,何冰和张嘉译,总是搭伴出现,形成一种与剧中角色形象不同的互文关系。

张嘉译在戏外是快活善谈的西北大哥,面对记者,或是在社交场合总是游刃有余;夸起一同合作的演员,谁也不落下;主持人插科打诨,他积极回应,活络气氛,笑声爽朗。

而何冰,面对记者也会滔滔不绝,然而言谈绝少圆滑和修饰,有时候直白到让记者扶额;在发布会上他通常不言不语,一切听从安排,看起来兴趣缺缺。

比起正能量的张嘉译,何冰身上有着一种奇怪的忧郁。

《白鹿原》剧照,何冰饰演鹿子霖

何冰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童年生活并不富足,也不美好。他常常与周围同龄人格格不入,在学校会受人欺负,家人似乎也并不是能够理解他的知音。回想起儿时,何冰曾对媒体表示:“没有什么快乐的时候,尤其像我这种多愁善感的人,那个忧愁是莫名的,反正就是不来哉,这日子过得不美好,不美好。”

1987年,何冰做了件让家里人跌破眼镜的事儿,未参加过任何专业训练的他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志愿表上只报了这一所学校的一个志愿。何冰考上了。

不得不说,表演是需要天赋的。敏感、忧愁、不起眼的人,有时候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热情。他们喜欢白日做梦,喜欢一个人发呆,喜欢通过内在反思来迂回地达成与这个世界的交流。而这种向内的敏锐触角,也许构成了一个人在表演上天生的渴望:比起现实世界,舞台更让他们感到安全,更让他们能肆意张扬和表达。

然而这样的人,他们也容易自苦。年轻时他们对一切心存怀疑愤懑,拧着劲儿要和这个世界干仗;年纪大了他们对身边一切吹毛求疵,拧着劲地要和自己干仗,求全责备。何冰似乎就是这样。

据他身边的朋友们说,何冰是个“痛苦的艺术家”。看到写得不好的剧本,他会当着对方的面直言“这样的本子演出来要被观众扔鸡蛋”;随着荣誉而来的那些敷衍的吹捧和场面话,会让他感到怀疑甚至尴尬;一些旁人看来无关紧要无伤大雅的“小迎合”、“随大流”,在他看来却是不能退让的原则底线。

《白鹿原》剧照

因此,在台上和台下的何冰,有着截然不同的状态。台上,他塑造了许多狡黠市井的小人物,贫嘴、爱吹牛、爱占点便宜、市井气十足,表演热情洋溢,爆发力强,善于塑造人物和演绎激情,比如《甲方乙方》里的梁子,比如《白鹿原》里的鹿子霖;台下,他是个学究型的人,记者个人觉得这更像他塑造的《大宋提刑官》里的宋慈,似乎总在较着劲地探寻着某种真理。

探寻的是什么呢?没有答案。但何冰在采访中说起表演时的一句话,颇有些份量。

“重点不是‘我能干这么多事儿’,重点是‘我就干好这一件事儿’。”

【对话】

演员体验生活就像茶叶,泡水里看不出,喝一口才知味道

澎湃新闻:第一次看《白鹿原》小说是什么时候?

何冰:没记错的话,上世纪9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了,毕了业没工作,那会儿年轻啊,壮志未酬啊,每天就靠听流行音乐,看小说打发时间。那个时候,读到了《白鹿原》,那会儿是新书。当时读到的第一感觉是,读不懂。因为当时还看别的小说嘛,我回忆我当时的阅读过程,读到白鹿原的第二代,白嘉轩、鹿子霖的孩子们的时候,我的阅读快感不是那么强烈了,可能还是和当时的耐心不足有关系。读到几段印象最深的,其实是几段爱情故事。坦率地说,甚至有点喜欢看一些黄色描写。那个时候年轻,真的不懂。

何冰接受澎湃新闻专访。

澎湃新闻:《白鹿原》拍摄前,演员集体体验生活,这在现在影视作品拍摄中,是少见的创作方式了。

何冰:这是一个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北京人艺是这样,当年的老电影也是这样。坦率地说,我认为这个体验生活,好处在于事后,而不在当时。当时农活没有那么简单就能学会,要做一个好把式,不是二十来天能学会的。好处不是在当时体现出来的,是体现在后面在荧幕上的那个味道。比如我后来看剪出来的样片时,我跟导演说,应该不会补拍镜头吧,这个状态是真回不去了,这你把我再晒黑我也回不去了。

所以这实际上是把人搁在那个氛围里泡一下,像茶叶一样,泡水里看不出什么,等上茶了喝那么一口,你才知道茶的味道。

《白鹿原》剧照

现在的电视剧很多都是商业领衔,时间就是金钱嘛,何必拿出宝贵的时间干这个呢?但从工作态度上来说,这是个摩拳擦掌,是一个跃跃欲试吧,是摆出一个姿态:我们要好好干。我们这么做,至少让大家在心态上有一个准备。

张嘉译有他的坚持,合适的演员演合适的角色

澎湃新闻:和张嘉译合作的感受如何?

何冰:首先,说起来,我们算一茬演员了,他是电影学院87级的,我是戏剧学院87级的。在这次合作前,我们只是认识,不是很熟。合作过程异常愉快,但我无论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我们的合作时的状态,外人也很难体会。我这么说吧,我们现在在同一个公司,生活中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如果当时合作不愉快,现在是不会有这样的状态的。

澎湃新闻:张嘉译承担了演员外的很多身份,比如负责提振士气,为大家打气。

何冰:绝不仅仅是这样。生活上,对我们每个人都照顾得无微不至,点点滴滴都为大家着想。我们开拍一个月左右,我都不好意思了,诚心诚意跟嘉译说,你不用再招呼我们啦,我知道你的心情,你是陕西人,又拍你们家乡的名著,但你不欠我们的,不用这样招呼我们。

然后这么大的剧组,几百号人,演员都有接近一百人,历时八个月的拍摄,方方面面都不可能说一点矛盾都没有吧。没有人事上的矛盾,肯定也会有创作上的矛盾,总归一定是会出现问题的。这个是没办法的,就说这八个月时间谁不躁啊,回不了家啊,着急啊,想孩子啊,连我都躁。

张嘉译和何冰

我跟你说,所谓这老战士只是岁数老,老战士经常遇到新问题,那新问题是昨天出过的,今天不等于它不是问题。比如说刘进导演他当时那么坚持,拍得很缓慢,那时候谁能知道今天出的效果这么好啊。在这里面,嘉译做了大量的工作,安抚情绪啊,讲道理摆事实啊,以身作则啊。还有比如在演员搭配上,实际上他也是有所坚持的。比如,何冰肯定是没什么流量担当的演员(笑)。他坚持了一个很传统的创作方式:必须要有合适的演员,来演合适的角色。决不妥协,这都是他做的工作。

我们年轻那会儿,也是“鲜肉”啊

澎湃新闻:那你对现在有些影视作品,优先的不是合适的演员对应合适的角色,而是明星先于作品,先于角色,你怎么评价?

何冰:我觉得是这样,这可能是被夸大了的一个问题。我们不要去指责一方,或者打压一方。我个人真的认为年轻演员没什么不好,包括大家说的一些小鲜肉。我们年轻那会儿不算小鲜肉是因为长得不漂亮而已,但其实也是“鲜肉”啊。我扪心自问,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手艺好不好?也不怎么好。实际上,造成这种现象,也有可能是因为文学上的问题,是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