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新时代劳务班组建设的新思考<班组建设的四大机制不包括>

新时代劳务班组建设的新思考

劳务班组是施工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元,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现场的安全、质量水平。不过,与劳务班组地位、作用不匹配的是,劳务班组目前尚处于自然生长甚至野蛮生长的状态,劳务管理弱化、劳务队伍松散或过分流动、老龄化现象严重、权益保障不到位、培训机制不健全、技术素质下降等是目前劳务用工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在我国由建造大国迈向建造强国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劳务班组建设,提升劳动供给质量,是企业乃至全行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组织改造

不论是自有劳务班组,还是社会化劳务班组,我们往往采用的是“拿来主义”,忽略了班组建设和项目组织建设融合的关键问题。事实上,班组自身组织并不等于项目需要的组织,班组也无法自适应成项目所需要的样子。现代管理理论奠基人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是保持秩序与一贯性所不可或缺的,而非正式组织是提供活力所必需的。两者是协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因此,在项目治理体系中,进行劳务班组的适应性组织改造是保证班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前提。

▌1. 组织改造的基本原则

“支部建在连上”是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进驻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对部队进行整编时,正式提出的建党建军组织原则。毛泽东的基本思路是:抓部队必须抓住士兵,抓住士兵必须抓住基层。不能靠军官一级一级抓部队,而要依靠党的基层组织,由下而上。劳务班组的“三湾改编”就是要坚持“支部建到连上”的原则,不仅要有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还要依靠自下而上的组织建设,要把孤立的联系起来,把分散的整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打造“团结的基层”。通过组织改造,把基于地缘、血缘等关系组成的松散型组织改造成依靠规则、制度运行的紧密型、技能型、文化型组织,打造一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优化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2. 组织改造的基本路径

一是将劳务班组(长)纳入到项目管理体系中。适应性改造的劳务班不再是单纯劳动单元,而是项目治理体系中的基本管理单元,承载着引导基层创新、促进班组自治和完善管理体系的多种功能。同时,劳动班组参与到项目治理活动中来,才会有效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反应灵敏的作战体系。未来的战争是“班长战争”,班组长作为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中的“兵头将尾”,能力水平是规范建筑劳务作业班组管理,提升班组施工技能水平等的基础,其专项能力应达到中国建筑业协会编制的《建筑劳务班组长专项能力评价标准》要求。

二是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组织模式。实现与劳务班组的融合,需要相互之间组织关系的渗透和联系,岗位互换、交叉任职则是重要的手段。总包方人员到劳务班组任职,不仅可以提高一线实战能力,避免眼高手低;还可以培养全局观念,锻炼对目标的分解与整合能力。劳务班组人员到总包方任职,可以提供最准确、最前沿的信息,会从战术的角度保障战略的落地。加强与现场的融合、与班组的融合、与工人的融合是项目成功的重要法宝,总分包方人员的身份归属可以固化,但组织的角色不能固化,要服从组织的需要,服从作战的需要。

— 2 —技能改造

目前,转型发展中的建筑行业正从采用人海战术、现场砌筑、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方式,向工厂化生产、装配式建筑的方向转变。这场以“劳动节约型”为基本特征的科技革命,正在把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推向新的历史转折点,对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劳动要素的需求快速上升,而对低素质劳动要素的需求将持续性大幅度下降。因此,从侧重劳务使用向侧重提升能力方向转变,加强劳务班组的技能改造势在必行。

▌1. 技能改造的基本目标

2023年5月,住建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标准制定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35年,力争实现在建项目施工现场中级工占技能工人比例达到30%、高级工及以上等级技能工人占技能工人比例达到10%,建立施工现场所有工种技能工人配备体系。这是历年来要求加强建筑技能工人队伍建设力度最大的文件之一,也明确了建筑企业在技能工人配备方面的基本目标。

▌2. 技能改造的基本方法

第一,进行试验工程或试验段。无论班组或工人的作业多么娴熟,都需要在实施正式工程前开展试验工作或试验段,这是班组技能改造的关键一环,目的是提高班组技能与项目技术、质量标准之间的契合度;同时也是通过在局部小尺度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的试验,进一步改进工艺和提高协作程度,控制系统性风险。项目的一次性特征决定技能改造必不可少,尽管工作程序基本相似,但在每一个项目上会因为工程上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第二,开展企业培训。日本学者天野郁夫谈到日本经济崛起时说:“如果日本有什么秘密武器的话,就是企业再教育这个法宝”。建筑企业对劳动力只使用不管理,只使用不建设的现状必须进行改变。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是,我国还缺乏大批经过与机器磨合考验、掌握工业化、智能化建造技术的建筑产业工人。企业不要幻想市场会主动、自动供给自己所需要的劳动力,在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一定要同步培育自己的产业工人。采取建立培训基地、校企合作、购买社会培训服务等多种形式,实现技能培训、实操训练、考核评价与现场施工有机结合。特别是专注于“专精特尖”的企业,更要摒弃“用工”与“用人”分离的想法,建设专业化的劳务班组,将专业化的产业工人打造成企业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

第三,建立社会化培训体系。依据建筑业市场需求完善培训内容,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以技能培训为主体的动态培训体系。在“工业化建造”“智能建造”和“绿色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和理念背景下,根据行业市场需求聚焦于关键工种与新增工种的技能要求及技术操作规范,完善建筑业职业标准,动态调整并强化技能培训内容,形成“特殊工种—关键工种—一般工种—普工”分类施教的培训体系。

— 3 —信息化改造

数字经济为推进项目管理变革提供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