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95后”研究员简历上4个博士2个博后,不妨直面公众的“注水”质疑<钱亚旭博士图片的简历>

“95后”研究员简历上4个博士2个博后,不妨直面公众的“注水”质疑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陆续发布了该院多名研究人员的个人简历信息。其中,“95后”研究员赵子健简历中注明其拥有四个不同专业的博士以及两个博士后学位学历,受到舆论关注。

记者注意到,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于10月8日发布了赵子健的简历信息。其个人简介称,“赵子健(1995.08—),男,安徽淮南人。艺术学博士,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圣经研究博士,技术管理(艺术科技)博士后,心理学博士后。亚洲人文与社会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文化、艺术科技、消费者行动及智能传播等。”

赵子健的部分简历截图

据其简历显示,赵子健博士今年才29岁,能有如此光鲜的学习履历、如此厉害的学业成就、如此繁多的社会职务,还能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批准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科研机构做研究员,按理说应该会引发众人交口称赞,赞不绝口。然而,多数网友的第一反应却是:这么多博士哪儿来的?该不会都是“水博士”吧?

不能怪大家有此质疑,也不要忙着说网友都是“酸葡萄”心态,实在是赵博士的博士学位数量之多、涉及领域之广,超出了常人认知。一般情况下,在我国,一个学生要从大学本科毕业读到博士,需要9到11年的时间,而赵博士在不到30岁的年纪里,竟然能够获得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圣经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博士学位,不管怎么算,这些学位都不太可能是他一个个脚踏实地读出来的。

此前,通过远程上网课获得境外大学学位的“水硕”“水博”现象已经在学术界饱受诟病。有些人自称在境外大学就读并获取博士学位,但实际上却是在电脑上远程挂网课,刷完学分再交篇论文,就能混一个学位到手,纯粹是“网上读完的博士”。这样的学位往往学术含金量低,缺乏有深度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或国内学术界认可度不高,所以更容易批量生产。

而赵博士的多个博士学位,是在不同的境外大学获得的,其中有的大学甚至不在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院校名单之中,而且大多是心理学、文学、哲学、宗教等人文社科类专业,其研究方法、流派和成果的评价标准,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解释空间。这些学位的获得,是否都建立在严格的科学训练和考核的基础之上,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疑虑。

此外,赵博士简历中的一些职务和头衔,看上去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比如他担任亚太正念心理研究院监督、学术道德与合规委员会主席,以及亚洲人文与社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但这些机构的公开资料相当有限,其权威性和认可度也有待考证,而他在“社会兼职”一栏中自称是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但中国抗癌协会却表示“查无此人”,这就更让人质疑其简历的真实性了。

赵子健的简历中写明他是中国抗癌协会会员

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表示,赵子健的学历是真实的,但含金量有待考查。机构主要是看他核心论文发表较多,认为其研究水平过关,但这样的回应不足以完全打消公众的疑虑。毕竟,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质量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在当前学术界论文造假乱象频发的情况下,仅凭论文数量来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显然是不靠谱的。

科研领域天然门槛比较高,有些专业术语看上去特别唬人,普通人压根看不懂。但这并不意味着,公众就没有资格质疑科研机构的招聘标准与结果。毕竟,任何人都知道,招聘最应该看的就是真才实学,最应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尤其是有一定政府背景、以研究民族文化艺术为己任的科研机构,更应该恪守学术道德、捍卫学术尊严,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都展现出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态度。

真金不怕火炼,真相值得追问。面对公众的质疑和关切,涉事科研机构和赵博士本人,都应该积极回应并作出合理解释,至少应该拿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