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些常见的误导指标
三、品牌和营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KPI
四、根据目标定战略
五、围绕目标组团队
好,开始吧:
.01 大原则
其实,市场部通常不是没有KPI,而是KPI太多:
一方面,我们总是认为,一次市场活动能达成很多维度的目标,背后心理其实有点 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意思:
销量不OK?但曝光不错呀
口碑争议大?但是热度达到了呀
……
说得直白一点:这么设定不够坦诚,有点自欺欺人。另一方面,站在不同业务职责和视角上,对KPI的理解和期望也不一样。
因此,要获得真实客观的指标,需要击破表面的林林总总,深挖到最核心的层面,即第一个原则:单一维度指标。即确定唯一的指标,而其他方面的效果即使达成,也只算溢出和补充,唯一指标没有达成,就是没有达成效果。
从逻辑思维角度看,即挥动 奥卡姆剃刀大杀四方——把多余毫不留情剔除,只留下最简单的本质因素。 把奥卡姆剃刀用到极致,就意味只能用一个原因来解释系统。如果有人逼着你说出一堆因素下面的那个底层因素是什么?
简化4条?不行。简化2条,也不行。直到找到那个1,这件事才叫解决了。同理,标准的唯一性,有助于我们看到最本质:没有模棱两可,也没有糊涂账,一就是一。
第二个原则在于同时设定 北极星指标和显性指标。这可不是两个维度的指标,而是单一维度的镜向指标。北极星指标(North Star Metric),是指战略相关的绝对核心指标,一旦确立就像北极星一样闪耀在空中,指引团队向同一个方向迈进。
在市场营销领域,北极星指标与用户心智挂钩,因为营销的本质是心智影响:连接产品(服务)和目标人群,让产品(服务)满足目标人群的欲望和需求。
但只有北极星指标是不够的,因为心智指标往往藏在冰山深处,无法有效测量,也难以得认同:你说客户喜欢我们产品,喜欢如何衡量?能打开脑袋瞅一瞅?
因此我们还需要设定显性指标,这类指标和企业经营指标(通常是生意指标)强挂钩。也就是通过用户行为导致的结果,作为反射心智变化的一面镜子,以镜为鉴,作为北极星指标显性的可视化标尺。
以上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两个原则。
第三,指标要具备指导意义。往前走一步,一个好的指标的意义在于为整体市场工作提供战略视角和方向指导,而不仅是作为一个衡量尺度。
最后,指标追求真实、客观、可测,但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精确。有时候过于追求精确,反而会让视角变得狭隘。
总结一下:
.02 一些常见的误导指标
为第三部分的结论更容易理解,先说几个常见的误导指标。
1、 CPM为代表的CP*家族
很多传播活动,通常会主要设置CPM指标,考核曝光的投入产出比:CPM(千人成本)指的是广告投放过程中,听到或者看到某广告的每一人平 均分担到多少广告成本。这个指标是用于衡量媒介到达而非营销活动。
因为很多传播活动都简单粗暴地采用CPM指标,或是把CPM当做核心关键指标——这个做法其实相当危险,大多数浪费的广告费可能正在这里:触达了就算大功告成,根本不看实际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从而造成营销的肤浅和失败。
同理,其他家庭成员,比如CPA、CPC和CPS,也属于媒介购买和核验标尺,无论单独看,还是组合成CP,它们都无法成为市场营销的关键指标。
2、 ROI
CP家族说话不算数,那ROI衡量是否合理呢?事实上,这个指标可用于衡量有效果闭环的推广形式。但局限性非常高:
A、容易按投入成本分开独立计算,但难以考核营销活动之间的化学反应和最终效果。
B、投入成本容易衡量,但产出难以明确考核,即无法判断最终达成GMV(或其他生意结果)的明确来源。
比如,用ROI衡量主播带货直播,成本是给主播保底金+收入分成,顶多加上价格让利。但提前透支直播前后的销量如何计算?
C、容易造成短视和狭隘视角:一般来说,越接近收口渠道,ROI表现会越高:比如百度品牌专区,一群非常有兴趣的人,搜索产品关键词之后,点击广告到最后转化,效率当然非常之高;或者店铺内的电商直播,离下单只差临门一脚,roi也很高。然而,只投放收口渠道,无法创造出营销势能。就像捕鱼或者摘果子,只逮眼前的鱼或者只摘最低的果子,量又有多少?
3、互动、推荐或者被引用
这个指标通常用于创意、事件或PR。曾几何时,我也认为相对于考核曝光量,这个指标更加真实有力:只有创意足够好或者稿件质量足够高,才能吸引主动的互动、推荐。
可事实上,采用这个指标,有个致命bug——容易造成目标的偏倚,因为:广告不是电影;营销不是话题;PR不是新闻。
在市场营销的范畴里,前者必须与营销的目标强挂钩——如果只考核内容本身的受欢迎程度,以为打造出有热度的爆款,但实际上,并不就意味着成功,必须看对实际业务的正向贡献度。(《小猪佩奇》预告片的刷屏和正片的惨淡票房)
.03 品牌和营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KPI
对于市场营销活动,从战略意图上看,无外乎二:建立品牌资产;创造营销势能。没错,从目标和出发点看,品牌和营销是两件事,不可混淆一谈。
1、建立品牌资产的KPI
什么是品牌?看过很多表述,其中最精炼的来自让-诺艾尔:
品牌是能够影响购买者的一个名称。而影响的来源,是在顾客和分销商心中,随时间的推移建立起来的心智联想。如何建立影响?核心在于在用户心智中,增强品牌独特性感知:包括突出性(知名度)、差异性和尊重度、企业信誉。如果不建立品牌,消费者不可能知道品牌的内在品质和无形价值。
——《战略品牌管理》
对企业而言,建立品牌资产的最终目标在于,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品牌溢价:
扩大心智份额、提升溢价能力。这是以建立品牌资产为目标的市场活动的北极星指标。然而,我们没办法在用户和分销商的脑袋里放一个测量仪(maybe未来可以),所以,要找一个镜子,从行为达成的业务指标角度来反观:
心智份额的镜子是主力产品市场份额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