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民间出行习俗浅议七不出八不归<初七不走初八不回>

民间出行习俗浅议七不出八不归

| 八不归|

“七不出,八不归”,是根据《周易说卦传》后天八卦配洛书数:乾六、兑七、离九、震三、巽四、坎一、艮八、坤二。在问卦中,其“兑卦”(代表沼泽)、“艮卦” (代表山)里分别有“五行属金,居西方,色白……为巫、为口舌,为毁折……忌南方,次忌北方。”和“五行属土、居东北方,色黄……土包、土墩、坟墓……忌东、东南方。”等卦语,多有不吉。出门和归家,均祈盼平安。而“色白、毁折”和“色黄、坟墓”都是忌讳,故出行不易。后衍变成俗:凡阴历(农历)每月七、八两日不易出行。禁忌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旧时民间对七这个数字的确是比较敏感的,人们在生日、满月、婚嫁、开业、出行等有意予以回避。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很多人早已从传统陋习中解放出来,如果仍因循守旧,将会错失良机。因此,“七不出门八不归”之说,应予摒弃。

至于春节期间,所言“七不出,八不归”,实为亲情难舍,挽留亲友多住时日,借用民间出行习俗而已。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由于春节特殊的时间意义,它天生就带有除旧布新的含义。从民间过年的众多“年俗”来看,其核心意义有两条:一是祈求吉祥、辟除灾祸,这其实是中国传统节日共生的意义,只是在春节时分显得尤其突出;二是增进人际感情,对于家人亲族而言,是团圆、和睦,重温血缘之间的伦理关系,对于邻里同事而言,是通过互相拜贺,消除隔阂,增进感情。由此可见,“年俗”在传承民族文化中起到了一种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

传统“年俗”的变迁,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中华民族的春节传统文化继续绵延不断地传承下去,需要对春节文化的内涵和形式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进行创新,并积极地将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内容融进传统节日之中,让旧年的郁闷、旧年的压抑在送旧的鞭炮声中随风而逝,让新年的期望、新年的祝福寻着迎春的鼓点落入人们的心田,让充满活力与温情的传统春节重新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期盼。这不是我们的梦想,而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转自[安徽文化网] )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