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WACC和CAPM模型 看过金融教材的人对WACC和CAPM应该都不陌生,WACC是把debt、优先股和普通股的融资成本市值加权,来计算一个公司... 

WACC和CAPM模型 看过金融教材的人对WACC和CAPM应该都不陌生,WACC是把debt、优先股和普通股的融资成本市值加权,来计算一个公司... 

来源:雪球App,作者: 诚之,(https://xueqiu.com/7969186433/147993626)

看过金融教材的人对WACC和CAPM应该都不陌生,WACC是把debt、优先股和普通股的融资成本市值加权,来计算一个公司整体的融资成本,用来当做DCF折现模型的折现率,CAPM模型是WACC里估算普通股融资成本的模型。

我自己的估值模型是在市场里摸索总结出来的,结合自己的思考结果来看教科书上的公式觉得很有意思。

折现率等同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用衡量公司基本面得到的收益率计算出来的是公司的内在价值,股票价格会在内在价值中枢上下波动,这是我的基本逻辑。

WACC算出的是别人投资这家公司的预期收益率,严格来说别人的预期收益率跟我的预期收益率是两码事,否则岂不就是在跟风?

对此的解释只能是认为WACC算出来的是市场公允收益率,再往下想一想,债务发出去的时候coupon rate就定了,对股票而言,严格来说公司融资是发行股票的时候钱就融完了,如果公司再不发新股,我们平常在股票上的买卖对公司融资其实没有什么影响。

所以这个公式的视角应该是,当投资者在审视一家公司想购买这家公司股份的时候这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是什么,也就是如果在这个时点公司要融资的话融资成本是多少。

融资渠道基本是债券和股票两种,假设股票不能交易那么股票收益是股利,债券收益是利息,两种渠道都反映了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看法,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就是公司的平均融资成本,也是公司所有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这用来看做市场给的一个公允预期收益率,即所谓的WACC。

到这勉强能说通但已经开始有点绕,细想一下入股的预期收益率和整体平均预期收益率还是有些区别,太绕的东西我一般是一方面审视自己是不是想错,一方面对这个东西开始报以怀疑态度。

再看CAPM模型的公式,rs = rf + β*(rm-rf),rs是普通股的预期收益率,rf是无风险收益率,rm是市场收益率,β,没错,就是金融里经常说的那个β,是指资产回报率对市场变动的敏感程度。

β怎么算呢,把个股和指数拉出来,比方说拉出过去10年数据,计算个股每年的收益率,指数每年的收益率,然后在一个坐标系上画出10个点,回归拟合得到二者关系。

如果一个股票的价格和市场的价格波动性是一致的,那么这个股票的Beta值就是1。如果一个股票的Beta是1.5,就指当市场上升10%时,该股票价格则上升15%。

说实话这个事情我以前也想做一做,当时想解决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有的股票活跃有的不活跃,自然就想通过股票历史走势给股票定一个活跃系数,后来仔细想想觉得不靠谱,过去波动是不一定能反映未来的,而且活不活跃更本质是基本面主导,价格仅仅是表面,没想到这里就是这么做。

这种处理方式和技术面通过交易数据画图没什么区别。

CAPM模型还认为想要收益高就得买风险高的股票,因为收益和风险是等价的。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假设投资一个公司的复合预期收益率是20%,意味着从生意的角度购买这家公司4年就可以回本,假设是30%不到3年就可以回本,以前的文章提到过上市公司平均年复合收益率是8%,也就是10年回本,如果存在两三年就能回本的生意无非两种可能,公司业务不能长久,公司业务能长久但是会被很多人盯上最终把收益率拉到8%。

如果一家公司的业务不能长久又怎么敢买它的股票呢?其实并不需要一个通用公式来帮助我们做所有类型股票的投资,既然是个高风险的公司,用一个高折现率难道就能规避风险吗?

看到这些公式总有种不接地气的感觉,其实每个人在直接面对一笔生意的时候心里都会用常识做出很多判断,只是因为有了股价波动,有了金融学理论,反而忘记了常识,忘记了生意本身。

常识往往却是正确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