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什么是作业设计?何为基础性作业?为何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作业设计层次分析报告>

什么是作业设计?何为基础性作业?为何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

例如,对于数学学科,大家普遍认为基础应包含“四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四基”的涵盖内容。其中基础知识一般是指数学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基本公式;基本技能包括基本的运算、测量、绘图等技能;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和数学模型的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和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建立联系,过程性目标和内容实现的主要标志就是学生形成了活动经验。

高质量的基础性作业是夯实知识概念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基础性作业能够帮助他们巩固知识与技能,梳理基础概念,形成概念体系,学会整理归纳,从知识概念掌握情况而言,具有夯实基础的功能。

高质量的基础性作业是提供能力方法的基础。对学生来说,基础性作业不是低阶认知类型作业的堆砌,恰恰相反,它为学生提供应用能力的基础,基础性作业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科的重要思想方法,创设情境,主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质量的基础性作业是形成价值观念的基础。学生可以从基础性作业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有效的学习效果,促进学习品质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为发展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总之,基础性作业的功能价值,旨在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整理概念,学会归纳结论,学会自我评价反思,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应用等。因此,基础性作业同样强调实践类作业、跨学科作业、长周期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类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

归根结底,基础性作业是知识建构之源、能力发展之始、拓展创新之本。

为何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

单元一般是指同一主题下相对独立并且自成体系的学习内容。相较于某个单独课时而言,单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关联性、综合性、递进性和相对独立性。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可以从中观角度避免教师在宏观把握学科课程整体要求上的困难,又可以避免仅从微观角度把握某个课时出现的割裂问题。从单元视角围绕特定情境与要求设计作业,不仅有助于相关要求的持续落实,也可以依托单元对作业类型进行跨课时的整体安排。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作业整体设计,有利于实现以下几方面的独特价值。

一是有助于增强同一单元不同课时作业之间的结构性和递进性。通过对一个单元不同课时作业内容、要求的统筹思考,可以加强不同课时作业内容与要求之间的关联,还可以减少一些仅仅针对低阶认知类型目标、反复操练性质的作业在不同课时的简单机械性重复,留出时空增加体现发展高阶思维要求的作业比例。

二是可以在一个单元下对各个课时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时间、作业难度等进行整体设计与统筹分配,更好地实现课时作业之间的整体性、关联性与递进性。

例如,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到知识、技能,还要考虑对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的认知类型,这些方面的目标很难在一个课时作业中实现,需要在各个课时作业中进行合理分布与统筹分配。 再如,随着课时的不断推进,单元内不同课时作业的难度比例应该有一定的改变。一般而言,一个单元最后一课时的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性、统整性,难度也应该相对较高。

三是有助于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基于单元整体培养目标,对教学、评价、作业、资源等进行系统思考。从单元角度设计作业,势必要思考作业和教学、评价等的相互关系,发挥作业与教学、评价等的协同作用,而不是将作业孤立地进行设计。

四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设计作业,在提升作业设计整体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教师对学科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设计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作业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所以,学科作业体系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设计。

文章节选自《学科作业体系设计指引》一书,微信编辑时有删减。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战术板 <女排小组赛赛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