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燕婷】
9月27日以色列空袭贝鲁特后,以军与真主党都在28日确认黎巴嫩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的死讯。
这是9月黎巴嫩情势升级的直接结果。先是9月17日、18日的传呼机与对讲机爆炸,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真主党相对安全的通讯设备,迫使前者恢复使用手机等易被拦截渠道,再来就是以色列借此发动的一系列斩首行动:
20日击杀真主党拉德万部队指挥官易卜拉欣·阿基尔,24日击杀真主党火箭和导弹部队指挥官易卜拉欣·穆罕默德·卡比西,以及卡比西的副手阿巴斯·色拉菲丁与真主党导弹部门高级指挥官侯赛因·埃兹丁,接下来就是27日的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
当然,这些过程也对黎巴嫩平民造成了不少“附带损害”。
接下来,以色列将有极高机率对黎巴嫩发起地面行动,也就是派遣部队入侵黎南。25日,以色列总参谋长赫尔齐·哈勒维已经表示,空袭黎巴嫩是为“以色列军队进入该地做准备”;26日,以色列空军司令托梅尔·巴尔也称,“空军正准备为黎巴嫩地面行动提供空中支援”。内塔尼亚胡同样表示,以色列正在寻求击败黎巴嫩真主党、摧毁加沙哈马斯,目的不只是“让北境人民回家”,更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中东的安全格局”。
确实,真主党不只是以色列北境的重大威胁,也是伊朗“抵抗轴心”的重要支点,既为德黑兰训练派往伊拉克、叙利亚、胡塞武装的战斗人员,也将自身力量部署到叙利亚支持阿萨德政权。
如果真主党真因以色列的打击或入侵而被严重削弱,这当然会冲击伊朗的地缘布局,也将连带影响经营叙利亚的俄罗斯。
问题是,即便内塔尼亚胡能够做到,这也不代表以色列就能笑到最后,支持以色列的美国也是如此。
以色列:不是在战场就是在前往战场的路上
首先是以色列。
击杀纳斯鲁拉当然是以色列的重大战略胜利。因为真主党长年以来都是以色列北境的最大安全威胁,而纳斯鲁拉的领导以及伊朗的长期支持,更让真主党成为黎巴嫩内部的重要军事和政治力量。
如今纳斯鲁拉一夕身亡,真主党短期之内不易找到同等影响力的领导者,加上高层指挥官接连被杀,可能导致真主党陷入一段时间的战略混乱。以色列刚好趁机升高对黎巴嫩的攻势,一鼓作气削弱真主党的军事力量。
此外,击杀纳斯鲁拉也有助提升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支持度。毕竟在加沙战争同步进行的背景下,以色列民意整体还是支持政府的强硬措施,内塔尼亚胡完全可以借机宣传:“击杀纳斯鲁拉”是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里程碑,是以军面对真主党的重大胜利。这种操作能在短期内提升内塔尼亚胡的威望,连带惠及其所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史上最右”的右翼内阁,并在未来一段时间为以色列的对外军事行动、以巴问题强硬立场保驾护航。
内塔尼亚胡在纽约和以色列国内通话视觉中国
问题是,这种做法虽改善了短期安全,却没有降低长期风险。早在1992年,以色列就成功击杀时任真主党领袖阿巴斯·穆萨维,并在1993年、1996年发起对黎军事行动,基本上每次真主党都承诺“不会再对以色列北境发动火箭袭击”,但可想而知这种承诺的持续时间都不会太长;且当时以色列还在黎巴嫩南部维持军事占领、建立缓冲区,却同样阻止不了真主党的越境打击。
最后以军因为伤亡惨重、国内压力而被迫撤出,真主党与时任领袖纳斯鲁拉则因“终结以色列占领”,而被黎巴嫩民众赞为国家英雄。
如今类似剧本还是可能重演。纳斯鲁拉之死,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真主党的短期协调与行动,却也可能促成真主党内部更加激进的派系上位,增加以色列北境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长期风险。
且历史已经证明,只要真主党提升打击火力与射程,“缓冲区”的存在其实缓不济急,而以色列即便入侵占领黎南,只要没有彻底清剿真主党,北境就还是被真主党的威胁阴影所笼罩。
此外正如笔者此前所述,以色列突然加大对黎巴嫩与真主党的打击,关键原因还是加沙泥淖已经浮现:以色列民意不满内塔尼亚胡救不回人质、以色列军队至今还是无法彻底摧毁哈马斯,这才迫使内塔尼亚胡将战线北移来“转移视线”。
但这样一来问题还是不会解决。以色列入侵虽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真主党损失,但作为一个具有深厚社会基础的非国家武装组织,真主党还是有机会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