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在中国古代食谱中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压腥膻,从魏晋时期直到北宋,畜牧狩猎的比重在中国农业中占比一直较高,羊肉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肉食来源,因此特别需要花椒来压腥膻。《太平广记》中有关唐代肉类的记述总共有105处,羊肉独占47处,而猪肉只有12处。到了北宋,上流社会对于羊肉的喜爱更甚,宋神宗时期,御厨一年消耗“羊肉43万4463斤4两”,而猪肉只用掉“4131斤”,还不及羊肉消耗的零头。
3.猪肉开启逆袭,花椒跌落C位
在羊肉最贵的宋代,猪肉等来了它的贵人——苏轼。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湖北黄州,但对政治心灰意冷的他没有磨灭对美食的热爱。买不起牛肉和羊肉,他盯上了以前瞧不上的价格低廉的猪肉,经过反复摸索,将猪肉炖煮至去除腥味,再加以烹调,做出了流芳百世的“东坡肉”。并且他还为此特作《猪肉颂》一首:“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猪肉的地位在“东坡肉”出现之后迎来突飞猛进的提升。明朝时,猪肉已经被各个阶层的人喜爱,无论贵贱。从一件趣事即可见一斑:明武宗朱厚照因为自己姓朱且属猪因而禁食了一段时间的猪肉,但后来他自己也禁不住猪肉的美味诱惑解除了禁令。
猪肉的腥味久煮即可去除,因此花椒的作用被大大削弱。而且烹饪界一直流传一句老话叫“猪不椒羊不料”,意思是猪肉忌花椒,羊肉忌大料。据说是因为在煮猪肉的时候加入花椒会使得肉质变柴。花椒因此在猪羊的历史博弈中成为牺牲品,用量大减。根据《中国古典食谱》记载,元明清三朝,蔬菜类花椒入菜比例一直在10%上下波动,变化并不明显,但禽兽类花椒入菜比例,从明代的59%陡然下降到清代的23%。到清末的时候,花椒入谱比例已经下降到18.9%,而且基本上都被挤压在四川盆地一带,很多地区已经退出辛味版图,转而追求清淡温和的口味。
4.川菜称霸全国,花椒重返巅峰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镇化的大潮,人口开始大规模流动,四川作为人口大省,向全国各地输出大量劳动力。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四川共登记外出半年以上人口2091.37万人(注:离开户口所在地乡镇街道)。其中,流出省外1050.55万人。这些人口也将川渝美味带到了全国各个城市。川菜以其平民的价格、简易的烹饪方式、强烈的味觉刺激风靡全国,成为大街小巷的“街霸”。
2008年VS2018年上海川菜馆分布变化对比
数据来源:大众点评
而麻辣,作为川菜最突出的特征,需要使用大量的辣椒和花椒来体现,也间接将辣椒和花椒推到了香辛料用量全国老大和老二的位置。
发展:
花椒产业链现状
1.需求带动种植,产量逐步提升
从2009年到2018年,全国干花椒产量逐年增长,在2018年达到45.8万吨。其中四川、陕西、重庆、云南四省2018年干花椒产量达到7万吨以上。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花椒的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变异复杂。影响花椒种植的地理因素包括海拔、降雨、气温和光照等。从产地上看主要产区包括陕西的渭南韩城地区和宝鸡凤县,四川的汉源和蜀都地区,甘肃的陇南地区,山西运城地区,河南省伏牛山、太行山和山东沂源等地。
笔者在甘肃陇南武都区和四川雅安调研红花椒、青花椒种植情况:
在品种上,花椒大致分为红花椒和青花椒两大类。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已形成60多个栽培花椒品种和花椒类型。
代表性红花椒品种
注:此表为不完全统计
青花椒具有长势更快,产量更高等优点,近几年更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且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
代表性青花椒品种
注:此表为不完全统计
2.花椒价格:在周期中波动上升
花椒作为农产品,价格波动遵循大部分农产品的规律:价格走高时农民积极性高,大量种植,产量剧增,导致价格下跌,椒农种植意愿下降,产量减少,价格再次走高,如此周期性反复。自2015年以来,全国花椒价格在波动中上涨,走出了三年的上涨周期,尤其在2018年,由于受到霜冻的影响,甘肃、陕西等地花椒产量减小,花椒价格剧烈攀升,创造了历史新高,平均批发价格超过50元/斤,品质较好的花椒价格甚至超过90元/斤。进入2023年,随着农民种植花椒的热情不减,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以及上一年囤货流入市场、天气向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花椒价格逐步回落。价格下行趋势延续至2023年,据了解,目前部分花椒产地的批发价格已经接近于采摘成本价。如果花椒价格继续下跌,很多椒农将停止种植和采摘,也就意味着花椒价格的底部正在形成。
数据来源:Wind
3.花椒下游产品: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持续升级
目前市面上的花椒产品按照生产工艺大致可以分为粗加工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两大类:
根据调研访谈,中国花椒下游的消费形态中,干花椒占比约60%、花椒油占比约15%、保鲜花椒占比约10%、花椒酱占比约10%、花椒提取物占比约5%。粗加工农副产品形态的干花椒和保鲜花椒占比仍高达70%。
相对于粗加工产品,花椒调味油、花椒精油等深加工产品具备标准化程度高、溶解性好、有效成分利用率高等优点,有望持续替代花椒颗粒和原粉等粗加工产品。参考日本市场,其胡椒加工率达到80%左右,远高于我国花椒的深加工率。(数据来源:日本农林水产省)
花椒调味油:品类快速增长,品牌机会凸显
花椒调味油是根据食用油标准将花椒油树脂与植物油混合调制成的调味品。一般当调味油中花椒提取物浓度达到1.5%时,调味油具有最佳的香味和麻味。花椒调味油又细分为红花椒油和青花椒油两种味型。红花椒油麻味更重,青花椒油(包含藤椒油)则具备清香麻的独特风味,麻味较轻、香味更浓,相较红花椒油口味更具普适性。市场上较为知名的红花椒油品牌有四川五丰黎红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五丰黎红花椒油,益海嘉里食品生产的金龙鱼花椒油等。青花椒油品牌的代表有幺麻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幺麻子藤椒油、万佛食品的万弗藤椒油等。
据测算,中国花椒油市场2023年的出厂口径销售规模在150亿元左右,预计2015-2023年花椒油市场规模保持约20%增长,整体增速稳中有降,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元以上。
目前花椒油市场头部企业的规模还较小,尚未出现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暂居头部的五丰黎红年销售额也尚未超过5亿元。市场上中小企业较多,品牌力不强,行业集中度较低,无论B端还是C端,都还没出现具备绝对优势的品牌。我们判断,未来在这一细分赛道有望诞生10亿以上销售额,百亿以上市值的企业。
藤椒油这一细分产品的成长轨迹即是例证。
近年来,藤椒油产品从川渝走向全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区域风味全国化的一个典型案例。藤椒风味在川渝地区流行已久,但在过去一直不为外界所知。近几年它在川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其独特的味型甚至被看作单独的藤椒菜系走出川渝,走向全国。另一方面,统一食品、肯德基等食品餐饮巨头也先后将其应用于方便面、汉堡等产品。2016年8月,统一食品在西南地区推出新品“藤椒牛肉面”,在受到广泛好评之后,在2017年把这一产品推向全国市场。2018年,肯德基推出藤椒口味汉堡,随后麦当劳、汉堡王、正新鸡排等餐饮品牌均相继推出藤椒风味产品。巨头的推广也加速了藤椒风味从区域向全国扩张的步伐。
由此可见,区域性调味品因其存在的较长历史证明了它自身的生命力,在菜系扩张、话题营销、口味记忆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很可能乘风而起,实现爆发式增长。
网聚资本战略合作伙伴幺麻子食品以其独具匠心的产品和工艺成为藤椒油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花椒提取物:工业化方兴未艾
用作调味品的花椒提取物主要包括花椒精油和花椒油树脂等。两者的主要应用场景目前集中在食品工业领域,包括方便面调味料包、休闲食品调味料、花椒油调味品等等。花椒提取工艺主要有溶剂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亚临界提取法等,其中超临界CO2萃取法因其纯天然无化学残留、萃取率高、呈味能力强等特征,逐渐成为中高端花椒精油和油树脂产品的主流工艺。据测算,传统的熬煮方式对花椒麻度的提取率普遍不到50%,而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对花椒的麻度的提取率可以达到90%以上。
根据网聚资本调味品团队的深入调研,目前花椒精油和油树脂在花椒产品中的使用占比还较低。市场上主要的生产厂家包括河南仲景食品、郑州雪麦龙食品、晨光生物、山东利和萃取等企业。根据仲景食品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其香辛料原料萃取能力为1787吨(其中主要为花椒原料),实际萃取量为1699吨。据综合测算,市场上排名前五的厂家2018年合计萃取原料总量不足1万吨,占当年干花椒全国产量的份额不到2%。未来花椒精深加工产业尚有巨大的渗透空间。
其中增长较快的应用领域之一便是餐饮终端。
近几年,随着餐饮连锁化率和标准化率的逐步提升,对后端调味品供应链的标准化要求日益提升。以火锅底料为例,通过熬煮和炒制的传统方法并不能完全提取花椒的麻味和香味,造成较大的原料浪费,而通过结合使用花椒精油和油树脂产品可以达到较精确的麻度和香味控制,同时降低香辛料使用成本。因此在火锅底料生产过程中结合使用花椒提取物和花椒颗粒的方式逐渐走向成熟。
仲景食品:超临界香辛料提取先行者
仲景食品至2002年成立以来,持续进行超临界香辛食品配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目前国内超临界香辛食品配料的主要生产商、香辛食品配料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通过开发应用“香辛料风味物质数据化检测技术”和“多风味定量复配技术”,实现了香辛食品配料的产品标准化。目前公司拥有超临界萃取装备五套,是超临界香辛食品配料行业的龙头企业。
仲景食品标杆客户
晨光生物:后发制人,剑指龙头
晨光生物以辣椒提取物起家,在成为辣椒红素和辣椒油树脂全球市场老大之后,逐步开始涉足其他香辛料植物提取业务。在花椒植提业务方面,晨光生物起步较晚,但追赶步伐明显,在其三步走战略中正在进行的第二步“做成十个左右世界第一或前列的产品,建设世界天然植物提取物产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下,花椒是其重点布局的产品之一。
晨光生物花椒提取业务发展脉络
调研显示,晨光生物的花椒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渠道进行销售,在市场策略上采取以中低端市场为切入点,逐渐向中高端客户渗透的方式争夺市场份额,背靠上市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渠道资源,晨光生物花椒提取业务发展迅速,成为行业中的黑马选手。
雪麦龙食品:坚守品质,服务导向
郑州雪麦龙食品有限公司以其优质的原料,精益求精的生产工艺,业内领先的研发水平,成为花椒及其他香辛料提取物的头部企业之一。公司研发中心被认定为“郑州市天然香料提取工程技术中心”,“雪麦龙”品牌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
未来:
研发是花椒产业的制高点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香精香料工业逐步实现了高度垄断。据Perfumer&Flavorist数据显示,全球前十大香料香精公司销售额占全球总销售额的77%。尤其是以奇华顿、芬美意、IFF、德之馨为首的四大头部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高达56%。
纵观西方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之路,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巨大的研发投入,二是持续进行产业并购整合。
调味和调香,是香料香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根据长江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奇华顿等国际香精香料巨头每年需要合成成百上千种新化合物,经调香人员的评价和合成工艺评价后,其中只有极少数化合物能够作为新型合成香料进行生产。这些新型产品的应用对香精的质量和新型香精的创造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单个品种的研发需要大量投入,但是一种新型香精得到应用便会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世界香精香料巨头均十分重视研发,一般研发投入占总收入在6%到9%。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各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等方面,有力地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高的研发投入铸造了行业极高的竞争壁垒,促进了行业垄断竞争的格局。
国际香精香料巨头研发费用占比
数据来源:长江证券研究所
以奇华顿公司为例,公司2018年销售收入达到55亿瑞朗(约390亿人民币)。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约占收入比重8%,每年新增专利20多个。奇华顿早在1946年便成立了自己的香精、香料学院,堪称著名调香师的摇篮,全球最好的香水中有1/3出这个学校的毕业生之手。
芬美意公司在科研领域也一直保持领先世界的优势,1939年芬美意研发主管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公司在全球有450多名的科学家,其中有250人拥有博士以上的学位。公司目前还在有效期内的技术专利达到3000多个。
并购也是巨头扩大市场份额的利器。
以奇华顿公司为例,这家成立于1895年的瑞士老牌香精香料企业,通过历史上几次大的并购整合以及不断的买买买,发展成为全球香精香料企业的龙头:
结语
站在全球产业链的角度看,目前国内众多香料企业还只能扮演国际巨头的原料供应商角色,在配方研发、技术储备、资金实力等方面都还远远落后于跨国巨头。未来庞大的中国市场能否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香料企业,特别是在花椒这个中国本土香料的大单品上,能否出现具备较强研发实力的中国企业,值得我们期待。
编辑:粮油调味营销
来源:网聚资本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