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陈怡:慕课让传统文化经典离我们更近<沈星光陈怡>

陈怡:慕课让传统文化经典离我们更近

陈怡:慕课让传统文化经典离我们更近

通讯员 杨洋

【教师简介】

陈怡,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教授。1945年生于重庆,1967年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发配电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曾任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高教所所长,教育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教学》杂志主编。现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顾问。出版《电力系统分析》《东南大学文化读本》《庄子内篇精读》《道德经讲读》,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

【课程简介】

《庄子》共33篇文章,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大块。内篇是《庄子》的精华所在,学界大多认为是庄子本人所作。其中既有文学的风釆、哲学的睿智、美学的情趣,更有洒脱的人生,充滿了正能量。《庄子哲学导读》慕课只针对《庄子》的内篇,而且重点在从哲学的视角进行研读对,因为内篇阐述了哲学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如,《逍遥游》阐述了庄子的人生观,《齐物论》阐述了庄子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养生主》阐述了庄子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人间世》阐述了庄子的社会观,《德充符》阐述了庄子的道德观,《大宗师》阐述了庄子的生死观,《应帝王》阐述了庄子的政治观。而且,其中有一以贯之的主线,这充分展现了庄子的大智慧。

在艰苦地区架高压电线,曾经苦力一干就是十几年,但艰苦的生活没有消磨掉他对科研的热爱。

从钻研电力系统分析的理工科,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跨学科的门槛没有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十几年前不幸身患重疾,已经退休的他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继续躬耕教学一线。

在大学里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的名字并不为大众熟知,但他们的课程却广受欢迎;他们头上没有耀眼的光环,但讲台上的他们神采奕奕。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教授陈怡大概算得上其一。

从理工科跨行到人文学科

今年73岁的陈怡已经从东南大学退休多年。但退休之后,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这些年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他的人文课程“庄子哲学导读”和“老子论语今读”受到了很多同学的喜爱。

从钻研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到研究高等教育学,再到如今躬耕传统文化教育,陈怡在教学领域中经历了数次转型,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对学问的热爱,对传统经典的独特感悟,打动了很多学生。

“每一次讲课,都有那么多同学来听,还有校外来旁听的同学,令我特别感动。”说到讲课,陈怡很兴奋:“庄子哲学导读”听上去似乎是一门小众的课,但看到这么多人来听课,才意识到青年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深。

的确,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快餐式文化占据了人们的注意力,碎片化阅读方式给阅读经典带来了挑战,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令人担忧。但是在清华大学的人文课堂里,陈怡却有不同的感受:“传统经典文化在现代依然散发着独特魅力。”

在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C300教室,能容纳450人的大教室里,他的课每个学期都是爆满。

古稀之年爱上了互联网教学

“本课程线下课堂容量保持着450人左右的超大规模,但是仍然难以满足需求。”陈怡开始思考,如何打破时空壁垒,让传统经典走出校园“象牙塔”,走入寻常百姓家,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