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于2023年7月8日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于2023年1月13日印发《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整合一起,供大家交流学习。
解读:《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第 5.1.3条规定:地下开采转为露天开采时,应确定全部地下工程和矿柱的位置并绘制在矿山平、剖面对照图上;开采前应处理对露天开采安全有威胁的地下工程和采空区,不能处理的,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在开采过程中处理。
地下开采转为露天开采,原有地下开采形成的井巷、硐室、采空区以及岩溶发育地区形成的地下溶洞对露天开采安全均有较大影响,未探明采空区和溶洞的规模与分布情况即开展露天开采活动,容易造成人员和设备坠入采空区、溶洞,以及发生坍塌事故,因此地下开采转露天开采前,应首先探明矿区范围内及邻近区域的采空区和溶洞。进行设计时应明确处理采空区、溶洞的方式、方法和时间。
矿山企业在露天开采前应按照设计要求对采空区、溶洞进行处理。
地下开采转露天开采前,未探明许可开采范围内及邻近区域的采空区和溶洞,或者开采前未按设计的方法或方式处理对露天开采安全有威胁的采空区和溶洞,即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解读: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包括:《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发布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发布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明确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严禁使用的设备、材料或者工艺。存在本条情形的,即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解读:《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第 5.2.1.1条规定:露天开采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分台阶开采。
露天开采采用底部掏采会形成“伞檐”,极易发生边坡垮塌事故,因此露天开采应严格遵循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
分台阶或分层开采,一方面可以允许多个工作面同时作业,提高开采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设备设施的作业条件,使之有一个较为宽敞的作业平台,防止高处坠落事故。此外,分台阶或分层开采形成的台阶可以承接上部采场边坡滑落的部分浮石,有利于保障开采作业安全,防止滚石伤人、砸毁设备。分台阶或者分层开采有利于采场边坡稳定,降低边坡大范围滑坡风险。
小型露天采石场未采用自上而下开采顺序,未分台阶开采,或者未分层开采的,即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小型露天采石场以外的其他露天矿山未采用自上而下开采顺序,或者未分台阶开采的,即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解读:根据《非煤矿山采矿术语标准》( GB/T51339—2018),“工作帮坡角”是指由若干个工作台阶组成进行采剥作业的露天采场工作帮最上台阶坡底线和最下台阶坡底线所构成的假想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工作帮坡角大于设计值时会降低露天矿山采矿或剥离作业过程中工作台阶或边坡的稳定性,减小作业平台的宽度会降低台阶生产作业安全性,容易导致台阶或边坡滑坡甚至坍塌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终边坡台阶高度”是指露天矿山已形成最终边坡的台阶高度或并段后的台阶高度。最终边坡台阶高度超过设计高度会降低台阶或最终边坡的稳定性,严重威胁露天采场内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因此,存在本条情形即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解读:《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第 5.1.7条规定:设计规定保留的矿柱、岩柱、挂帮矿体,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经技术论证,不应开采或破坏。
设计保留的矿柱、岩柱、挂帮矿体,是为了预防矿山各种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灾害,保护露天边坡、建构筑物和工业场地安全,防止地表移动和下沉,确保矿山开采安全而留设的。任意开采或破坏矿柱、岩柱、挂帮矿体,极易引发大面积滑坡和塌陷事故,影响露天边坡、建构筑物和工业场地的安全,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因此,存在本条情形即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解读:《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第 5.2.4.5条规定:矿山应建立健全边坡安全管理和检查制度。每 5年至少进行 1次边坡稳定性分析。
采场边坡、排土场边坡稳定性是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旦采场边坡、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达不到要求,容易导致边坡垮塌、滑坡等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存在本条情形即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解读:《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第 5.2.4.6条规定:高度超过200m的露天边坡应进行在线监测,对承受水压的边坡应进行水压监测。第 5.5.3.2条规定:矿山企业应建立排土场边坡稳定监测制度,边坡高度超过200m的,应设边坡稳定监测系统,防止发生泥石流和滑坡。
高度200米及以上的露天矿山采场边坡或排土场边坡可参照《非煤露天矿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1016—2014)和《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AQ/T2063—2018)进行监测系统设计和建设。如设计中对高度超过 200米及以上的采场边坡或排土场边坡进行了监测系统设计,则应依据设计建设安装监测系统。
露天矿山采场边坡和排土场边坡的主要危险是边坡出现变形、滑移、滑坡和坍塌等。边坡高度 200米及以上的采场边坡和排土场边坡一旦发生滑坡或坍塌事故,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监测以防止事故发生。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
因此,露天矿山采场边坡或排土场边坡存在本条情形之一的即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解读:边坡滑坡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毁,生产系统破坏。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露天边坡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不同的异常(滑移)现象,显示出滑坡预兆(前兆),边坡是否存在滑移现象可通过现场检查边坡形态或相关数据来加以确定。
边坡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坡体前缘出现上隆(凸起),后缘裂缝急剧扩展时,边坡出现明显受力变形,极易导致大范围垮塌或滑坡事故发生。边坡监测的位移数据出现加速变化,说明边坡正在发生变形加速,如果不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当边坡累计位移量过大时,极易发生边坡滑坡或垮塌事故。
因此,存在本条任一情形的,即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解读:根据《非煤矿山采矿术语标准》,露天矿山运输道路是指用以运送矿石、岩石、人员、设备、材料等的道路,也称运输线路。露天矿山运输道路主要包括露天采场内的运输生产干线、支线和联络线等。露天矿山运输道路是矿山生产的重要设施,车辆行驶频繁密集,在设计中一般以行驶安全、稳定为主,综合考虑了车辆型号、坡长等因素。增大运输道路坡度将给车辆的安全行驶带来重大安全风险,极易发生车辆失控、碰撞等事故。当露天矿山运输道路坡度(最大纵坡或平均纵坡)大于设计坡度10%以上时,将严重影响汽车行驶安全,容易诱发车辆伤害等事故。因此,存在本条情形即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解读:《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第 5.7.1.4条规定:凹陷露天坑应设机械排水或自流排水设施。
防洪、排洪设施主要包括:截水沟、拦河护堤、泄水井巷或钻孔、集水坑(水仓)、排水设备及管网系统等。
凹陷露天矿山由于泄水条件较差,在遭遇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防洪、排洪设施不完善可能导致露天采坑被淹没,严重威胁露天矿山人员、设备和边坡安全。因此,存在本条情形即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解读:“顺坡排土”是指顺着坡向自上而下进行排土作业。每个台阶堆置过程中边坡高度较大,排土作业过程中边坡稳定性就相对较差,特别是在平均坡度 1:5的地基上顺坡排土会进一步降低排土作业过程中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容易引发排土场边坡滑坡等事故,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压坡角等安全措施,确保排土场堆排作业过程中边坡稳定。
《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标准》( GB50421—2018)第 5.0.2条和《冶金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 GB51119—2015)第 5.4.1条均规定:居住区、村镇、工业场地等的最小安全距离为大于等于排土场设计最终堆置高度的 2倍。因此,排土场总堆置高度 2倍范围以内不应有居住区、村镇、工业场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否则,应按照设计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等。
水是造成排土场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的因素。依山而建的山坡型排土场易受到山体汇水的直接冲刷,山体汇水严重威胁排土场稳定性,需要采取在排土场靠山一侧修建截水沟或挡水堤,或者在平台与山坡的交界处设置排水沟等措施。为此,《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第5.5.1.7条规定:山坡排土场周围应修筑可靠的截、排水设施。
综上所述,排土场存在以上三种情形之一的即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解读:根据《非煤矿山采矿术语标准》,“安全平台”是指在边坡上为保持帮坡稳定和阻挡塌落物而设置的平台。“清扫平台”是指在边坡上为清除塌落物而设置的平台。露天矿山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边坡上的浮石滑落经常发生,安全平台能够有效缓冲和阻截滑落的浮石,同时还可减小最终帮坡角,保证最终边坡的稳定性和下部水平的作业安全。清扫平台主要用于矿山企业采取人工或机械等方式进行台阶清扫维护,同时又起着安全平台的作用。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第 5.2.1.4条规定:露天采场应设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未按设计要求设置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包括平台设置的位置和宽度等参数劣于设计要求,边坡浮石和台阶落石不能有效阻截和清理,易导致物体打击等事故发生,同时安全平台数量和宽度不足将会影响帮坡稳定性,易发生滑坡甚至坍塌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设备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存在本条情形即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解读:排土场作为集中堆放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腐殖表土和岩石等的场所,堆置的排土体孔隙率大,相对较为松散,擅自对在用排土场进行挖掘、回采矿石或石材等作业,将会破坏排土场整体稳定性,极易导致排土场边坡滑坡甚至引发排土场整体滑移垮塌等事故,同时,也会对排土场的正常作业造成干扰和破坏。
因此,未经设计和安全技术论证,擅自对在用排土场进行回采作业的,即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来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