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为何改名后母戊鼎?<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吗>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为何改名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目前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铸造青铜器在古代非常先进,而在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发展完善,制造了现在无数的珍宝,但是叫了半个世纪的司母戊鼎却突然改名为后母戊鼎,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为什么司母戊鼎为什么会突然改名为后母戊鼎呢?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1939年3月,最初由河南安阳武官村村民吴培文和家人在野地里探宝发现。召集了40多个村民,(为防止日本人发现,晚上动工)连挖了三个晚上,才把这个铜锈斑斑的庞然大物从13米的地底下挖上来。

不久之后听到风声的日本人多次来到村庄,企图抢走大鼎。为了保护大鼎安全,吴培文多次与日本人斗智斗勇。未果后,日本人派人跟踪盯紧了吴培文。无奈之下,最后将大鼎秘密托付给乡亲父老,逃离村庄避难,。吴培文等乡亲为保护后母戊鼎,在吴家大院三次转移埋藏地,最终将其埋藏在吴家大院东屋,免遭日寇掠夺。直至抗战胜利。

经过研究学者鉴定,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在商周时期,青铜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祭祀,所以将第一个字读为“司”(“司”通“祀”),解释为祭祀母亲戊的鼎。但是现在却突然将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让人疑惑不解,因为第一个字跟“后”字一点都不像。

其实在甲骨文和金文等古文字中,书写的顺序和方向都是不固定的,甲骨文的书写顺序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有从左到右,也有从右到左,所以在字形上,经常会出现反写,而甲骨文中的“后”有时候就写成现在这个样子,看起来很“司”成一样的了,所以最开始把司母戊鼎这个名字弄错了,而“后”指的是皇后,也就是表明了“母戊”的身份,是商王祭祀自己母亲所铸造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所以司母戊鼎应该为后母戊鼎。

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后母戊鼎是目前为止在全世界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鼎重832.84kg,高133cm,口长110cm,宽78cm,足高46cm。后母戊鼎--鼎身铸有精细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做工十分精细,纹路清晰。鼎的双耳的上还有两尾鱼形。四足上铸有蝉纹。整体威武大气,厚重典雅,让人有肃然起敬的感觉。鼎内壁刻有铭文“后母戊”三个字。考古工作者通过对有关青铜器和古代文字的研究,得出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为祭祀其母亲妇妌而制的(“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的出土对考古有着重大意义,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之作。铸造工艺十分复杂,标志着商代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和中国文化意蕴。

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