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学习效率最低
有一名学者对中国一个大型学会的投稿数据进行了一次整理,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
数据库里有每一篇稿件的单位作者、领域、稿件名称,然后还有一个看起来没用的数据——投稿时间,即在系统里按下提交的时间,精确到秒。
要知道学术界的生活是比较不规律的,如果没课的话,很多人都是放飞自我的状态,因此什么样的投稿时间都有。
由图可知,9点、10点、14点和15点是投稿的高峰。另外,晚上21点也是一个高峰。
在提交稿件前,投稿人一般会做最后一轮通读、检查,确保完全没问题后,才会投稿到系统中。
而且,这一步至关重要。
因为一篇投稿到学会的文章,一般不是那种经历多轮修改的稿件,而是“哇,截止日期马上到了,赶紧赶出一篇文章来投!”
所以,这样一篇相对粗糙的文章能否通过学会评审,往往取决于投稿前一小时的工作状态。
于是,这名学者去除掉投稿截止日当天的数据后,计算了每小时投稿的通过率:
按照这个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人一天效率最高的时间是:20点和21点、13点和14点、6点到10点。
而效率最低的时间段则是0点到5点,除了4点这个异数还比较高之外。
综上,在0点到5点之间投递的稿件,相比晚上21点,入选率要低70%。
对于这个问题的结论,我想可能是这样的:
早起学习和熬夜学习相比,肯定是早起学习比较好。
但是如果实在要熬夜的话,最好熬到凌晨4点,4点似乎是一个潜能爆发的时间。
千万别熬到凌晨5点,毫无疑问,这是全天效率最低的时间…
但也有人会说,不是有“达芬奇睡眠法”吗?听说能达成减少睡眠时间,实现高效学习的目标。
往下看,你就知道自己还太天真了。
达芬奇睡眠法的时效性
达芬奇睡眠法
达芬奇睡眠法是一种将人类习惯的单次睡眠过程分散成多个睡眠周期进行,以达成减少睡眠时间的睡眠方式。具体就是每四个小时,睡15~20分钟。
而达芬奇睡眠法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因为在人长期处与紧张状态时,大脑的钠钾比会失去平衡,造成所谓的“精神疲劳”。而一个短暂的θ脑波期,也就是约5至15分钟后,大脑便能恢复正常的钠钾比。
这听起来很酷,可行性也很高,但真的是这样的吗?
一个自己作死的故事
有名童鞋,成绩一直处于弱鸡队伍,高一高二都是浪过去的,但却一直迷恋班上的学霸女神。在多次暗示加一次明示被拒以后,受到打击,决定奋发图强!
但高一高二荒废太多,一时半会也赶不上来,怎么办?
这位同学就找到了 “达芬奇睡眠法”,白天课程比较紧张,大家作息都一样。但到了晚上,他开始“加餐”了。
那时一般6:30起床,晚上10:20下晚修。刚下晚修大家都会去吃个宵夜,然后回寝室休息一下就洗洗睡了。但他不一样,他一下晚修,立马回宿舍,带个耳塞蒙头大睡。到了11点半,大家都准备睡时,他的表演才刚刚开始。
卡好时间,睡了一个钟后,他开始学习了。 三个钟后(23:30--2:30),按照达芬奇睡眠法,该补觉了,于是乎他就睡半个钟,靠着闹钟起床;再来三个钟(3:00--6:00),赶着最后半个钟,再补补觉。
刚开始三天还行,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虽然白天很困,但这是高三常态,他也没在意!
就这样持续了快一周,他算了一下,不对呀,虽然晚上多出了六个钟,但白天上课基本都在“钓鱼”,第一节晚修也是趴着过去的,而且晚上也犯困。看似多了六个钟,其实有效时间更少了!
他开始反省,是不是自己方法用错了?
是的,他觉得自己方法用错了,因为“达芬奇睡眠法”说的是每四个小时休息15分钟,他觉得自己一开始为了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而更改规则是错误的。
于是乎,他开始严格按照“达芬奇睡眠法”来调整自己的作息。他改到23:40上床休息,0:00起床学习,4:00开始睡个15分钟,起床学习,然后一直到白天正常上课。
就这样,一周后,他成功了…成功进了医院。
被迫在家休养了一周后,他再也不敢作死了。最后高考,他也并没有考到一个好的学校。
那他失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缺乏深度睡眠!
缺乏深度睡眠的危害
睡眠一般分为单相性睡眠和多相性睡眠
一般我们采用的是单相性睡眠,就是从晚上一觉睡到大清早,或早上睡到晚上,中间没有间断。每晚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持续90~110分钟。
而达芬奇睡眠法,就是一种多相性睡眠,每4个小时睡15-20分钟进行休息,全天睡眠总时间在2小时左右。但每次睡眠都不可能完成一个睡眠周期,更不会进入深度的睡眠状态。
因此,虽然大脑的钠钾比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但由于长期缺乏深度睡眠,而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疲劳以及视觉、触觉错乱等现象。
那我们睡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睡眠的本质
于你而言,“睡着”只是一种状态。但对于你的身体来说,则意味着各个器官都得以休息、调整与更新。
例如大脑会整理白天信息,并将产生的代谢废物清理掉;人体免疫系统在修补漏洞;呼吸频率降低,心肺得到休整…
白天学习、工作时产生的耗损都需要在这段时间补充,以便支撑你第二天的战斗。
英国萨里大学的科林·史密斯教授曾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里描述了一项实验:26名参试者被分为两组,一组人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另一组超过10小时,持续一周。
一周后,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睡眠缺乏组的受试者体内有七百多种基因功能发生了改变,严重的还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
这项研究认为,如果人的正常睡眠模式遭到持续的破坏,将会对身体各项机能造成永久性损伤。
但还是有学生倔强地认为,我还年轻,还耗得起,用健康换高分也值了!
可是我想说这样一点都不值!
为什么我反对学生熬夜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中学时代的学习和大学的突击性学习不太一样,大学的每一门课程没有延续性,都是一个学期就终结了,你有合理的缘由去熬夜突击。
但初中、高中是通过三年的时间去淮备一个考试,而不是明天那场模拟考。在这个过程中把明天或后天的时间拿来今天用,并没有显著的成效。
白天收益大于晚上
很多同学在晚上熬夜后,不得不利用白天补眠,那本质上就是多了晚上自学的时间,却少了白天听老师讲课的时间。而在大部分情况下,老师讲课带来的收益是大于学生自学的。
老师的课程是经过精心准备和多年积累、筛选的,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有一种学霸下课随便玩,因为他每天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
白天睡眠质量差
由于学生的特殊性,你必须五、六点起床上学。
而白天补觉一般是在上课期间,可是你没法躺下,只能趴着,还有人一直在说话。这就会导致睡眠效率特别低,你需要用额外的时间去恢复体力,算来算去怎么睡怎么亏。
所以,在一个人一天睡眠需求固定的情况下,还是晚上好好睡最划算!
但还是有人表示,即使看了这么多,我还是得拼一拼,继续熬夜,否则我的时间就不够用啦!
那我想要建议你以下几点。
如果你的时间真的不够用
如果你不得不逼迫自己熬夜来弥补效率的话,希望你:
熬要熬出效果
你应该清楚知道学霸成绩好,往往是因为掌握着两样东西,应试教育的天分和学习方法的领悟。
你应该向这类人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去熬。
你熬的这个夜是牺牲自己白天的精力和身体健康换来的,除非这件事能给你带来突破性的进展,否则三思。
熬夜注意健康
如果12点至1点睡的话,一定要在10点半左右加餐,哪怕是一包牛奶,也能保证一定的效率,记住身体是第一位的!
中间还可以到室外放松5到10分钟,保证足够的脑部供氧。
熬夜要有所计划
熬夜时要提前规划学习内容,可以实行文理科搭配的方式,但建议每晚只搞2科左右。多了思维转换浪费时间,少了容易产生疲态。
但绝对不能老师说一你就做一,老师的安排永远是要照顾到全班的中等水平。如果想出类拔萃,就要有自己的复习纲要。
熬夜也要有固定作息时间
即使熬夜,睡觉和起床的时间也要每天保持一致。这样形成生物钟后,才会有精神去思考。
熬夜要注意阶段性
在开学时可以逐步延迟睡觉时间,不必一步到位,防止因为一天的熬夜而耽误一周的学习。
在高考前半个月左右开始不再熬夜,因为考试需要的是良好的状态,这比某个小知识点更重要。
熬夜不如早起
《奇葩说》里颜如晶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晚睡是恶习,早起是自律。
把熬夜的做得事放到早起做,万物俱静不仅仅是深夜,清晨也是。
如果以牺牲身体的代价熬夜是为了获得快乐和学习,那么为什么不在清晨二者兼得呢?
熬不熬夜决定于你的学习效率和自我管理,不用去看别人是如何成为学霸状元的。
高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种大考小考不计其数,但最终决定成果的,是高考。
而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Tips:
▍